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廣大市民的關心支持下,市交通運輸委圍繞市民關注焦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以市民需求為導向,舉全系統之力,深入推進公交都市創建、項目建設攻堅、物流產業升級三大行動,努力辦好交通運輸領域民生實事,全力保障市民生產生活,努力構建“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預計到年底將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一、三大行動深入推進,市民美好生活實現新的進展
一是深入推進公交都市創建行動,市民出行品質進一步提升。以保障交通公共服務為根本,以滿足市民個性化需求為補充,實施公共交通供給側改革一攬子政策,落實公共汽電車運營服務計劃,編制完成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規劃、公交都市創建年度報告,成為國內政府購買公交服務體系最全、實施最好的城市之一。實施公共交通換乘優惠、特殊群體乘車優惠等惠民政策,年節省市民出行成本約3.2億元。出臺公交線路優化導則,建立公交線網常態化調整機制,制定常規公交與地鐵2號線、11號線銜接方案,市區首批公交線網優化調整方案向市民征求意見,引導市民由依靠公交線路出行到依靠公交線網出行。開辟調整22條市區公交線路,加強了與地鐵3號線的換乘銜接,緩解了嶗山、城陽、高新區等區域居民出行難題。施劃56公里公交專用道,公交專用道達到231公里,公交通行優先權進一步強化。開工2處公交場站,新建12處港灣式車站,遷移23處擁堵站點,建成17組智能候車亭,緩解了火車站、長途站、李村、齊魯醫院等區域交通擁堵,方便了市民公交出行。更新914輛新能源公交車,同步規劃建設200個配套充電樁,每年減少碳排放約1萬噸;全市純電動公交車達到3266輛,占32.64%;綠色公交車達到7807輛,占78%。年內開通調整36條“村村通”公交線路,具備安全通行條件的194個貧困(偏遠)村覆蓋公交(客車),實現定班、定時、定線、定站發車,票價平均降低約20%,進一步推進了城鄉公交服務均等化。完成地鐵3號線全線開通運營半年交通影響評估及2016年度運營服務考核,完成地鐵2號線(一期)和11號線試運營第三方評審機構遴選,延長了地鐵3號線運營時間,2號線(一期)東段空載試運行,年內實現載客試運營。
二是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攻堅行動,交通設施網絡進一步優化。高速公路建設提速,新機場高速一期先期實施段全面施工,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龍青高速龍口至萊西段工程征地拆遷基本完成,主體工程順利推進,董家口至五蓮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加快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加快推進,普通國省道完成257公里的三年整治任務,農村公路整治重點向危橋改造和村道延伸。加強普通國省道養護管理,改造危橋4座,維修加固橋梁10座,維修提升公路站16個,綠化補植60公里,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89%以上、一二類橋梁占比95%。督導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150公里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鐵路建設進入高潮期,濟青高鐵、青連鐵路、董家口疏港鐵路全面開工建設,濰萊高鐵做好開工準備,屆時青島境內鐵路將達到666公里,增長65%,其中高鐵里程實現零的突破,達到125公里,基本實現青濟、青京、青滬1、3、4小時生活圈,由鐵路末端變身鐵路樞紐。新機場綜合換乘樞紐展現雛形,綜合交通中心、高鐵站、地鐵站年底前完成主體結構施工。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原油碼頭至原油儲罐一期入庫段管道工程等3個項目竣工驗收,前灣港區迪拜環球碼頭自動化升級工程碼頭2個泊位建成運營,11個項目前期加快推進。總投資228億元的12個在建重點物流項目加快推進,寶灣國際物流中心竣工,濟鐵膠州物流園一期項目基本竣工。
三是深入推進物流產業升級行動,城市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出臺海運業發展政策和航空運輸主業財政支持政策,落實民航業發展補助資金約5.3億元。舉辦了港口經濟與海運物流國際研討會和2017年東亞海洋高峰論壇,推進機場凈空保護應急處置工作,青島至莫斯科、悉尼、倫敦3條空中洲際直達航線開通,年底前還將開通至洛杉磯空中洲際直達航線,屆時空中洲際直達航線達到8條。預計全年海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5.06億噸、1800萬標箱,同比基本持平;空港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2290萬人次、23.25萬噸,分別增長11.8%、0.78%。制定“一業一策”5個重點行業年度發展報告及行動計劃,制定物流業降本增效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核算發布物流景氣指數。創新物流發展模式,推進“一帶一路”第四方物流青島模式應用,建立青島市無車承運平臺,實現3000余輛貨車在線試運行;升級AGV機器人智能倉庫,管理人員減少65%,工作效率提升60%。成立全國首個地方性多式聯運發展聯盟,推進青島“一帶一路”跨境集裝箱海公鐵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中歐(青島)班列和青島港即墨港區即黃班列開通,中亞班列開行加密,多式聯運班列達到37條。青島港海鐵聯運箱量完成63萬標箱,增長57%,保持全國沿海港口首位。走訪重點招商企業24家,其中世界和國內500強分別為7家和6家,新增在談項目5個,世界500強新加坡葉水福集團現代物流園項目落戶西海岸新區,青島華駿物流園通過國家示范物流園區專家組復審。預計全年物流業增加值實現970億元,增長7%。
二、三個服務有序推出,新舊動能轉換邁出新的步伐
一是推出精準化服務,努力建設法治交通。抓好對標進位,出臺機關政務管理規范,7項青島地方規范發布實施,實現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的突破。編制公開20項公共服務事項,清理取消6項證明事項,“只跑一次腿”網辦率達100%,審批提速50%以上。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修訂出臺裁量基準509項,查處超限超載車輛4600余輛。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全力抓好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發現整改安全隱患1100余處,努力建設平安交通。
二是推出智慧化服務,努力建設綠色交通。深化交通運輸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平臺榮獲智慧青島十佳典型案例,“青島交通”APP上線服務。深化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建設,持續更新“一帶一路”、中歐等5個航運指數,年底前還將發布美洲航運指數和綜合集裝箱航運指數。市區6547輛公交車全部實現智能查詢和遠程調度,危貨電子運單試點穩步推進。交通運輸能耗與碳排放統計監測平臺試運行,10個綠色交通城市創建重點項目建成,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三是推出人文化服務,努力建設和諧交通。積極推廣先培訓后付費駕培模式,深化汽車維修企業誠信聯盟建設,市民學車修車環境進一步改善。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探索建立巡游出租車網約機制,網約車納入規范管理,推進傳統出租車和新興網約車健康穩定發展。琴島通新發卡110萬張,累計突破700萬張。落實鮮活農產品、重大節假日等惠民通行政策,減免約320萬車次1.2億元通行費。組織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確保自身建設上水平。
三、六項工程繼續實施,國際城市建設迎來新的機遇
去年“三民”活動,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206件,比前年下降約50%,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其中公共交通類約占69%,運輸監管類約占20%,規劃建設類約占9%。我們將這些意見建議,融入今年12項年度目標,優化交通運輸供給,加大解決落實力度,通過市民懇談等各種形式,全部按期辦結回復,取得了初步成效。當前,交通運輸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物流產業需要繼續轉型升級,隊伍能力素質還需要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尤其在公共交通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出行需求。近期,制定了市區首批公交線網優化調整方案,廣泛征求了廣大市民的意見,根據市民1.5萬余條反饋意見,對9條爭議較少的線路進行了調整,對9條意見較為集中的線路將完善方案后逐步實施,對6條意見較多或分散的線路將研究確定后擇機實施;年底前還將結合地鐵2號線(一期)東段開通,延長27條公交線路末車時間,銜接3條公交線路。
2018年,以推進“三大行動”為抓手,以“六強六優”工程為載體,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保障,做標準,強機制,優服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努力當好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
一是做強樞紐,優化交通組織。加快推進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原油碼頭二期3個項目建設。建設青島港即墨、平度內陸港。力爭新機場高鐵站、地鐵站、綜合交通中心基本建成。抓好紅島火車站、青島西客站等鐵路樞紐規劃建設。推進濟鐵董家口物流園等4個總投資過100億元的通用集散、多式聯運型物流樞紐建設。
二是做強通道,優化設施網絡。力爭新機場高速一期工程先期實施段完成工程進度的60%,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右半幅施工基本完成、左半幅加快推進,龍青高速龍口至萊西段通車。4座危橋完成改造,力爭109公里養護大中修工程開工建設。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穩定在89%左右、一二類橋梁占比95%以上。濟青高鐵和青連鐵路力爭建成通車,濰萊高鐵全面開工建設。
三是做強港航,優化產業鏈條。繼續深化青島航運服務中心建設。爭取發布干散貨運價指數。推動成立國家級高端航運智庫。建成現代港航綜合信息平臺。支持港航企業內聚箱量外拓航線。推進海鐵聯運應用示范工程建設。港區倉儲物流標準化體系力爭升級為國家標準。謀劃推進航空產業布局發展。
四是做強物流,優化產業結構。落實“一業一策”五年行動計劃。支持多式聯運、共同配送、冷鏈物流等專業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等國家示范項目建設。新培育3家以上智慧物流領頭企業。力爭國家A級物流企業新增5家、國家示范物流園區新增1家。推進海豐國際等6-8個總投資50億元的大項目落地。物流業增加值達到1040億元。
五是做強公交,優化出行環境。優化調整50條公交線路走向及運營時間。開工建設1處公交場站。推進公交專用道、公交充電樁、公交港灣式車站、智能公交候車亭建設。指導開展地鐵乘客滿意度調查和運營服務考核。地鐵11號線、13號線開通試運營。推廣先培訓后付費等駕培服務模式。完成2個高速服務區改造提升。做好重大活動交通保障。
六是做強基層,優化便民服務。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不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落地生根。抓好每月交通大講堂、雙月市民懇談、每季整治“四風”評議,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全力為群眾辦實事。
2018年,將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落實為具體行動,搶抓交通運輸發展黃金時期,以交通運輸發展的實際成果,不斷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