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山濕地位于青島萊西市姜山鎮,是青島乃至膠東半島最大的內陸濕地,總面積約2萬畝,水域面積約1,6萬畝,轄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為許多珍稀鳥類繁衍、棲息地。近年來的保護性開發,特別是公司運作模式的引入,使其生物多樣性愈加豐富,萬畝湖區、碧水藍天,一望無際的蘆葦蕩,水在蘆葦蕩中蜿蜒穿過,鳥兒在蘆葦蕩上起飛翱翔,猶如一幅畫卷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
一、姜山濕地植物的種類與生長現狀
姜山濕地植物的種類主要有:蘆葦、香蒲、蒲葦、菰、慈姑、千屈菜、澤瀉、蘆荻、蒲草等,調查發現姜山濕地的蘆葦等植物特別是水生植物,多年來未開展有效的收割,倒伏折斷、枯死的植物未進行全面的清理,導致植物品種退化,多數莖干高僅0.6-1.2米,莖干徑低于1cm的達85%以上;部分水體受枯死蘆葦等植物污染,形成黑水。
二、幾點建議
(一)增殖植物種類:一是喬本植物如中山杉。中山杉為落葉喬木,耐鹽堿、耐水濕、抗風性強、生長速度快、病蟲害少,廣泛用于江湖灘地綠化。建議姜山濕地管理庫部門根據濕地規劃適當補植中山杉等喬木;二是補植蘆葦、蒲葦等禾本科植物。蘆葦、蒲葦等植物不僅可有效降解、去除水中大量的無機、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對污水中的細菌 (大腸菌、 腸球菌、沙門氏菌 )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又能提升濕地的景觀效果。
(二)及時組織人工收割蘆葦等草本濕地植物。蘆葦收割方式的不同,對蘆葦翌年生長量有一定影響。2016年、2017年冬季分別采用機械收割與人工收割的方式收割蘆葦并對翌年蘆葦長勢進行比較。發現:機械收割區蘆葦萌芽密度、植株高度明顯降低,蘆葦抽穗數減少、穗子變小等現象。調查發現,導致蘆葦產量減低的原因是機械收割時損傷了生長于蘆葦根部的越冬芽。因此,建議姜山濕地在每年立冬前后組織人工收割蘆葦,特別是目前濕地的蘆葦生長退化,機械收割只能加快其老化進程。
(三)增施炭肥、生物質液體肥。一是施用炭肥。補充濕地緊缺的氮、磷、鉀及硅、鈣、鎂、鈉、銅、鐵、鋅、錳、鉬等中微量元素,增加濕地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氣、透水狀況,調節土壤酸堿性,提高地溫(1-3℃)和保溫的作用,有利于蘆葦冬芽的繁殖。二是施用生物質液體肥。生物質液體肥是生物質在高溫限氧(或隔絕氧氣)的條件下得到的液體產物,是一類天然有機物,含有豐富的酸類、醇類、酯類、醛類、酮類、酚類等多種化學成分,可以促進蘆葦根粗苗壯,提高蘆葦的抗逆性,具有良好的抑菌殺菌作用。
濕地是地球之腎,姜山濕地是青島最大的腎!只有保護濕地、保護濕地植物,充分發揮濕地植物凈化水源、沉積污染物和重金屬的作用,才能逐漸恢復濕地的自我修復功能,形成國內特有的濕地景觀,還老百姓藍天白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