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市質監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三中心一基地”建設等中心工作,深入實施質量強市、品牌和“標準化+”戰略,嚴守特種設備和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積極服務青島經濟社會發展。
一、堅持標準引領,服務城市科學發展
一是完善“標準化+”相關政策。制定出臺《青島市“標準化+”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成立青島市標準化委員會,將“標準化+”戰略納入市科學發展考核。修訂完善《青島市標準化資助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做好2016年度標準化項目的資助獎勵工作。二是辦好第一屆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舉全市、全局之力辦好論壇,協助中德生態園管委會承辦中德標準化合作會議。三是開展“標準化+”行動計劃。在經濟建設等五大領域開展17個“標準化+”行動。爭取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5項,新承擔一批國家和省標準化試點示范任務,爭取主持或參與制修訂一批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一批農業和服務業地方標準規范, 20家企業通過3A級以上標準化良好行為驗收。四是推進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籌建好國家家用電器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完成國家級的青島市人才交流中心、青島移動通信、青島賽維電器服務業標準化等試點的驗收工作。開展中車四方、青島雙瑞等國家和省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中期評估。開展嶗山區唐家莊美麗鄉村標準化省級試點評估。推進嶗山區標準化服務業國家試點建設。聯合國內其他城市開展內貿流通標準化試點。五是加強“標準化+”宣傳培訓。舉辦青島市“標準化+”戰略專題培訓班,開展標準化知識培訓,在全市普及“標準化+”理念。
二、堅持質量為本,全面促進質量提升
一是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完善質量強市工作機制,加大質量發展資金投入力度,將質量強市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組織開展質量月活動,制定出臺質量發展綱要2017年行動計劃、2017年質量狀況分析報告。繼續推進“雙模驅動工程”,加大企業導入“雙模驅動模式”培訓的力度。二是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開好質量品牌和標準化大會。完善品牌建設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品牌建設組織架構,制定出臺《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建設的意見》和《青島市2017年度品牌建設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品牌建設水平。三是加強名牌企業梯隊建設。指導區、市做好名牌培育。加強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指導嶗山區、市北區申報全國檢驗檢測和橡膠產業示范區。做好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山東名牌產品、山東省服務名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等申報工作。組織開展第五屆市長質量獎評選,開展品牌價值評價工作。四是抓好質量考核和質量誠信體系建設。迎接省政府質量工作考核,開展區市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研究探索科學發展考核計分辦法,推進質量水平持續提升。推動企業發布質量信用報告,做好質量合格率調查、工業企業產品質量指標報告、年度綜合統計,為質量宏觀管理提供依據。五是加強計量監督管理。突出集貿市場、商場超市、加油站、醫療衛生等民生保障及安全生產領域的計量監督管理,依法查處計量違法行為,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落實計量管理主體責任。繼續開展食品、日用消費品等定量包裝商品計量專項抽查,加強對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后監管,繼續推進能源計量工作。
三、堅持安全第一,狠抓質量安全監管
一是強化電梯安全保障。加快推進青島市電梯安全應急和監控中心建設,爭取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對新修訂的《青島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宣傳力度,落實各環節的企業主體責任,聯合相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強化電梯安全監管。繼續對老舊電梯實施攻堅,構建電梯隱患整治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建立電梯維保單位星級評定制度和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約束規范提升電梯維保質量。二是夯實特種設備監管工作基礎。積極爭取將特種設備安全列為全市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內容,依法落實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監管職責,實現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市、區、鎮三級聯動共管。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基層專業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編發《特種設備應急和事故調查處理指南》,為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提供具體指導。三是完善監督抽查工作機制。重點做好抽查產品的目錄及計劃的制定、抽查工作的組織實施和不合格企業的后處理,提高工作實效;改進完善抽查工作運行機制,在符合條件的抽查產品中,積極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方式,確保公平公正;積極推動區、市局開展監督抽查,提高抽查工作的覆蓋面。四是加強重點產品監管。突出做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及其獲證產品的監管及危化品、消防產品、汽車、化肥農藥等重點產品的質量監督。積極爭取國家局批復同意黃島區“家電產品國家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和膠州市“家具產品國家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的創建工作。
四、堅持依法行政,優化審批執法效能
一是加強法治質監建設。加強培訓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加強法制監督,完善評價考核機制,提高執法辦案質量。聯合下發適應區、市市場監管局行政執法的《區(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行政執法文書樣式(試行)》。二是規范行政審批程序。明示許可審批事項、審批流程、審批時限以及服務指南。理順管理體制,明確審批事項、方式、流程變化,推行一窗式審批服務,實現前臺受理、后臺審批、統一發證,更好地為群眾服務。三是加強審批窗口建設。實行AB角的補位制度,安排專業培訓,提升審批效能。加強工作人員日常考核,提高窗口建設水平。四是嚴查徹辦大案要案。突出民生導向,繼續針對農資、建材、消費品等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點行業和產品開展“質檢利劍”和“雙打”專項執法行動,深挖行業“潛規則”,提升專項執法行動效果。五是加強執法管理工作。定期組織執法和12365工作質量大檢查,進一步推進三級執法體制落實;發揮執法績效考核的作用,建立行政執法通報制度;完善行政執法狀況分析報告制度,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堅持改革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加強檢驗檢測管理。穩步推進青島市全產業共享的“互聯網+NQI一站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工作。鼓勵和引導直屬技術機構開展對外合作和開放程度,加強公共檢測平臺建設,服務產業發展。二是加強質檢技術平臺建設。全面提升輪胎、電子電器、啤酒及飲料、海洋精細化工等4個國家質檢中心的技術能力,申請籌建“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質檢中心”。三是加強纖檢技術平臺建設。發揮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生態紡織品檢驗方法專業工作組(TC374/WG64)的作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四是加強計量技術能力建設。緊貼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構建國家、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青島市產業計量基礎公共技術平臺。力爭新建市級計量標準10項以上,爭取CNAS擴項100項。五是加強標準技術平臺建設。建設好標準信息庫、統一信用代碼數據庫、物品編碼數據庫、標準化項目庫、標準化專家庫等核心資源庫,搭建質量信用大數據、國際標準化信息等服務應用平臺。六是加強特檢技術平臺建設。與中國特檢院加強合作,發揮好“裝卸和儲運設備(青島)檢測中心”的作用,服務青島港口產業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