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金融系統積極把握“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發展機遇,以全面推進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總抓手,不斷強化金融改革創新,發揮金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性作用,金融支持經濟“新強態”力度不斷加大,全市金融業發展呈現出持續加速健康穩定的良好態勢。
一、基本情況
(一)金融業發展步伐加快
上半年,隨著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聚集效應的不斷顯現,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全市金融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新增貸款規模創歷史新高,連續六個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費收入快速增長,增速在計劃單列市位列第一;1家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公司數量在全省位列第一;不良貸款連續五個季度實現“雙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支柱產業地位鞏固確立。一季度,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35億元,同比增長13.4%,高于全市GDP增速6個百分點;金融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比年初提高0.6個百分點,達到6.9%,創歷史新高;增速高于服務業增速5.4個百分點;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比年初提高1.3個百分點,達到13.3%,對城市發展拉動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二是主要金融指標增長迅速。存貸款規模實現大幅增長。6月末,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4117.7億元,比年初增加962.03億元,同比增長11.49%。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647.2億元,比年初增加1070.4億元,同比增長13.1%,連續七個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貸款規模創歷史新高。保險收入保持快速增長。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45.2%。全市通過上市、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719.2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500億元。三是金融機構規模不斷擴大。今年以來,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信恩潤實投資管理公司開業運營,青建集團財務公司獲批籌建,全市新增金融機構8家,總數達到229家。普惠金融發展規模實現快速增長,2015年末,全市普惠金融機構(組織)資產總額為4926.9億元,較2014年末同比增長39.3%,增速在全省名列第一。四是資本市場體系更加健全。上半年,青島康普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交易,全市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42家,在全省位列第一;新三板掛牌企業新增23家,總數達到80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新增29家,總數達到347家。各類金融要素市場達到11家,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健全。五是銀行不良持續實現“雙降”。6月末,全市銀行不良率為1.74%,比年初回落0.3個百分點,連續五個季度實現“雙降”,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快速推進
今年以來,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積極把握“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發展機遇,全面加強財富管理資源聚集、創新發展、環境營造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創新政策深入實施。以市政府名義向相關國家部委報送財富管理試驗區第二批創新政策清單,擴大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等20多項試點政策獲得國家支持。二是開放合作有效拓展。與交通銀行、國泰君安證券、太平洋保險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達成數十項合作意向。推進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盧森堡、西班牙金融及財富管理業界的深入對接,與澳新銀行、麥格理集團等國際知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成功舉行英國貿易投資總署金融業交流會,與英國特許證券與投資協會、怡和保險、標準人壽、倫敦證券交易所等達成多項合作意向。舉辦“青島金融試驗區準入特邀研討會”和“青島-釜山城市間金融合作會議”,在聚集金融及財富管理機構、資本市場合作等方面達成意向。三是教育科研全面鋪開。青島四十人研究院和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注冊成立。青島協同創新金融研究院、山東大學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揭牌運營。上海財經大學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金融碩士班和上財-伯克利全球金融碩士項目招生順利完成。四是“財富青島”宣傳成效顯著。積極構建“財富青島”全媒體傳播體系,新華社、人民日報鳳凰網、BBC等境內外媒體推介平臺有效搭建,“財富青島”官方微博、TWITTER等新媒體平臺上線運行,官方微博粉絲達到5萬人,總閱讀量超過150萬次。青島首次被納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第79位,“財富青島”城市品牌價值不斷提升。五是各類活動營造良好氛圍。成功舉辦2016青島·中國財富論壇,成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風向標以及開放合作新平臺。成功舉辦2016中國(青島)財富管理創新創客大賽,發布中國首部財富管理城市藍皮書,財富管理發展氛圍愈加濃厚。
(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持續發力
一是積極開展行長走千家活動,暢通銀企對接渠道。印發《關于開展2016年度“駐青銀行機構負責人走訪千家企業活動”的通知》,安排全市36家銀行機構走訪企業1421家。此次走訪采取“多對一”的原則,保證一家企業至少有2家銀行機構走訪。截至目前,各銀行機構累計走訪企業3334家次,共摸排融需求1055.3億元,銀企達成融資協議506.2億元。二是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保障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持續加大對重點項目、民生領域及戰略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重點項目貸款新增13.34億元,同比增長67.42%,重點支持新機場、鐵路、企業搬遷以及“一谷兩區”等重點項目和區域。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189.81億元,同比增長112.42%,遠高于貸款平均增速。新增海洋經濟、綠色信貸、戰略新興產業貸款共計214.13億元,主要投向董家港、風力發電、軌道交通等企業和項目。新增制造業貸款89.49億元,重點支持南車、賽輪等先進制造業發展。三是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指導金融機構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綜合提供融資和融智兩套服務,新增境外貸款339.07億元,助力青島國際化城市建設。支持海爾集團完成中國家電企業最大海外并購交易,實現發放33億美元,成為青島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外匯貸款項目。四是積極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銀行機構持續加大對創新、創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956.76億元,新增155.04億元,貸款戶數較年初增加1837戶,申貸獲得率同比提高2.55個百分點。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授信13.54億元,助力創業創新。五是積極推進農村金融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部署,大力支持縣域涉農經濟發展。截至6月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2720.46億元,新增208.45億元,同比增長14.35%,高于貸款平均增速1.25個百分點。縣域貸款快速增長,新增181億元,同比增長18.3%。六是積極拓展保險保障功能。上半年,全市保險業累計賠款和給付支出51億元,同比增長28%。出臺《青島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方案》,小麥和玉米保險金額由每畝300元提高至每畝500元,財政補貼比例由原來80%提高至90%。積極推進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試點工作,為23家企業提供貸款7760萬元。七是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印發《銀政企合作化解不良貸款專項工作行動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嚴控不良增量。積極推進不良資產處置平臺建設,專門處置不良資產的機構達到5家,有效加快了不良資產化解處置進程。按照全省互聯網金融整治工作部署,成立全市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機構,維護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確保經濟和社會穩定。
二、存在問題
(一)民營企業有效信貸需求仍然不足。面對L型經濟走勢,受企業盈利預期下降、擴大再生產意愿不強、大宗商品價格預期不穩、收儲資金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部分民營企業家對經濟發展持觀望態度,信貸需求不足。
(二)銀行不良風險防控壓力較大。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趨勢未得到根本扭轉,企業經營狀況尚未得到有效改善的形勢下, 問題貸款將被下調為次級類,不良貸款下遷壓力較大。近期,國內非法集資風險持續暴露,相繼爆發了多起重大案件,風險防范工作形勢依然嚴峻。
三、下步工作
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統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體工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保持金融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態勢,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開展“行長走千家促轉型”活動。按照全市“調穩抓”活動工作部署,以全市“三去一降一補”的重點轉型升級企業、十個千億級產業鏈龍頭企、5000家重點納稅企業、1000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000家新興、創新型企業為重點, “一企一策”協調解決企業生產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二)加快推進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以招商合作和政策創新為突破口,全面開展構建財富管理機構集群、豐富要素市場體系、推出政創新策清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各類金融合作、打造“財富青島”品牌、實施綜合監管創新、深化載體平臺建設、提升規劃課題研究、培育財富文化理念等十項工作。研究出臺《關于促進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細則,提升“財富青島”影響力。
(三)推進開展金融支持精準脫貧行動。按照全市金融扶貧工作專題會議要求,對全市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參與精準脫貧工作進行部署,充分發揮金融 “輸血”、“造血”作用,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切實提高貧困地區投入,增強經濟薄弱鎮、村和貧困村發展活力,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
(四)全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工作。按照全市普惠金融工作會議部署,研究制定《青島市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意見》,瞄準小微、三農金融服務等主要領域,全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提升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各類群體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五)著力發揮保險服務地方經濟社會作用。貫徹落實《青島市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實施意見》要求,以提高保險對經濟社會的服務保障功能為重點,鼓勵保險資金支持全市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等重大工程項目和民生工程建設,支持藍色、高端、新興產業發展。
(六)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推進全市企業境內外首發上市和借殼上市,進一步擴大新三板、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數量。繼續推動全市更多企業通過境內外發行債券、私募股權、資產證券化等多渠道融資,推動全市企業利用定向工具、資產支持票據等新直接債務融資工具擴大融資。
(七)持續深化銀行不良化解處置工作。推動區(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強化力量配置,明確職責分工,進一步發揮信貸風險周轉金、政策性擔保企業等作用,努力幫助企業化解信貸風險,遏制不良貸款增量。
(八)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嚴厲打擊逃廢金融債行為,保護合法金融債權,進一步提高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積極性。推進開展互聯網金融整治活動,重點關注網絡借貸中介服務機構、私募股權眾籌、投資理財公司、交易場所等非法集資案件多發領域,做到早發現、早處置,遏止風險于萌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