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水利工作以全國水利現代化城市和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為引領,以確保防洪、水資源保障、水生態“三個安全”為中心,開源與節流并重、興利與除害統籌、城鄉供水保障與生態保護并行、公益化支撐與市場化運作結合,不斷深化水利改革,強化依法治水興水,加快構建水安全保障體系,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為宜居幸福的創新型國際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全年爭取上級資金2.16億元,有力推動了水利事業的發展。
一、多措并舉開辟水源,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受持續干旱影響,今年上半年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庫,7座庫干,6座水庫低于死水位,主要河道干涸或處于斷流狀態,各區(市)供水頻頻告急。面對嚴峻旱情,全市上下緊急動員,全力抗旱減災。一是加大客水調引力度。反復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我市旱情,在膠東4市普遍缺水的情況下,優先保障青島調水,全市城區每天150萬立方的用水量,95%來自引江水和引黃水,預計全年調引客水5億立方米。二是加快推進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加強對“十三五”水源建設行動計劃的調度,在前期實施產芝—即墨、城陽、嶗山供水工程,棘洪灘水庫至董家口引水工程,即墨、平度市應急調引客水工程的基礎上,今年又實施了山州水庫調水、膠河調水等工程,基本實現了我市骨干輸配水網的互聯互通,在本地水源基本枯竭的情況下,通過水網聯調,將黃河長江水送到了各個區(市)。為實現我市雙路調水目標,提出將黃水東調二期工程延伸至青島境內的方案建議,順利通過省發改委的專家評審。三是充分挖掘本地水源潛力。市防指發布了旱情藍色預警,啟動了IV級應急響應。建設了即墨區棉花澗水庫等11個小型水源項目。采取抽取死庫容、庫中挖塘、塘中挖井、增打新井等辦法,增加應急供水量。全市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15億元、抗旱勞力47.7萬人、抗旱設備24.9萬臺套、運水車7000余輛,完成抗旱澆灌278.3萬畝次,并有效解決了39萬人、1.47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二、扎實做好防汛工作,確保全市安全度汛
今年汛期,我市局部地區發生強降雨,全市水利系統科學研判形勢,提前系統謀劃,扎實做好防范工作。一是健全組織體系,壓實抓牢防汛責任。汛前印發了《青島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工作職責》、《關于落實防汛抗旱工作責任制的意見》等文件。全市共落實重點防洪工程行政責任人14人,落實防汛專家組成人員22人,全面落實大沽河和23座大中型水庫、547座小水庫安全管理員和技術責任人。二是完善方案預案,加強防汛應急演練。修訂了《青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青島市大沽河流域閘壩聯合調度方案》和《防汛應急處置手冊》,并組織了針對性演練,提高了方案預案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大投入力度,筑牢防汛基礎設施。落實了全市國有大中型和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獎補資金1.18億元,建立了“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運行規范”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發揮工程效益提供了保障,8座水庫順利通過省級規范化考核驗收。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嚴防嚴控薄弱環節。4月初,市防指組織了6個行業的防汛自查、8個行政區域的防汛綜合檢查,向各區(市)防指和城市防辦下達了17份防汛整改責任書,明確了39項防汛隱患整改責任,提出整改要求,并在主汛期到來前,全部落實了度汛措施。五是加強值班值守,妥善應對汛期險情。汛期市防辦堅持24小時值班,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雨情水情預測預報預警和汛情分析研判,對接近汛限水位的萊西市北墅水庫、高格莊水庫和平度市大澤山水庫,實施洪水調度,緊急調撥防汛物資共4批次11萬件、價值80余萬元,保證了行洪區域安全度汛。全市水庫、河道、塘壩等蓄水設施,攔蓄雨洪資源3.9億立方米。
三、嚴格控制三條紅線,保護珍貴的水資源
我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1%,一方面嚴重缺水,一方面要率先發展。在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我們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認真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印發了《青島市“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方案》,將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推進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一是嚴格控制用水總量。逐級分解下達年度用水指標,加強計劃管理,實行在線監控。非居民用水大戶超計劃用水,實行累進加價,城鎮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倒逼用水戶節約用水,年度用水總量控制在10億立方米以內。二是嚴格控制用水效率。加強工業節水減排,從嚴控制鋼鐵、水泥、火電等高耗水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辦理取水許可,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預計可達到5.46;大力發展農業高效節水灌溉,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預計可達到0.66,兩項指標位居國內先進水平。印發了《青島市水利局落實節水型社會建設有關政策措施工作方案》、《關于開展全民節水行動的通知》,廣泛開展節水宣傳,發布了致全體市民的節水倡議書,全市創建了109個節水型公共機構,30個節水型社區。三是嚴格控制水功能區納污。完成了水功能區劃調整,明確了重要河流、水庫水域使用功能。開展了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活動,封堵違法設置排污口43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完成了石棚、小珠山、北墅、雙廟、山洲等5座水庫封閉圍擋,主要水功能區和水源地水質達到指標要求。
四、全面實行河長制,改善城鄉水環境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青島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印發了《青島市河長制工作市級考核制度》等6個配套工作制度。8月底前,全市12個區(市)和135個鎮(街道、功能區)全部出臺了實施方案。市河長制辦公室組織集中督導和專項督導3次,各區(市)開展了20余次的督導活動。二是構建組織體系。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系統推進、分步實施的要求, 由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行政區域總河長,各級相關負責同志分級分段擔任行政區域內河庫(湖)河長,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河長組織體系,設市級總河長、副總河長、河長7名,區(市)級總河長、副總河長、河長91名,鎮(街道)級河長869名,村(社區)級河長4546名,公布了河長名單,并設立3586塊河長公示牌,自覺接受市民監督。各級河長親自巡河,解決了一批多年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三是開展清河行動。利用6月份一個月時間,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清河行動”,集中清除了河庫(湖)岸邊、灘地垃圾和水面漂浮物12.4萬噸,使河庫(湖)環境衛生面貌大為改觀。四是抓好集中整治。印發了《青島市2017年河庫(湖)整治行動實施方案》,集中整治河庫(湖)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等“八亂”問題,查處違法建筑和違法活動2820處。跨地市和區(市)邊界河流調查、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編制、河庫(湖)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等工作,正按照時間節點穩步推進,一河一策治理方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五是提升建管質量。修訂了《青島市大沽河管理考核辦法》,認真組織大沽河管理養護季度考核,并向區市政府通報考核情況,將考核成績與管護資金掛鉤,充分調動了沿河區市的管護積極性。數字大沽河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土建工程量20.94萬立方米,占總工程量的100%。萊西市洙河治理工程(濰萊高速至北京路段)和膠州市南膠萊河治理工程(電氣化鐵路橋至沙溝村東段)完成了年度治理任務。4項工程獲得“魯水杯”優質水利工程。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投資1500萬元,治理繞村河道15條,實施了10個水土保持重點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7平方公里,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五、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提升服務“三農”能力
水利興,則五谷豐。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讓農民喝上放心水,始終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一是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順利實施。投資1.1億元,組織即墨市、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4市完成了14處農田水利項目縣工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14萬畝。投資2100萬元,推廣水肥一體化栽培14萬畝,既節水節肥,又減少人工成本,減輕土壤面源污染,糧食畝產增長15%以上。二是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有序推進。采取“先干后補”“財政獎補”方式,組織黃島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636個村莊實施了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49.5萬農村人口分享到城鄉供水一體化服務。三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出臺了《青島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青島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督查及獎補意見(試行)》,農業灌溉實現了公司化運作、專業化服務、微信付費、手機智能遠程控制,受益農民評價說:方便,節水,省錢,省事。四是水利扶貧工作扎實開展。會同市財政局印發了《青島市水利扶貧專項資金項目立項指南》,下達年度水利專項扶貧資金4200萬元,安排水利扶貧項目78個,項目覆蓋98個貧困村和經濟薄弱村;積極開展與甘肅省隴南市水利支援協作工作,簽訂了水利協作框架協議,為隴南市培訓了40名農村水廠水質化驗員。
六、創新移民扶持工作,幫助移民增收致富
一是智力幫扶工作穩步推進。圍繞高效農業、畜牧養殖、電商運營及專業合作社管理等內容,組織專家送科技下鄉30余場次,服務指導移民群眾1200余人;開展集中培訓4場次,培訓移民干部和專業技術骨干人員210余人次。二是移民人口核查管理和直補資金按期完成。組織對11.1萬名移民進行全覆蓋核查,核減移民1610人,一次性全面足額發放年度直補資金6600萬元。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出臺了《青島市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人口自然變化管理指導意見》,指導各區市修訂了《移民后扶人口自然變化管理辦法》。三是移民扶持資金使用效益良好。投資5405萬元,實施了86個移民扶持項目,建設了7個“美麗移民村”。爭取500萬元小額貼息貸款撬動1.2億元金融資金投向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四是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萊西市高格莊村15棟移民安置房按期竣工,居民社區和產業園區同步建設,為加強水生態補償、幫助庫區移民致富探索了路子。
在上次“三民”活動中,我局共收到市民朋友提的意見和建議27條,已全部按期辦結。多項建議進入政府決策程序得到落實。比如:在加強水源建設方面,出臺了“十三五”水源建設行動計劃,市政府定期督查。在改善村鎮自來水供水條件方面,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強水源地保護、水肥一體化改革等工作也在加快推進。從市民的意見建議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對水利工作的關心和關注,更能體會到大家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這份責任和重托讓我們倍感壓力,同時也是我們持續改進工作的動力。
2017年即將過去,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與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與廣大農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不少差距。比如:后備水源不足,遇到干旱年份,供水壓力凸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制度措施還不夠完善,缺乏考核監督的剛性約束;有的農村供水管網建設早,經常出現問題,影響供水質量;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群眾參與度還不夠廣泛,部門聯動保護水生態環境的力度需要加強,等等。
新的一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推進民生水利建設。
一是緊緊圍繞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變化,推動水利建設向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二是緊緊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十三五”水源建設行動計劃》,繼續抓好骨干輸配水網建設,做好黃水東調青島市配套工程的各項工作,加大客水調引力度,確保全市供水安全。
三是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計劃投資6000萬元,實施2個農田水利項目縣工程建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約3萬畝;繼續采取“先干后補”方式,組織各區市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
四是緊緊圍繞綠色發展,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抓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做好水資源費改稅工作,推動形成有利于水資源節約保護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五是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完成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抓好水生態保護修復,加快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完成各區(市)水功能區劃定,開展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區標志牌建設工作,切實提升河流、湖泊、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六是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扎實做好水利扶貧工作,優先安排實施貧困地區急需的水利項目,夯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水利基礎。
七是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抓好全面推行河長制和水權水市場建設試點等重點改革,積極推動智慧水利建設,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