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以開展“兩學一做”為保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改革創新,強化落實服務,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著力促進就業創業。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2萬人,同比增長0.6%;政策性扶持創業1.9萬人,同比增長76%。城鎮失業率3.4%。一是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適應新形勢需要,以市政府1號文件下發《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從就業與經濟互動融合、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等5個方面,出臺25條政策措施促進勞動者就業。同時,進一步降低政策門檻,簡化申領程序,強化政策落實,城鄉一體的就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二是深入實施大眾創業工程。出臺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管理辦法,在全國率先構建起省、市、區(市)、街道四級創業孵化載體獎補體系,對經認定的創業示范平臺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補。出臺實施返鄉創業工程促進農村增收致富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農民工、大學生、退役士兵以及農村青年就地創業。圍繞紡織、橡膠行業發展,在市北區打造兩處產業化、特色化創業孵化基地,優化大眾創業環境氛圍。三是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啟動大學生夢想起航行動和農村電商創業工程,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創業。上半年,全市接收非師范類高校畢業生5.4萬人,同比增長11.5%。制定做好就業與社會保障精準扶貧工作意見,實施精細化幫扶,提高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和協保人員補貼待遇,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困難人員就業1.15萬人,就業率82.2%。四是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健全政府購買職業培訓服務機制,出臺職業技能大賽管理辦法,完成6輪職業資格清理整頓工作。開展家庭服務業緊缺技能培訓,實施技能幫扶萬人工程,完成技能幫扶培訓6528人。
(二)穩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上半年,征繳社會保險基金200多億元,各項社保基金收支保持平衡。一是穩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市直機關及區市全面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全市工傷預防試點工作。出臺醫療保險住院定點醫療機構等一系列協議管理辦法,實現定點醫藥機構由行政審批管理向協議管理轉變。二是加快“惠民醫保”體系建設。加強專業化診療中心建設,開展高血壓醫保慢病管理試點。對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服務實行標準化管理,擴大大病救助范圍。截至6月底,全市有2.06萬人享受到各類護理保險待遇,大病醫療救助6.35萬人次。三是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將參保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的起付標準由2萬元調整為1.8萬元。調整生育保險分娩醫療費結算辦法,落實生育政策調整有關待遇。制定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的政策,自7月份起,將失業保險金標準由每人每月950元提高到1000元。四是完善社保經辦服務。啟動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實施建筑業參加工傷保險“同舟計劃”。擴大社會保障卡應用,推行社保卡診間支付平臺,緩解群眾就醫購藥壓力。五是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健全涉嫌社保欺詐案件移送辦法,開展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稽查專項行動,共稽核各類參保企業1.67萬戶,增收基金7000多萬元。
(三)加快人才隊伍建設。上半年,全市引進各類人才7.5萬人,同比增長8.9%,其中:引進博士和正高職稱人才742人,同比增長41.6%;碩士、副高職稱和高技能人才6070人,同比增長15.9%。一是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啟動高端人才倍增計劃。開啟高端外國專家團隊引智新模式,組團參加第14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人才國際化建設取得新突破。我市第5次入選外籍人才眼中的魅力城市并首次入選中外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單30強,位列第19名,位居中國大陸城市第3名。二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出臺留學回國人員來青創業啟動支持計劃實施細則,實施高層次人才及引才引智平臺梯隊培養計劃,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教師職稱制度試點,新增9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啟動新型學徒制試點,探索“企校雙制、工學一體”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優化人才公共服務。優化人才引進辦事程序,推進高層次人才服務專窗建設,全面推行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舉辦“一帶一路”國際人才智力交流青島峰會,推進國際人才合作機制建設。出臺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優惠政策,引才“紅娘”獎勵標準由5萬元提高到30萬元。四是加強創新創業載體建設。與國家外國專家局簽訂《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促進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書》,支持西海岸新區國家級引智示范區建設。建成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人才創業中心,完善博士創業園、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運行機制。啟動“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創業生態成長計劃”,建設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院士智谷)。
(四)加強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一是創新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學教師聘用制度改革,啟動藍谷管理局和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職員管理改革,制定推進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制改革實施意見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辦法,激發事業單位創新創業活力。二是完善考錄制度。將公務員考錄計劃向基層延伸,改進考錄測評方式,提高人崗匹配度。創新高層次緊缺專業聘用制教師招聘方式,細化事業單位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專業目錄,公務員考錄和事業單位招聘工作有序推進。三是加強考核培訓。開展公務員法及其配套法規執法監督檢查,在市直機關和區(市)人社部門全面開展公務員平時考核,推進“雙示范”創建活動,開展公務員誠信建設。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完善公務員培訓制度。以基層為重點強化公務員培訓,提高公務員履職能力。
(五)健全和諧穩定勞動關系。上半年,辦理勞動保障監察案件8227件、勞動人事爭議案件6077起,按期結案率99%以上。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實施醫療期管理新辦法,保障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期間合法權益。出臺特殊工時審批管理辦法,規范特殊工時審批流程。二是加強收入宏觀調控。出臺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意見,啟動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發布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將全市六區最低工資標準由1600元調整為1710元,四市工資標準最低由1450元調整為1550元。三是統籌做好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職工分流安置工作。指導企業制定職工分流安置實施細則,建立起企業穩崗幫扶、就業幫扶、創業幫扶、技能幫扶、托底幫扶“五個幫扶”制度,促進分流職工平穩轉崗、就業,保持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四是加大勞動維權力度。推進勞動人事爭議專業性預防調解,有效化解勞動爭議。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用人單位遵守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情況等專項檢查,開展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活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
二、存在問題和下一步重點工作打算
盡管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目標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但在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扶持重點群體就業等方面壓力仍然較大,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專業化、標準化程度與群眾需求還有一定差距,“高精尖”人才和高端團隊的引進培養對全市“三個中心、一基地”建設的支撐能力還需要提高。
下一步,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深化改革創新,提升公共管理服務水平,努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重點是:落實好城鄉一體就業創業政策,實施精準化就業創業公共服務,確保就業形勢穩定;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加快推進全民參保登記計劃,發揮好社會政策的兜底作用;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實施高端人才倍增計劃,加大“靶向引才”力度;研究制定我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構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