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全市旅游系統緊緊圍繞年初工作目標,深化全域旅游,持續改革創新,加快轉型升級,努力打造經濟支柱產業和惠民幸福產業,較好地完成了今年確定的各項任務。預計全年接待游客總人數8808萬人次,同比增長9%;實現旅游消費總額1653億元,同比增長15%。
一、年度業務目標完成情況
(一)改革創新取得可喜進展。
年初,市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把青島建設為“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改革創新成為青島旅游發展主線,全年工作圍繞求新、求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旅游體制改革取得實質突破。扎實推進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以市長為組長的新的全市旅游工作領導小組調整到位,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正式組建,涉旅部門加強產業發展、市場整治等協調聯動,“綜合產業綜合抓”的體制機制實現突破。推動區市管理體制理順落實和執法權限下沉,嶗山區、西海岸新區組建旅游委,即墨、平度、萊西等5區市將旅游執法納入綜合執法,旅游屬地監管逐步落實。創新產業引導機制,研究新一輪產業發展政策意見,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年底前完成市旅游產業發展基金首期資金募集。健全完善旅游考核機制,創新開展新舊動能轉換考核,重點圍繞旅游消費總額、入境游客增長以及限上住宿業、鄉村旅游和景區提升等指標,強化導向激勵作用。
二是搭建旅游新舊動能轉換三大平臺。國家級改革創新先行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和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三大旅游新舊動能轉換支撐平臺相繼發力。國家級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積極穩妥推進,修定了《旅游改革先行區任務分解》,在全國第二批旅游業改革先行區啟動工作會上作了典型經驗交流。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完成初稿編制,確定了濱海度假旅游、海洋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旅游、品質鄉村旅游、服務輸出旅游五大重點發展方向。《青島市建設中國郵輪旅游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制定出臺,第五屆中國(青島)國際郵輪峰會成功舉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郵輪行業組織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郵輪分會會員總數達到103家,預計全年累計接待93個郵輪航次,同比增長17.7%,接待郵輪旅客約10.8萬人次,同比增長37.3%。
三是完善各項旅游發展保障措施。市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完成擬參股基金專家評審,初步確定11億元規模,擬于年底完成首期一億元資金募集。制定現代旅游服務業、住宿業“一業一策”計劃,制定青島旅游大數據平臺建設方案初稿,青島旅游集團加快推進資源整合,各項改革創新加快實施。
(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一是突出政策的引領作用。落實各項獎勵扶持資金。發放A級旅游廁所獎勵補貼1791萬元,對24家旅行社發放引進客源專項扶持資金415萬元,針對28個對象發放鄉村旅游扶持獎勵540萬,162.5萬元郵輪航次獎勵和248萬元旅游信息咨詢中心獎勵擬于年底前發放。同時,研究出臺新一輪旅游產業扶持政策,重點對旅游休閑度假項目建設、產業融合發展、淡季營銷等方面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二是強化項目的帶動作用。堅持精準招商、定向推介,立足招大、引強、培育新興業態,累計走訪知名旅游品牌和企業100余家次,簽約引進旅游項目16個,計劃總投資達1580億元。其中,投資過千億元的“恒大童世界”等一批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堅持主動服務、定期調度,總投資2840億元的82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截至目前,新開工項目6個,建成或部分建成項目22個,簽約在建和待建項目60個,累計完成投資319億元。其中,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單體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10個,總投資1970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17個,總投資520億元。這些重點項目在各區市都有分布,并且涵蓋休閑度假、文化、康養、研學等9大業態,必將成為拉動全市旅游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發揮特色旅游的融合效應。加快鄉村旅游提檔升級,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出臺《青島市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創建了3個省級旅游強鎮、12個省級旅游特色村、18個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等一批省級旅游品牌,構筑了“鄉旅縱橫”app鄉村旅游電商平臺,全年全市鄉村旅游預計接待游客2956萬人次,預計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59.1億元。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國家級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青島市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即墨田橫鎮)、“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科考船)等國家級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或項目獲批。
(三)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
一是宣傳途徑不斷豐富。統籌協調電視、報紙、公交車體、網絡等多樣化媒體,充分發揮自由媒體力量,開展旅游主題形象海內外推廣宣傳。利用各種創新手段擴大宣傳半徑和覆蓋群體,全國首款以城市旅游形象為主題的青島“旅游一卡通”金融借記卡發行5萬余張;《漫步青島》全球傳遞活動現在共有8000多本書在全球范圍內漂流,吸引12余萬人參與活動,持續關注人數超過百萬;首款城市旅游類手游“掌游青島”正式開放公測,追夢青島·游悅春天等系列采風活動進一步豐富青島旅游產品體系。加強臉書、推特等國際平臺營銷,國際粉絲達到16.5萬,曝光量超過100萬次。
二是國內外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組織赴日本、港澳、俄羅斯、澳大利亞等主要境外市場開展推介活動6批次,接待國內外旅行商和新聞媒體考察交流60余批,在“走出去”與“請進來”的過程中,樹立了青島旅游品牌形象,擴大了對外交往和合作。編輯出版《追夢青島》旅游宣傳書并舉行首發儀式,邀請知名漫畫作者繪制出版《手繪青島》特色旅游地圖并全面發放,組織主流媒體、新聞客戶端、在青外國友人等2批次,約60人進行青島全域旅游媒體采風行活動,豐富旅游產品體系,強化旅游宣傳合力。
三是國際知名度顯著提升。組織舉辦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郵輪分會理事會,第五屆中國(青島)國際郵輪峰會,26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位嘉賓參會,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郵輪行業組織。協助承辦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西海岸新區被授予“絲路攝影聯盟永久聯絡處和攝影基地”,青島成為中國攝影與國際接軌的重要紐帶。依托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洛杉磯峰會,組織開展青島之夜等專題推介并接回青島申辦權,中國日報海外版頭版及美國知名媒體集中報道。通過這些重要的國際活動,進一步展示了青島城市魅力,擴大青島旅游影響力,提升青島美譽度。
四是旅游惠民影響擴至全國。圍繞“旅游助力美好生活”,全面深化拓展“旅游惠民月”,組織全市51家旅游景區推出門票減免、產品特惠等政策,策劃“旅游服務進社區、城鄉互動游、旅游愛心巴士、萬張門票免費搶”等活動,首次推出的雙十一網絡搶票活動,向市民和游客免費發出15000張景點門票,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共享旅游成果。
(四)旅游環境不斷優化。
一是硬件環境日臻完善。大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超額完成“廁所革命三年行動”,累計建成、改造旅游廁所746座,5月26日召開的第四次全國廁所革命推進大會上,青島市人民政府被評為“廁所革命綜合推進先進單位”,嶗山風景區管理局被評為“廁所革命管理模式五大探索(互聯網+)”代表單位。不斷提高“智慧旅游”管理水平,以《青島市智慧旅游企業建設規范》為評定標準,公布首批44家智慧旅游企業名單。
二是服務平臺日趨多元。積極探索推進公路旅游港等集散體系建設,對去年新建的3個咨詢中心進行了驗收。不斷提高咨詢員的業務水平,不斷優化旅游服務,采取多種形式推動文明旅游深入人心。嚴格執行企業升級上位和退出機制,今年新增三家3A級景區,引導推動2家飯店申報五星級并完成初評。改革導游管理制度,建設全國導游公共服務監管平臺,完成電子導游證換發工作。舉辦了星級酒店總經理培訓班、A級旅游景區建設管理培訓、全市咨詢員培訓、青島市飯店服務技能大賽等行業活動,通過培訓或比賽形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企業搭建創新發展平臺。
三是市場秩序日益提升。強化旅游安全防控和檢查,專項整治旅游包車、景區流量等重點領域,全市未發生旅游安全責任事故。堅持重點整治和專項治理相結合,加強與公安、交通、物價等部門的協調聯動,持續開展市場秩序整治“春季行動”“暑期整頓”,圍繞“一日游”“不合理低價”等重點領域,累計出動執法檢查4580多人次,檢查涉旅企業1816家次,依據“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給予17家旅行社及分支機構責令改正處罰。積極做好旅游投訴受理等工作,暢通投訴渠道,堅持24小時人工值守旅游投訴電話,累計受理來話、來訪、來信等旅游投訴及咨詢865余件,投訴處結率100%,游客滿意率100%,為游客挽回經濟損失47萬余元。
(五)2016年市民意見建議辦理情況。
去年,我委共收到“三民”活動意見建議52條,其中會場征集到市民意見建議19條。市民的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5個方面:一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務的建議;二是旅游資源開發和項目建設的建議;三是加大鄉村旅游發展的建議;四是加強旅游市場監管的建議;五是豐富文化產品體系的建議。我們認真對建議進行研究梳理,其中多數已經落實推進。例如:針對“旅游公共服務”的建議,我委加大廁所革命的推進力度,驗收完成3個新建旅游咨詢中心;根據“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和項目建設”的建議,我委加強招商力度,積極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待建、在建旅游項目共82個;針對“加大鄉村旅游發展”的建議,出臺了“青島鄉村旅游扶持獎勵辦法”,對28個符合條件的對象發放鄉村旅游扶持獎勵540萬。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的看,在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青島旅游呈現出強有力的逆勢增長態勢。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全域旅游任重道遠,南北不平衡、區域不平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存在吃老本、同質化、資源集約利用不夠等現象;二是旅游產品業態不夠豐富,旅游與其他業態的融合不夠深入,缺乏骨干型、牽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三是城市環境質量、旅游項目支撐、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離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定位和群眾期望還有很大差距。
二、2018年工作打算
下一段,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國務院對于青島“濱海度假旅游城市”的定位,始終把旅游業作為“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助力器”,不斷深化全域旅游,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突出抓好濱海度假旅游、海洋休閑旅游、融合創新旅游、品質鄉村旅游、服務輸出旅游等“五大重點方向”,努力推動“城旅一體、主客共享、全域發展、居旅相宜”,為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建設貢獻旅游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