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上半年,青島市供銷社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供銷社的重要批示,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和山東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魯發﹝2015﹞16號)要求,突出圍繞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這一中心,實施“暢通城鄉,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創新經營服務方式,增強為農服務水平。2016年上半年全系統商品銷售額82.7億元,同比增長7.8%。
一、2016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以服務帶動農資網絡建設。進一步鞏固了供銷合作社在農資經營中的主導地位,目前,供銷社農資市場占有率達到71%。2016上半年,全系統農資銷售額11.3億元,化肥銷售34萬噸,同比增長13%,新發展農資網點36個,累計達到3051個。以城帶鄉完善日用品網絡建設。堅持“暢通城鄉,突出鎮村”的方針,鞏固和完善日用品網絡體系建設。全系統新發展日用品超市25個,日用品網點總數達到1604個。
(二)積極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
發揮供銷合作社連接農民和市場的紐帶作用,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增強供銷合作社在農村合作經濟中的服務帶動能力。建立完善農村合作經濟聯合會,引導同類農民合作社組建聯合社,在技術、資金、生產、銷售方面廣泛開展合作。2016年以來,全市新領辦、協辦專業合作社150個,累計達582個,供銷社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2750個。
(三)加快為農服務中心建設
上半年,青島市社把為農服務中心作為開展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的綜合平臺,本著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的原則,整合縣級供銷合作社服務資源,組建縣級農業服務公司,依托基層社,建設4個綜合性為農服務中心,實行農業專業化、系列化、規模化全程服務。協調涉農部門參與為農服務中心建設、設立服務窗口,形成“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平臺。
(四)提高農業規模化服務水平
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業專業化分工的要求,以土地托管為切入點,加快推進現代農業服務規模化。圍繞耕、種、管、收、加、貯、銷等農業生產環節,大力推廣“保姆式”“菜單式”等多種形式的托管服務模式,上半年完成土地托管面積88萬畝,并將科技推廣應用融入服務規模化之中,積極開展化肥農藥減量、良種繁育推廣、先進機械應用等技術服務,打通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五)加快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
依托供銷合作社領辦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為方向,打造優質安全農產品的供銷社系列品牌。2016上半年,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累計達到90余個,帶動標準化生產基地9萬余畝,注冊農產品著名商標累計達到47個。引領和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建立放心、安全、穩定的農產品貨源基地。
(六)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
把中農批農產品市場建設列為重點工作,抓好招商、建設工作。1月25日,“青島農產品物流園建設項目”在北京正式簽約。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占地面積500畝,將建成省內較大的農產品集散地市場,形成區域性農產品信息發布中心、價格指數中心、質量檢測中心和對外交流合作中心。推廣農產品直供直銷模式,從2015年12月底開始,市供銷社與市北區政府合作,從暢通流通環節,消除農產品經營壁壘入手,利用短短5個月的時間,在市北區試點建設10家社區放心農產品直銷店,打造社區生鮮便利店新模式,架起從農村地頭到百姓餐桌的橋梁,實現暢通城鄉的目標。6月22日,黃島區的第一家直銷店也正式開業,全市社區店總數達到11家。
(七)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
實施“互聯網+供銷社”行動計劃,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組建青島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辦了“中國·青島農民專業合作社網”,開通了“供銷三農商城”“合作社之家”微信、微店平臺,創辦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展銷中心”,帶動了全市供銷社電子商務工作的開展。積極推動區市供銷集團化發展。注冊成立了青島西海岸供銷集團公司和青島西海岸供銷集團投資公司,創新發展農資油業、日用品、農產品、電子商務、投融資平臺“五大板塊”,實施集團化運作,規模化發展。青島市社還開創性的聯合遼寧省供銷社電商公司、海南省供銷集團、廈門市供銷社等34家單位共同發起組建供銷農村電商合作聯盟,打造全新的供銷社體系下 “供銷社農村實體經濟+互聯網” 的農村電商合作模式,以供銷社為主體,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源,為農村的經營者、生產者、消費者搭建全方位服務平臺。6月29日,全國供銷農村電商聯盟秘書長會議在馬鞍山市順利召開,來自全國40多個省、市供銷社及相關企業負責人8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確定了聯盟的性質,討論通過行動綱領,并決定由青島市社負責成立農村電商規劃研究院。從去年12月底的聯盟第一屆會議到這次秘書長專題會議,僅僅半年時間,聯盟成員社逐步成為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角,成為了O2O渠道實體店的主力軍。青島市社還進行了跨區域、跨行業,農業多元化需求的業務拓展,其中湘西物流城、德州食品安全產業園區、土地流轉、民居光伏均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八)開展黨建帶社建、社村共建活動
與市委組織部、市農委共同開展了加強農村合作組織黨建工作,我們將社村共建工作融入其中,實現了黨建社建工作的緊密結合。通過領辦專業合作社和對接合作等方式加強與農村社區兩委的共建,增強了社村共建能力,為幫扶村增加村集體收入,增加農民收入。推廣即墨“互聯網+社村共建+黨建”模式,2016上半年,全市社村共建村莊128個,累計達到780個。
(九)發展城鄉社區綜合服務
市供銷社突出自身優勢,不斷完善和豐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的服務功能,通過加快土地托管服務、農化服務、農產品銷售、“供銷農民大講堂”、日用品網絡、供銷電子商務等“六大服務”進社區,搭建好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兩個綜合平臺。整合系統服務資源,抓好“96621服務找供銷”服務熱線建設,制定《“96621服務找供銷”熱線工作制度》和《“96621服務找供銷”熱線工作流程》,打造信息服務綜合平臺,對系統業務發展和城鄉居民需求提供咨詢服務,在全省熱線考核中位列第五名,
(十)創新農民培訓方式,提升新型社員素質
以舉辦“農民大講堂”的形式,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制定《農民大講堂培訓計劃》,進一步完善“農民大講堂專家人才庫”,加快新型職業農民的專業培訓,同時,根據農民進城務工的要求,加快務工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2016年以來共培訓2.1萬人次,累計達到8.2萬人次。已有3000余人獲得由國家人社部頒發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各區市共投入160余萬元,升級改造了27處功能完善、設施齊備的培訓場所。掛牌成立了8所農民大講堂培訓分課堂,8處實訓基地,將“農民大講堂流動課堂”直接辦到田間地頭。
二、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各區市供銷社發展不平衡,部分資產保留較好的區市,如黃島、萊西發展勢頭較好,服務“三農”的能力不斷提高。但一些資產改制的區市,如李滄、嶗山,沒有資產缺少人員,僅能勉強維持,更不要說深化改革,服務城鄉居民。
(二)需要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對供銷社綜合改革的支持力度,增加供銷社改革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的額度。協調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在財政、土地、稅收、菜籃子工程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供銷社目前正在全市推進三個較大項目,一是投資10億元的中農批物流園項目,打造山東半島農產品物流中心;二是在全市建設為農綜合服務中心,打造為農服務新平臺;三是建設供銷社放心農產品社區直銷店,讓城市居民在家門口買到安全放心物美價廉農副產品。這三個項目與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都是為城鄉居民服務的民生大工程。為更好地推進項目建設,建議市政府將三個項目列入全市重點項目進行推進,并把供銷社放心農產品社區直銷店納入2017年政府為民要辦實事。
三、2016下半年工作計劃
6月7日,青島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中共青島市委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意見》(青發〔2016〕15號),下半年青島市社將著重圍繞省委16號,市委15號文件的要求深入推進綜合改革工作。
一是籌備在8月份召開全市貫徹落實市委15號文件專題推進會,進一步明確改革目標、細化責任,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參與改革,保證綜合改革工作取得實效。
二是以為農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切實抓好規模化服務,開展十項服務進中心。計劃7月份召開全市為農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總結交流全系統為農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效、經驗,研究確定今后一個時期工作任務。
三是深化與供銷大集集團的合作,推廣“酷鋪”建設。
四是把中農批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列為重點工作,抓好招商、建設工作,力爭下半年開工。
五是繼續推進放心農產品社區直銷店建設,在已經建成11家點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繼續推進開店工作,并協調市有關部門出臺扶持政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