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推動政府職能由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型,統籌推進高端要素集聚、高效服務提升、高端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啟動部署“十大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為實施“十三五”規劃開好頭、起好步,全面推進“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建設,著力打造新常態下青島發展的“新強態”。
一、強化“十三五”科技工作謀劃,提升科技創新頂層設計能力
(一)加強科技創新統籌謀劃。深入學習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制定出臺我市貫徹落實意見。完善科創委領導、協調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的體制機制,推進科技創新組織化發展。完善科創辦工作職責,全鏈條統籌組織科技創新工作。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健全全市科技創新驅動考核評價機制。積極推進青島高新區參與創建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二)發布實施“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出臺“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未來5年科技創新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健全規劃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三)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統籌科技資源配置,完善普惠性后補助政策,建立與創新服務相適應的科技計劃體系。優化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加強科技計劃全程留痕監管和評估制度建設。調整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方向,綜合采用“撥、投、貸、補、獎、買”等投入方式,帶動市場主體創新。
(四)全面推進科技獎勵和評價改革。細化市科學技術獎勵推薦評審流程和規則,強化對人的激勵。拓寬獎勵推薦渠道,有序推進對新推薦單位的培訓工作。全面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評價試點城市工作。
二、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力
(一)加快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組建高水平科研與服務團隊。實施鰲山人才計劃,培養匯聚高端人才。面向全球組建開放工作室,試點建設聯合實驗室。推進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等平臺建設。積極構建全球協同創新網絡。
(二)加快大院大所引進建設。全面落實與中科院第二輪合作協議,推進中科院青島科教融合基地建設,探索中科院青島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運營新模式。深化與高校、央企的科技合作,著力推進哈工程、哈工大青島科技園等引進機構建設,推動華大基因研究院、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等落戶我市。完善共建院所體制機制。
(三)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落實國際城市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打造國際科技合作新空間。加快推進阿斯圖中俄合作園、哈工程科技合作園和中以孵化器等國際合作園區(孵化器)建設,全力推動我市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在石墨烯研究應用和虛擬生理產業化方面的合作,建設中國-馬耳他水產養殖聯合研究中心。加快與國際技術轉移機構的交流合作,重點推進史太白、宇墨等國際技術轉移機構落戶我市。組織召開第三屆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鰲山歐亞科技論壇等。
三、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提升科技創新服務水平
(一)培育科技服務新業態。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創業孵化、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等九大服務體系,將科技服務業逐步打造成為新興高端產業。開展我市科技服務業統計體系建設研究和試點工作,建立我市科技服務業統計分析制度。
(二)強化創業孵化服務。推進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有機結合,建設100家眾創空間、10條創業街區,打造5-10家標桿孵化機構。繼續加強專業孵化服務機構引進和運營團隊本地化建設,建立1000名專業創業導師庫。創新制度和流程設計,深入研究創新券、首購、訂購等政策作用機制。舉辦“千帆匯”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創客活動周等大型活動,全年集聚和服務創客超過5萬人次。
(三)深化技術轉移服務。大力發展技術市場,強化技術市場科技服務功能。完善專利技術交易服務體系,建設國家專利技術(青島)交易中心。加快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繼續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科技成果拍賣集中公開交易模式,通過規范現有科技成果掛牌、需求掛牌、行業活動等業務,探索借助藍海網實現網上交易功能,不斷完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工作體系。
(四)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聚焦我市十大創新中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推進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池改革,大力發展科技風險投資。做大政府引導基金規模,構建智庫基金、孵化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天使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的全鏈條股權融資體系。開展與進出口銀行、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合作,推動商業銀行和創業投資機構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探索設立科技小貸公司。發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完善專利質押融資“青島模式”。
(五)加強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全面實施《青島市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啟動新一輪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工作。加大《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推行力度。提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代辦處和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全面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建設。
四、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
(一)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深入實施“千帆計劃”,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完善認定管理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加快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隊伍。
(二)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啟動建設海洋科技、高速列車等十大科技創新中心,全鏈條組織科技創新資源。組織實施自然科學智庫聯合基金,開展需求牽引的應用基礎研究。新組建若干重點實驗室和產業技術研究院,引導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三)加快重大項目實施。推進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及研發基地項目。創建高速列車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依托華大基因研究院,搭建國家海洋基因庫、基因測序與數據應用平臺。圍繞海洋高新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部署實施一批自主創新重大項目。推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火炬特色基地建設。
(四)推進科技惠及民生。深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打造農業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模式。強化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開發重大危險源監測、海上搜救、城市地下管線探測等應急技術裝備。加強節能環保技術研發,重點推進地鐵新能源、分布式生物燃氣能源站等技術研究及應用。加強疾病診療與健康管理相關關鍵技術研究。
(五)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發展。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完善軍民融合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推動軍用與民用技術及成果雙向轉移轉化。
(六)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制定青島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推進出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地方財政補貼政策,協調制定全市充換電設施建設規劃,統籌推進政府機關及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五、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升大眾創新創業水平
(一)加快高端科技人才集聚。聚焦十大科技創新中心,深入實施青島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團隊)計劃,修訂完善實施細則,引進培育一批領軍型人才(團隊)。繼續實施青年專項,擇優對青年人才給予滾動支持。積極組織申報國家各類人才計劃。
(二)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確保政策落地。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出臺青島市促進大型科學儀器共享管理辦法,財政資金購置的大型科學儀器一律入網共享。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政策超市。
(三)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知識產權執法體系,建立專利執法協作機制。強化專利行政執法與司法有效銜接,完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
(四)發展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加快科技大數據平臺建設,推動全市各類資源統籌共享。依托科技大數據管理系統,打造各類專業服務平臺,構建涵蓋全市的“一系統、多平臺”科技創新綜合服務體系。
(五)打造創新創業文化。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傳統媒體作用,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在全社會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敢為人先、腳踏實地的創新創業文化和社會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