
市科技局2015年度業務職能目標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工作目標 |
1 |
深化科技管理改革 |
抓好創新驅動發展頂層設計,出臺打造創新之城意見,編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調整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方向和方式,綜合采用“撥、投、貸、補、獎、買”等方式,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共同支持科技創新。完善科技計劃項目全流程管理,建立面向社會的信息公開機制,實現評審時間、過程、專家和結果的“四公開”。改革科技獎勵制度,突出成果轉化應用及對地方發展的貢獻,在科技進步獎中增加對人才團隊、科技創業者以及海洋領域創新的獎勵項目。 |
2 |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 |
落實“千帆計劃”,出臺企業研發獎勵、國際科技合作補助等實施細則, 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企業超過1500家。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簡化評審程序,新認定企業100家以上。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企業研發中心培育基地50家。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組織實施自主創新重大專項10項以上。支持企業牽頭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 | |
3 |
打造海洋科技創新高地 |
加快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實現試運行。推進功能實驗室建設,探索與天津大學等科研單位組建聯合實驗室,建設高性能計算與系統仿真等科研平臺。與俄、英、美等國的世界知名海洋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逐步構建海洋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網絡。推進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及研發基地啟動建設。圍繞海洋儀器儀表、海洋創新藥物等領域,組織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實現產業技術突破。 | |
4 |
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
與中科院簽署第二輪合作協議,加快工程熱物理所、自動化所、長春應化所等研發基地建設。推進與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合作,加快哈爾濱工程大學科技園、天津大學青島研究院等建設。推進引進院所創新發展,年新增產業化公司10家以上。出臺產業技術研究院試點意見,推進儲能、信息等產研院建設,新啟動試點2-3家。推進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建設,力爭10人以上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 |
5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 |
出臺《青島市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高水平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青島專利代辦處,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著力推動發明專利創造,年發明專利授權3500件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首次突破1萬件。實施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開展專利質押貸款,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強化知識產權執法與維權,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 | |
6 |
深化科技金融結合 |
依托高創科技資本運營公司,強化財政科技投入市場化運作。建立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補助機制,引導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年內智庫、天使、成果轉化、孵化創業等投資基金規模超過12億元,為企業提供科技信貸資金25億元。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產品創新,推進純信用貸款和科技園區集合貸款,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組建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打造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 |
7 |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 |
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加快中-韓、中-泰、中-印尼等國際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建設。促進日東(青島)研究院落戶,推進阿斯圖聯盟中方總部加快發展。支持企業走出去,推進南車中-泰、中-德和中-英等海外研發中心建設。舉辦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年會、第二屆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以及中德工業生物技術、中德綠色鑄造等國際科技研討會議。新增10家市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外資招商引資工作任務。 | |
8 |
促進科技惠及民生 |
加快大沽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實現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示范推廣面積100萬畝以上,新增光伏農業大棚3000畝、光伏發電能力60兆瓦。加大農業新品種培育力度,選育新品種(系)10個以上。新增農業科技特派員100名。加快新能源、節能環保、公共安全領域技術開發應用,建立惠民示范工程10項以上。加強數字醫療技術開發,推進重點醫院-社區遠程會診試點示范,建成首個三維數字影像計算機輔助手術工作站。 | |
9 |
發展科技服務業 |
制定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編制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重點圍繞生產性科技服務,推進青島國家科技服務行業試點工作,爭取高新區列入國家區域試點。啟動科技大數據系統工程建設,提高科技管理與服務信息化水平。完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體系,設備入網量增加10%。加快公共研發平臺建設,生物醫藥、特種船舶設計等3個平臺實現運行, 深海技術裝備、先進潤滑材料等3個平臺啟動建設。 | |
10 |
爭創國家試點示范 |
爭取將我市納入創業中國示范工程。年內新增科技金融、智慧城市、知識產權等國家級試點示范5個以上。加快推進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城市建設。 | |
奮斗目標 |
1 |
大力發展眾創空間 |
實施“創業青島千帆啟航工程”,積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推動孵化器提質增效,出臺孵化器創新發展若干政策,制定孵化基金、孵化器房租補貼等細則。強化載體支撐,孵化器全年開工110萬平米,投入運營新增150萬平米。制定創客空間發展規劃,培育創客空間、創業咖啡等新型孵化機構40家,全市各類孵化器總數超過120家,新增入孵企業600家以上,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創業孵化鏈條。積極引進高端專業服務機構,打造創業品牌,組織開展創業大賽、項目路演、創業訓練營等創業服務活動500場以上,培訓創業人員2萬人次。 |
2 |
大力促進成果轉移轉化 |
加快發展技術市場,推進《青島市技術轉移促進條例》立法。加快建設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擴大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規模,力爭全年海洋技術交易額超過2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完善技術市場服務體系,年內新增國家技術轉移機構6家、市級技術轉移機構20家、技術經紀人100名。全年技術合同交易額超過80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