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名稱:市衛生計生委 主要負責人:楊錫祥 聯系人:陳 捷 聯系電話:85912521
類 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重點工作目標 |
1 |
推進市公共衛生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 |
開工建設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啟動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完成市第五人民醫院擴建工程立項,啟動市立醫院東院二期室內外裝修和醫療設備安裝工程。落實“一業一策”工作部署,完成現代醫療服務、健康服務發展行動計劃2017年度目標任務。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制定出臺《青島市“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管理辦法(試行)》,啟動區域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建設,發展智慧醫療、精準醫療。 |
2 |
強化院前急救網絡體系建設。 |
依托市區醫療機構,按照統一裝飾風格、統一功能布局、統一設施設備、統一調度指揮終端、統一人員配置、統一制度規范的“六統一”原則,新建標準化急救站16處,全面提升院前急救和應對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援能力。 | |
3 |
推進醫聯體建設,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
深化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引導醫聯體內部初步形成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轉診機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促進基層能力提升。年內,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 | |
4 |
加強鄉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和中心村衛生室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
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隊伍的實施意見,推行“區市管鎮街聘村用”鄉村醫生管理模式,開展定向培養免費醫學生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推進中心村衛生室建設,按每2000至4000人的農村服務人口配置1所中心村衛生室,配備2至4名取得執業資格的醫護人員。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中心衛生院、衛生院、村衛生室設備配備分別達到省定十、六、八件設備標準要求。 | |
5 |
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促進健康素質提高 |
完善衛生服務體系,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籌資標準提高到54元,出臺基本公衛績效考核方案,規范市增服務項目,推廣信息化健康查體和隨訪服務,增加減鹽防控高血壓和肺結核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率達到90%,65歲及以上老年人規范健康管理率達到77%。 | |
6 |
加強婦幼健康、孕前優生服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
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服務項目,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100%。產前篩查率達95%以上,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達100%以上,新生兒聽力篩查率達97%以上。育齡婦女孕情上報及時率達到70%以上,人口出生上報及時率不低于90%、準確率不低于95%。指導基層全面落實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落實率達到95%;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工作,完成省下達的出生人口性別比高于107部分下降指標。對產前篩查高風險和臨界風險的孕婦提供免費基因檢測或羊水穿刺產前診斷服務,促進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 |
7 |
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
加強重點學科建設,修訂《青島市醫療衛生重點學科建設和資金管理辦法》,評審公布新一輪6個市級A類重點學科和60個B類重點學科,對不同層次的學科給予分類指導。引進國內外高端優質醫療資源,力爭全年達成各類合作項目20個。加強醫療衛生優秀人才培養,修訂《青島市醫療衛生優秀人才培養項目建設和資金管理辦法》,完成新一輪60名優秀學科帶頭人和90名優秀青年醫學人才的評審工作,年內公布評審結果并簽訂任務書。引進高層次人才(含柔性)10名,博士、碩士500名。 | |
8 |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 |
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化擴面,從二級及以上醫院擴增至一級公立醫院,推行醫藥分開,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實施零差率銷售;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第三方考評和現場督察工作,建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考評問責機制,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情況納入區市、醫院考核內容,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醫療費用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到2017年底,醫療費用增幅控制在10%,藥品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下降到30%左右,全市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全部納入改革范疇,實現區市、機構、人群和改革政策全覆蓋。完善醫療糾紛調解機制。抓好基本醫療群眾滿意度提升工作,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 |
創新創優目標 |
1 |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定提供治療部分慢性病免費服藥政策 |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定免費提供治療部分慢性病基本藥物政策,落實惠民便民措施,向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簽約居民免費提供包括復方利血平片、雙氫克尿噻、卡托普利、尼群地平、阿司匹林腸溶片、二甲雙胍、辛伐他汀在內的7種基本藥物。 創新創優標桿:國內無此先例,首創。 |
2 |
實施中醫藥“十百千萬”工程,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全面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中醫藥“十百千萬”工程,引進國內知名中醫藥專家,建立4-6個國醫大師工作站、50個引進類知名中醫藥專家工作室;實施中醫優勢病種收費方式改革試點工作,強化中藥飲片處方專項點評制度;開展社會辦中醫試點工作,鼓勵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診所品牌化發展;指導創建2-3個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市);開展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全域調查,將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納入區、市黨委和政府的人口計劃生育年度考核指標;發揮中醫藥在慢病防控、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立中醫防病科;以市政府的名義出臺《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實施方案》,規劃未來我市中醫藥的大格局、大發展、大局面,釋放中醫藥綜合改革的政策紅利,推進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創新創優標桿:國內無此先例,首創。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