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市城鄉建設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抓統籌、立標準、惠民生、補短板、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承擔的13項業務職能目標,均按計劃實現,其中6項目標提前完成。
城鄉建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1-10月份,全市完成城鄉建設投資1483億元,建設行業完成地稅收入205.2億元,占全市地稅總收入的38%。全年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5億元,獲得省級以上獎項240項。2016年三民活動中收到的217條市民建議全部辦結。其中停車場建設、節能保暖等意見均納入我委2017年重點工作目標,切實做到聽取民聲、順應民意,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一、新型城鎮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制定了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快平度市、黃島區泊里鎮等各類新生中小城市試點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成效顯著,在全國經驗交流會上做了典型發言。建立起國家、省、市、區四級特色小鎮創建體系,已有2個鎮獲評國家特色小鎮,11個鎮入圍省級特色小鎮創建行列,10個鎮入圍市級特色小鎮創建行列。1-10月份,全市村鎮建設完成投資95億元。
二、四項改造惠及群眾20余萬戶
持續打造棚改“青島模式”,今年啟動棚戶區改造5萬套(戶),已累計完成18.4萬套(戶)。加大協調力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今年共計為1萬余戶已入住未辦證居民辦理了不動產權證,累計辦理2.3萬戶,盤活固定資產300多億元。堅持精準扶貧,完成改造農村危房1050戶,1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改造范圍并提前完成改造。完成老舊住宅小區改造285個,改造面積88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2.3萬戶。完成節能保暖改造325萬平方米、惠及居民4.3萬戶。在全省率先出臺老樓加裝電梯獎補資金管理辦法,7個項目進入實質操作階段,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
三、城市功能日益提升
持續完善城市路網。東部城區主干線深圳路全線竣工通車,全市共完成37條續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貫通勁松八路等16條道路,完成95條重點道路及膠寧高架等24座重點橋梁整治提升,新建、改建12處港灣式車站。加大協調治理交通擁堵,交通擁堵日趨緩解。全市建成公共停車泊車位1萬余個;完成市級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開發,“宜行青島”停車APP已上線運行,累計接入車位7萬余個,接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2100處。
公用服務設施更加完備。努力推進全市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等9個升級改造項目,麥島污水處理廠等3個項目完成升級改造。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更加完備,“千村潔凈”行動廣泛開展,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統籌推進燃氣供熱向區市延伸,嶗山、城陽、西海岸、即墨、膠州、平度、萊西共49個街道辦事處已全部實現通氣。1-10月份,全市城建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43億元。
四、重點項目建設精益求精
強化對重點項目的技術指導,確保重點項目建成精品工程。33個市級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加速推進,全年完工項目13個。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圖書館、青島中學等4個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兒童福利院、24屆省運會場館等9個項目年內完工。市立東院二期、青醫附院東院門診樓等20個項目如期完成目標任務。在土地緊張、征地困難情況下,新開工建設配套學校幼兒園3所,竣工交付4所,一批教育、醫療、體育項目的建成進一步增強了城市公共服務能力。
加大對新機場、海天中心等市級重點項目的監管與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五個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重點對地鐵2號線等6條在建軌道交通項目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其中地鐵3號線獲得國家土木工程最高榮譽詹天佑獎。實施建設領域 “標準化+”戰略,牽頭修訂技術標準19項、技術導則15項、管理規程33項,為打造百年工程奠定堅實基礎。
五、美麗青島更加宜居
海綿城市理念得到踐行。全市累計完成海綿城市建設60平方公里,地下綜合管廊30公里,國家“雙試點”建設初見成效。黑臭水體和河道環境綜合治理有力推進,14處黑臭水體集中整治全部完工。
城市綠量不斷增加。新改建綠地458公頃,新栽植喬灌木236萬株,新建道路綠籬11.2萬延長米;山頭綠化13處,整治裸露土地面積300公頃。2017年櫸林山綠化提升整治工程等37個項目獲省級示范稱號。工地監管進一步精細化、數字化、實時化。800余個施工現場實現揚塵在線監測,覆蓋率達80%以上。
“美麗青島”正在行動。圍繞建設“讓本地人自豪、讓外地人向往”的幸福宜居創新型國際城市目標,市政道路等七項提升行動全面展開。
六、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2017年預計實現建筑業增加值580億元,同比增長12%以上。積極扶持本地建筑企業做大做強,7家企業晉升建筑業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實施“一帶一路”外向發展戰略,已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150多家中小企業“走出去”發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突破39億美元。建筑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獲批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開工建設裝配式建筑310萬平方米,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8.69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220萬平方米。新增綠色建筑865萬平方米,其中23個項目136萬平方米獲得星級標識。4項工程獲評“魯班獎”、12項工程獲得“國優獎”,獲獎總數位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
七、審批服務更加便民
堅持優化管理服務,積極推行“互聯網+行政審批”的“四優一推”改革,1-10月辦結各類審批事項5490件。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率先實現100%的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受理,50%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加大誠信考核,通過市場監管與信用一體化平臺,進一步強化了事中事后的監管。
與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我市城鄉建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明顯存在,如棚戶區改造還需要抓緊推進收尾騰空,停車場建設還不能滿足停車需求、節能保暖工程進展不快等。
2018年我們將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新驅動、實現城建經濟增長模式和行業監管模式兩個轉變,加快建設、實現城市功能、發展環境和公共服務三個優化,民生為本、持續加強棚戶區、農村危房、老舊小區和節能保暖四項改造,標本兼治、實現美麗青島七項整治提升,強本固基、強化依法行政、行風作風、黨風廉政三項保障,大力促進城鄉建設的均衡充分發展,努力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