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走在前列為指引,積極作為,奮勇爭先,有力克服持續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農業農村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加強糧食產能建設,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面對去冬今春異常低溫和持續嚴重旱情的不利影響,強化科技和政策支撐,不斷提升糧食產能,穩定了農業生產,保障了市民“米袋子”“菜籃子”。1.大力實施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集成推廣統一良種供應、整地播種、肥水管理、病蟲防治、機械收獲等“五統一”綠色高產高效種植技術模式,建設小麥高產創建示范方85萬畝,平均畝產達到533.9公斤,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為保障夏糧穩定生產打下堅實基礎。2.深入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規劃。以“一減兩控三基本”為重點,實施 “一噴三防”專業化統防統治182.1萬畝,建立綠色防控示范點68個、推廣面積102.3萬畝。建設特大型農村沼氣工程1處,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試點,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9%。3.全面開展農業科技振翅行動。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向社會推介發布17個農業主導品種與24項主推技術,建設村級農業技術服務站500個和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12萬畝,開展“千名科技人員下鄉”行動,培訓農民近2萬人次,進村入戶指導農戶1.6萬多戶,防治小麥病蟲草害598萬畝次,挽回損失11萬多噸。4.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43億元,按照126元/畝的標準,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農業政策性保險承保面積287萬多畝,為農戶提供了15億元風險保障,已賠償農民損失581.4萬元,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二)全面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在今年農業部、省農業廳抽檢中,我市合格率分別達到97.5%、100%,居全國全省前列。經市政府考核評價和第三方調查,我市基本達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標準,已正式向國家提交報告。1.禁用銷售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認真辦理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大會議案,市政府出臺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規定,從5月1日起,對農產品質量有較大安全隱患的61種高毒高殘留農藥,全市禁止銷售和使用,從源頭上確保質量安全。同步建立高毒高殘留農藥儲備制度、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以及高毒高殘留農藥替代品推廣激勵機制,保證高毒高殘留農藥禁用規定落到實處。2.保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強度。完善76個鎮和300個村檢測室設施,完成快速檢測14.2萬批次,占年度任務7成以上;完成定性定量檢測765批次,覆蓋全市9成以上農業生產企業。3.完善質量安全全過程追溯體系。將415家生產單位、2700個產品納入追溯系統,“三品一標”基地全覆蓋。將3300家規范化農資經營店全部納入農藥監管追溯系統,實現誰在賣藥、誰買的藥、買的什么藥全程可追溯。4.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先后開展農產品安全違法犯罪“清源”行動、禁限用農藥清繳行動等專項整治行動,查辦違法案件256起,查獲違法違規農資22噸,清繳高毒高殘留農藥110公斤。推行風險管理,建立0.5畝以上種植規模韭菜生產地圖,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風險清單。
(三)整建制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市政府出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行動計劃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意見,加快發展十大現代農業,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1.積極推進農業大項目建設。今年在建過千萬元農業項目72個,總投資超過392億元,其中超過億元33個。據統計,全市建成投產運行過千萬元農業項目471個,總投資487億元,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發揮重要作用。2.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工出口農業加快發展,1-5月份,全市實現農副食品加工業總產值543.5億元,同比增長9%;農產品出口9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休閑農業快速發展,平度市獲批首家國家農業公園,全市規模以上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736家,已接待游客110萬人次、營業收入2.1億元,使7萬農戶收益。3.加快“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農業信息化服務能力,新建村級益農信息社160處,通過12316熱線、青島農業信息網、手機短信等服務通道,發布各類信息1372條,發送手機短信288萬多條,滿足了農業從業人員多樣化場景應用需求。農業電商發展迅速,上半年交易額突破25億元。4.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今年開工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57個,完成投資5.2億元,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建成市級重點園區9個,累計建成農業園區700多個,帶動高效設施農業發展到80余萬畝,農民增收20%以上。
(四)全面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1.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任務。歷經三年努力,截止目前,已為93.68萬農戶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涉及承包耕地面積487.1萬畝,為600多萬塊承包地建立數字“身份證”,給農民吃上了發展“定心丸”。并以優秀檔次,通過省委、省政府抽查驗收組檢查驗收。2.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2401個村(社區)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390個村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占年度任務78%,累計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72萬人,量化集體資產58億元。3.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土地流轉面積230.8萬畝,經營規模百畝以上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達到6100多家,生產合作、要素合作、服務合作等多形式的農民合作社達到8200多家,入社社員69.4萬戶,農戶入社率達到49%。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700多家,80%以上的農戶納入產業化經營體系。4.完善農村財政、金融支農機制。進一步放活農村要素,今年農村集體產權交易2410宗,交易額達到5.1億元。成立現代農業產業引導基金,組建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累計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四權”抵押貸款8.7億元,促進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支持農業發展。截止5月份底,全市涉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7%,高于平均貸款2.1%。
(五)加快建設生態文明鄉村,打造農民宜居幸福新家園
1.扎實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新開工集聚類農村新型社區30個,占年度計劃60%。累計開工建設集聚類社區438個,建成社區227個、農民安置房37.5萬套,已有11.8萬農戶、33.2萬農民搬進新居。落實社區特色產業園區獎補政策,同步推進社區特色產業園區建設,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就業。2.推動農村社區化服務規范提升。完成105個社區服務中心“八有”、“十進”建設,累計獎補新建(改擴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748個,農村社區化服務新體系基本建立。開展社區服務中心規范化運轉示范創建活動,創建規范化運行全覆蓋鎮(街)20個,提升規范化運行示范服務中心200個。3.大力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制定青島市農業行業扶貧實施方案,精準對接、幫扶10個經濟薄弱鎮、37個貧困村(經濟薄弱村),通過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增加農村集體資產收益、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推廣農業新技術等四項舉措,幫助貧困戶2684戶、貧困人口5471人加快脫貧。
二、存在問題及下步工作打算
盡管上半年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距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距離。農業發展基礎依然薄弱,今年旱情發展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農民持續增收面臨較大挑戰,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壓力較大,對農民務工收入帶來一定影響。
下一步,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圍繞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和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推進示范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著力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一是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實施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重點建設糧油生產功能區、高效設施農業生產功能區和重點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持續提升糧食產能,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農業產業帶。二是強化農產品質量全程監管。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大農業領域執法力度,嚴查生產經營使用禁限用農藥行為。推動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完成20萬批次質量檢測任務,嚴禁不合格農產品注入市場。三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推進益農信息社建設,提高信息服務能力。加快品牌農業發展,打造青島農產品整體形象,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優質農產品品牌和農產品電商品牌。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四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落實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繼續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擴大農村改革各項試點。五是加快生態文明鄉村建設。落實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規劃(2016-2030年),啟動實施生態文明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完成60個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任務,提升農村社區化服務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