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創建國家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為總體目標,緊緊圍繞服務民生、保障安全這一中心任務,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綜合治理和專項整治,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履行各項職能職責,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底線,鞏固了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的局面。
一、深化“食安”城市創建,進一步濃厚干事創業氛圍
把開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作為落實市委、市政府“走在前列”部署的重要抓手,聚焦提高食品藥品安全治理水平和公眾滿意度兩個維度,持續深化“食安”城市創建,提升標桿、爭創一流。一是深化區域創建工作。在我市全域創建的基礎上,繼續做好面上推進、點上強化,遴選黃島、膠州作為全省第一批食品安全創建縣,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深化全市范圍的創建活動,以創建來深化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二是細化明確標準和責任。制定實施了創建食品安全城市責任制考核評價工作意見,細化創建內容和目標,確定了177項創建指標,明確相關責任分工,進一步激發全系統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力推動創建工作深入開展。三是精心組織中期評估。制定下發評估方案和中期績效評估考核評分細則,設置了46個考評項目和81個考評要點,實施“以評促建”,及時發現問題并跟進整改,有效鞏固前期創建工作成果。
二、持續開展專項整治,進一步強化高壓嚴打態勢
堅持問題導向,持續用好專項整頓治理這個有力武器,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整頓、集中執法,鍥而不舍地開展治理整頓,嚴懲重處違法違規行為。一是食品安全專項治理方面。緊盯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先后部署開展了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清源”行動、“守護舌尖安全”、“兩超一非”和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和羊肉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蜂蜜、肉制品、阿膠糕和旅游季節監管等7項專項整治工作,有效解決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二是藥品安全專項治理方面。以打擊中藥、化學藥品違法生產行為等為重點,深挖帶有區域性、系統性特點和“潛規則”性質的藥品藥械安全隱患,集中整治藥品領域違法經營活動,妥善處置“非法經營疫苗案”。三是優化整治運行機制。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關于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三安聯動”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建立完善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監管工作機制,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和技術優勢,完善工作協作機制。
三、創新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在大力加強高壓嚴打的同時,正確處理日常監管和集中執法的關系,處理好統籌監管和重點監管的關系,推動工作創新,提升食品藥品安全治理能力。一是創新食品生產監管模式。實施食品安全審計制度,對乳制品、肉制品等企業許可保持情況、生產過程控制情況等進行體系審查和監督,防范系統性風險。在全市100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推行責任險制度,形成食品安全保險體系。二是全面落實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加強食品攤販備案管理,備案登記食品攤販4000余家,備案率96.6%。對全市49249家食品銷售者建立信用檔案,建檔率84.7%。在全市18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95家農貿市場實施質量安全保證金制度,對16家不合格供貨商實施退市處理。將全市200余市場、超市納入快檢體系,落實入場檢測、批批抽檢,完善農產品快速檢測體系。三是餐飲監管突出嚴、實、新。嚴把許可關,對上半年申請中央廚房許可的4家單位嚴格審查,全部不予許可。嚴格全市25600家餐飲單位量化分級,量化分級率達到80%,對C級和不予評級單位重點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實施動態監管。扎實做好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2016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等重大活動27次,確保重大活動食品安全零事故。完成896家餐飲單位“明廚亮灶”改造工程,全市明廚亮灶餐飲單位達到6433家。加強網絡外賣監管,排查出110余家涉嫌無證單位,全部進行了嚴肅查處和公示,出臺八項措施實施長效監管。
四、規范藥品監管保障,進一步優化藥品監管模式
牢牢抓住藥品質量監管這條主線,強化藥品標準監管,加強藥品生產源頭治理,大力鞏固藥品GMP、GSP認證成果,突出抓好藥品流通領域集中整治,進一步規范藥品市場秩序。一是加強藥品源頭治理。推動藥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我市18家藥品生產企業和14家醫療機構制劑室,開展了藥品生產質量提升行動,目前已完成7家高風險藥品和3家特殊藥品的專項檢查。深入推廣藥品生產不良行為記分管理,將藥品抽驗與監督檢查相結合,提高抽驗工作針對性、靶向性。加強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工作,上半年共上報藥品不良反應4170例。二是深化藥品流通監管。開展藥品流通領域違法經營活動集中整治,督促各區、市局層層落實責任,確保整治效果。督導全市66家藥品批發企業、65家零售連鎖企業,對照十項問題逐一自查;對13家藥品批發企業進行督導檢查,并對存在問題責令整改。對非法經營疫苗案件所涉企業青島某公司進行深入檢查,發現缺陷問題8項,及時報請省局撤銷該公司GSP證書。繼續推進零售藥店藥學服務開展,實施執業藥師活體指紋考勤制度,確保了執業藥師在崗履職,提升用藥指導服務水平。三是實施嚴格醫療器械監管。針對注射用透明質酸鈉、殼聚糖類產品、裝飾性彩色隱形眼鏡、定制式義齒等四類產品開展集中整治。加大“飛行檢查”工作力度,對12類重點監管產品生產企業和34家義齒生產企業的日常檢查覆蓋率達到了100%;加強醫療器械使用單位網格體系的管理,完成三級醫院醫療器械使用質量安全信用等級評定。
五、廣泛開展宣傳動員,進一步完善社會共治機制
堅持把行業自律、群眾參與與部門監管緊密結合起來,注重發揮各類市場主體、消費人群在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深入開展宣傳引導,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監管工作新格局。一是提高投訴舉報辦理效能。堅持以群眾滿意度為最高標準,積極構筑政府與市民良性溝通平臺,主動為廣大消費者排憂解難。上半年共接處各類食品藥品投訴舉報13000余件,按時回復率100%,發放舉報獎勵基金26568.25元。二是強化新聞宣傳引導。在報刊、電視、廣播全面開辟了《舌尖青島 食安你我 共創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專欄,將各級各部門的監管工作報道統攝其中,上半年共組織各類新聞發稿2000余篇次,加強與公眾互動;強化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應用,上半年“青島食品藥品監管”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共427篇,閱讀量近20萬次,在全省食品藥品監管政務微信排行榜上位居第一,閱讀總數、點贊總數、頭條文章閱讀量三項數值第一。三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在網站、微博、微信等官方平臺上專門開辟了“謠言粉碎機”欄目;同時,與電視臺收視率第一的生活服務類欄目合作,打造了“眼見為食”節目,對皮革粉圓、糖精棗、毒韭菜等網上傳言,通過試驗說明、專家解答等方式及時辟謠;啟動了“手機食安課堂”,每周面向100萬市民發送科普短信,食藥科普覆蓋率明顯提高。強化謠言治理,24小時監控全市食藥輿情,上半年共監測輿情信息190余條,并實施1個工作日調查處理制度,實現輿情交辦、督辦、反饋、回訪全程提速,有效改善了食品藥品安全的輿論環境。
六、扎實開展“兩學一做”,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以黨建促自建,積極加強作風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思想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清正廉潔的“三過硬一清廉”干部隊伍。一是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機關黨建促進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意見》,制定16項工作措施,進一步細化主體責任清單,明確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分管局領導、各職能部門在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責任,壓實“兩個責任”。二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實行廉政談心談話和廉政約談制度,局黨組書記與班子成員逐個進行廉政談話和談心談話,與處室和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廉政談話。制定了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清單,細化35項責任要求,明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方面的責任。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形成了“一把手”主抓、班子成員分責,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的責任機制。三是緊緊抓住作風建設。圍繞做合格黨員、建設高素質監管隊伍目標,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加強黨規黨紀、法律法規、業務知識學習,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及時轉化到加強支部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中,不斷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不斷提高機關干部職工黨性覺悟和監管履職能力。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是食品行業主要存在四類風險:化學性風險,比如肉制品中抗生素,農產品農藥超標等問題比較突出;生物性風險,特別是因生產經營過程不當造成微生物超標;非法添加的風險;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生產經營不規范的風險。二是藥品行業中,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摻雜造假問題比較突出,部分藥品經營企業和小診所存在從非法渠道購藥問題。三是法律法規亟待完善。如《農產品質量法》沒有明確規定農產品入市的產地證明要求,農產品的產銷銜接和追溯體系建設無法完全實現。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的法律規范仍未出臺。在目前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的高發期、易發期,監管部門如何才能做到盡職免責沒有相關規定和標準等。四是基層監管壓力較重。食藥所無快檢室、快檢設備,執法裝備不到位的情況較多。同時食品藥品監管專業性很強,隊伍的業務知識、專業水平還不能很好適應監管工作的需要。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圍繞市民關注的熱點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重點,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關口前移,搞好風險防控;二是堅持嚴厲打擊,保持高壓態勢;三是堅持創新監管,落實監管責任;四是堅持發動群眾,加強社會共治;五是堅持教育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六是堅持“一崗雙責”,落實主體責任,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捍衛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