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98.2億元,同比增長10.4%,稅收比重為70.3%;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2.9億元,完成全年支出預算的46.8%,全市財政運行情況良好。
(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經濟調結構穩增長
積極籌措資金為經濟發展添動力。今年上半年,爭取財政部下達我市置換債券額度302億元,目前已成功發行兩批共181億元;爭取新增債券113億元,已成功發行第一批78億元,有效緩解了我市重大項目建設資金壓力。爭取中央、省專款67.5億元,同比增長15.2%,為市政基礎設施、民生項目建設提供了財力保障。爭取中央財政“免督查”超調資金5億元,支持經濟薄弱區(市)發展和市級項目建設。搶抓政策機遇增強發展活力。今年以來,市財政牽頭爭取到全國地下綜合管廊示范、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等高“含金量”政策,成為副省級城市中唯一一個三試點城市,獲得中央財政連續3年、每年10億元的補助,為我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提供了外力支持。爭取到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進境免稅店政策試點,進一步提高了我市旅游影響力和城市知名度,帶動金融、商貿流通、對外貿易等相關產業發展。支持“三創”戰略加速實施。支持青島創客大街等7個創業街區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全年計劃的70%;支持全市建成眾創空間87家,占全年計劃的87%。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小微企業轉貸基金,緩解小微企業資金接續難題,累計為266家次企業提供轉貸資金28.9億元。支持擔保機構開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最高按擔保額1.5%給予補助,我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額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貸款貼息1057萬元,惠及3834個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深化稅費改革為企業松綁減負。今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對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截至5月底,已為企業減稅約3.9億元。全面貫徹落實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免政策,預計全年可為企業減負約2.1億元。推動強企惠企政策落地生根。牽頭服務企業保障工作,與各部門和區(市)一道,累計走訪企業5000戶,收集整理企業反映問題967個,協調解決603個。同時,梳理、發布了205項現行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明確落實責任,做好政策宣講,著力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二)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財政收支矛盾加劇的情況下,民生投入進一步加大,2016年,全市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民生支出973億元,占全部支出的72%以上,中央、省市出臺的民生保障政策和市辦實事項目得到及時足額保障。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標準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470元,增長4.8%和11.9%,提升了城鄉困難群體保障水平。支持實施新的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制度,有效緩解了低保、低保邊緣、中低收入家庭及因病支出型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統一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增強了廣大老年人特別是困難老年人抵御意外傷害風險的能力。積極協調國開行發放棚戶區貸款162億元,爭取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10億元,并發行27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我市啟動棚戶區改造4.56萬戶,占年計劃的75%。提高醫療衛生保障水平,讓市民就醫更實惠、更方便。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起付標準由2萬元降至1.8萬元,一檔繳費的成年居民、兒童、大學生和二檔繳費的成年居民大額醫療費支付比例由60%、50%提高至65%、55%,減輕了參保居民的醫療負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補助標準提高至52元,擴大了服務覆蓋面,提高了服務質量。統籌1800萬元,增加適齡兒童免費接種疫苗的種類和劑次,適齡兒童接種率保持90%以上。支持市公共衛生中心、眼科醫院新院區等項目建設,對城市公立醫院自籌資金購買的大型檢查設備進行補償,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大力改善教育條件,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支持改造提升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68所學校已開工建設,7所學校主體完工已投入使用,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支持建成中小學標準化食堂62所,直接惠及約5萬名學生。統一為幼兒園學齡前兒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受益兒童約24萬人。
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立市級財政精準脫貧轉移支付制度,對全市10個經濟薄弱鎮、186個經濟薄弱村和200個省定貧困村,每鎮、每村分別給予200萬元、30萬元和40萬元專項補助。安排專項扶貧產業發展資金3000萬元,支持和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改善生活條件、發展特色產業,致富脫貧。創新財政支農方式,設立首期4600萬元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傳統農業產業升級。
(三)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升財政資金管理績效
今年,市財政加快改革步伐,研究出臺了《關于開展“財稅改革落實年”活動的意見》,在各項改革快速有序推進中,財政資金管理績效也進一步提升。深入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打造“陽光財政”。對財政部門負有公開職責的預決算公開事項進行逐一梳理,建立涵蓋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決算、專項資金、政府債務、政府采購、預算績效等11項內容的信息公開責任體系,形成了“全覆蓋”的公開工作機制,切實做到了曬細賬、看得清、能監督。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撬動社會力量服務改革發展。積極推進財政扶持資金投入機制改革,我市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目前已參股設立32只子基金,總規模62億元,其中引導基金出資12億元,吸引社會資本50億元,財政資金杠桿放大近5倍,投資實體企業項目71個,磁視訊等企業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中海海洋等項目實現了二輪投資。積極推進PPP改革,出臺《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實施意見》,發起設立PPP發展基金,將PPP項目中政府負擔的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加大項目執行保障。截至目前,我市儲備各類PPP項目72個,估算總投資2159億元。加強預算公開評審,讓財政資金花得更“值”。今年以來,對34個預算評審項目進行了“開放式”評審,邀請市民來評判錢該不該花,該花多少,擠掉2.2億元預算水分,促使有限的財政資金花在實處、用出實效,發揮最大效益。
上半年財政總體運行良好,但受經濟與政策性減收的疊加影響,財政增收壓力加大,下半年收入形勢將更加嚴峻;與此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民生支出剛性增長,改革成本需要負擔,財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推動穩增長政策盡快取得實效。完善重大項目資金綠色通道和資金調度機制,保障重點工程資金需求。優化對重點稅源企業的服務,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培育優質稅源。探索建立小微企業信用保證保險風險補償機制,對合作銀行開展小微企業信用保證保險貸款所產生的不良貸款給予一定比例補償,分散風險。用足用好2億元互聯網工業發展資金,滾動推進互聯網工業示范試點企業項目建設。
(二)全力保障民生領域支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集中財力全面落實城鄉低保、醫保、養老等惠民政策。保障教育事業發展,支持優質中小學跨區域合作辦學試點,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促進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大力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增強農村“造血”功能,推動富民增收。
(三)抓好“財稅改革落實年”各項任務深化落實。按照實施意見各項要求,全面完成預算管理制度、財政分配體制、財政支出管理機制和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改革任務,加快建立統一完整、法治規范、公開透明、運行高效,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公平公正、實現社會穩定的現代財政制度,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四)提高財政資金監管水平和使用效益。健全完善“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體系,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將“大監督”機制和“上下聯動”監督機制有機融合,探索補助區(市)專項資金監督新模式。通過與國有投資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母基金的方式,進一步放大財政杠桿,做大做強產業引導資金。健全完善PPP管理制度體系,建立PPP項目儲備庫、咨詢服務機構庫及咨詢專家庫,為PPP項目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