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全市食品藥品監管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總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堅持“放管服”并重,進一步筑牢監管基礎,守住不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底線,鞏固和發展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的勢頭,不斷提高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水平。
一、落實黨政同責,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一)落實黨政同責。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關于落實黨政同責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從頂層設計上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研究部署推進力度。
(二)推動“四有兩責”落地。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嚴格對照創建標準,補齊短板和薄弱環節,配強配齊基層執法隊伍和執法裝備,提升基層監管能力。
(三)迎接創建驗收。對照創建標準開展省級驗收“回頭看”工作,鞏固提升前期創建工作成果,做好準備迎接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驗收工作和第二批省級食品安全縣創建驗收工作。
(四)籌備“雙安雙創”成果展。積極做好國家總局“雙安雙創”成果展青島展區的籌備工作,全方位、多維度展示我市創建工作成效和城市形象。
二、堅持問題導向,嚴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
(五)壓實風險監管責任。督促轄區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排查風險隱患,落實制度規范。健全網格化管理體系,落實“兩日志一臺賬”、風險清單和風險會商制度。合理劃分層級監管事權,全面推進“四品一械”實施分類分級分層管理。
(六)提高檢驗檢測效能。組織完成市辦實事不少于6.5萬批次的食品檢測任務,將抽檢任務的90%以上用于監督性抽檢。強化抽檢結果運用,每季度對抽檢情況進行集中分析。加強承檢機構監督考評,制定落實問責辦法。
(七)探索實施精準監管。圍繞風險監管發現的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制定“一品一策”“一企一策”“一場一策”“一域一策”措施,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八)強化違法案件稽查。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完善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工作制度,落實違法犯罪案件處罰到自然人的具體辦法。
(九)加大違法曝光力度。公布國抽、省抽、市抽結果和不合格食品處置情況。探索實施藥品市場監管信息通報制度,落實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和“黑名單”制度。
(十)完善風險交流機制。建立食安委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市和區(市)兩級雙月懇談會商制度,堅持每年發布食品藥品安全狀況白皮書。
三、規范創新并舉,進一步筑牢監管基礎
(十一)開展“規范提升年”行動。出臺“規范提升年”行動方案,深入推進30條治理措施和各項監管制度落實。
(十二)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完善日常監管標準化手冊,加大飛行檢查、暗訪暗查力度,繼續深入推行“雙隨機”抽查機制。
(十三)加強食品生產監管。試點推行食品生產企業體系檢查工作。全面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探索日常監管標準化、信息化工作。
(十四)嚴把食品流通入市關。開展規范化市場創建工作,各區(市)創建規范化市場不少于2處,新改擴建農貿市場100%達到規范化要求。全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中型商場超市全部納入快檢體系,落實質量保證金扣除、不合格食用農產品供貨商退市管理、定期通報農業部門等制度。探索開展大中型商超“放心肉菜”公開評價。依法對自建網站的食品經營者進行備案。
(十五)實施餐飲業安全提升工程。積極推動各區(市)政府加強規劃、開展創建,培育一批大型知名餐飲、餐飲連鎖示范企業、餐飲示范街區。開展“冰箱清潔”專項治理,努力打造“清潔廚房”。全面深化“尋找笑臉就餐”行動,建設“笑臉食安導航”。
(十六)推進“三小”綜合治理。貫徹實施《山東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推進小作坊規范提升工程,鼓勵具備條件的區(市)規范建設2處食品生產小作坊產業園區或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具備條件的基層監管所建設2處示范食品生產小作坊。培育、提升、規范便民攤點群。加強小餐飲治理。
(十七)推進“食安亮化”工作。鼓勵有條件的食品生產企業將“車間亮化”視頻信息上網。逐步在全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安裝視頻監控。鞏固深化“明廚亮灶”成果,總量超過9000家。健全全市統一的網上視頻直播平臺,直播視頻達到3000路以上。
(十八)鞏固強化藥械、保化監管。推進藥品生產不良行為記分管理。加強特殊藥品監管。鼓勵藥品現代物流企業承接藥品儲存配送業務,探索發展社會化藥品第三方物流。深化家庭過期藥品回收工作。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開展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全面實現“規范藥房”三年創建目標。深化醫療器械等級分類評定。開展保健食品生產許可換證和保健食品備案工作,抓好化妝品換證后的跟蹤檢查。
(十九)健全食品藥品追溯體系。進一步提高食品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入網率,提升全市食品生產企業、食品批發企業、大中型商場超市實施電子化追溯的比例;在批發商、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食品店全面推行“一票通”;探索建立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追溯體系。
(二十)提升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能力。督促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按照行業主管部門或安全監管部門的相關要求,抓好安全生產。提升應急能力,市和各區(市)年內至少分別組織開展一次應急演練。全年食品藥品安全應急處置率達100%,不發生較大及以上食品藥品輿情事件和安全事故。
四、推動社會共治,共享食品藥品安全治理成果
(二十一)深化品牌引領行動。深化“食安青島”品牌引領行動,抓好“十個一批”品牌創建,每個區(市)至少創建一條食品安全示范街、一個食品安全示范鎮(辦)。
(二十二)推進“放管服”。全面推進食品生產許可審批權限下放工作。積極推動HACCP、GMP、GSP、GCP等各類企業生產經營行為規范建設。全面實施網上審批,網上審批率達到100%。
(二十三)打造“問計于民”城市名片。每年組織兩次“問計于民”活動,邀請市民參與“市民最關注的十大食品”抽檢和進企業活動,重大政策、監管措施等全部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二十四)加強宣傳引導。深入開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 我是主角”系列活動,運用地鐵內包車、公交車、手機短信、微信等載體,創建全市“食安大本營”。加強謠言治理,探索建立食藥、公安、網絡管理部門、專家聯合辟謠機制。
(二十五)鼓勵多方共治。大力宣傳投訴舉報電話,拓寬微信舉報渠道,深化“吹哨人”等制度落實,加大舉報獎勵兌現力度。
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隊伍的政治素質和監管本領
(二十六)加強機關黨的建設。加強黨組自身建設,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好主體責任。加強黨支部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二十七)加強機關文化建設。鞏固拓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繼續開展“飲食用藥安全忠誠衛士”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文明單位”創建工作。
(二十八)深入推進“監管能力提升工程”。做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提升干部隊伍活力和工作積極性。開展檢查技能大培訓,逐步實行考試不合格不得上崗執法制度。建立食品藥品生產監管實訓基地,推廣在線學習系統。
(二十九)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好個人重要事項報告、廉政談話、述責述廉等制度。加強源頭預防,深化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排查風險點,完善制度防控體系。強化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監督執紀問責,加強對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獎懲、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調度使用的監督檢查。加強專項資金監督管理和內部審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