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發展規劃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巨大,關乎著城市品質的提升,牽一發而動全身。過去,一些城市規劃各自為政、朝令夕改、“拍腦袋決策”的“規劃浪費”現象十分突出,勞民傷財,極大地損害了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了城市的品質和形象。作為解決之道,“多規合一”應運而生。“多規合一”是指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相互融合,解決現有這些規劃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協調等問題。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好中央就深入推進“多規合一”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學習借鑒海南省等九省區及我省桓臺縣開展 “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經驗,積極探索我市市級層面“多規合一”,全面梳理并統籌解決各種規劃之間的矛盾,提升城市品質,實現全市建設發展一盤棋局、一張藍圖。
一、要創新推動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
要用“多規合一”的改革,強化社會生態保護意識,促使各個管理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更加暢通和密切。
要在“多規合一”的改革中,著力于推動機制體制創新,通過立法立規建立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長效機制,實現立法與改革無縫銜接。
要充分運用我市較早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優勢,以立法鞏固和擴大生態環境保護成果,構建和完善我市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
要針對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和各種規劃編制工作機制造成部門利益分割,給行政管理造成深層次矛盾,創新行政管理體制,適度推進行政區劃的調整。同時要創新內部管理機制,建議在市規劃局的基礎上籌建成立規劃委,整合國土、住建、林業、環保、海洋等多部門職能,負責空間類總體規劃的編制、管理和督察,統籌協調推進全市“多規合一”改革。
二、要倒逼行政審批瘦身
要最大限度把簡化行政審批作為“多規合一”改革最核心的問題加以推進,明確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
可以先行選擇幾個區市幾個不同類型園區作為加快推行簡化行政審批改革的試點,爭取在全省率先推行以規劃代立項、區域評估評審代單個項目評估評審等“六個試行”改革措施,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簡化行政審批流程。
要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上不斷探索創新。
三、要推進一體化協同發展
要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互聯互通以及區域內各項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推進一體化協同發展。要通過推進“多規合一”,在區域統籌安排布局和配置資源,在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方面不斷進行探索。
要根據《青島市總體規劃》,結合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布局全市功能產業分區,引導產業集中布局、集約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
要在土地、財政、生態補償機制等政策方面不斷改革探索,逐步達到全市統一高效配置資源。要打破行政區劃的藩籬,按照全市一盤棋的思路高效統一地配置土地、林地、岸線、海域、水等重點資源。要把許多以前無法逾越的體制機制障礙,在不斷深入的改革中得到破解。
要根據區市間財政狀況不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著手研究建立跨區市閑置資金調劑制度,一定程度上實現全市財政資金的共通共享。
要實現全市基礎設施的一盤棋布局,讓平度、萊西兩后發展市加快突破瓶頸;要統籌全市產業發展、園區布局,讓平度、萊西兩后發展市由此獲得均等的發展機會;要通過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平度、萊西兩后發展市的群眾同步進入小康。讓“多規合一”的改革助力譜寫美麗中國的青島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