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名稱:市城鄉建設委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重點工作目標 |
1 |
持續加強惠及民生改造工程 |
1.啟動棚戶區改造3.5萬套(戶)。其中市南、市北、李滄區1萬套(戶),其他區(市)2.5萬套(戶)。 2.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保暖工程500萬平方米,促進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 |
2 |
加快推進“雙試點”項目建設 |
1.2018年,完成49公里廊體建設任務。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兼顧人防需要工作。 2.完成李滄區海綿城市試點90%建設面積,全市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面積30平方公里。 | |
3 |
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
1.指導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200戶。 2.起草制發《關于青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結合我委職能,推進農村七改工程涉及我委相關工作,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3.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加快國家、省、市級特色小鎮培育創建。 | |
4 |
全面推進美麗青島建設 |
1.提升市政道路質量。對全市133條城市道路及21座市管重點橋梁開展全面整治提升。 2.加強市政公用建設。實施李村河污水處理廠四期擴建工程,處理能力由現有25萬噸/日提高至30萬噸/日,污水廠出水水質,由一級A標準提高至類V類以上標準。 完成張村河污水凈化廠新建工程,6月底前通水運行。 3.加強鐵路沿線環境整治。通過環境衛生治理、綠化建設、建筑外立面治理等,對我市轄區范圍內已建和在建鐵路兩側實施整治提升,全面整治鐵路沿線臟亂差現象,鐵路沿線凈化、綠化、美化水平全面提高。 4.提升建設工地環境。推進建設工地圍擋升級改造美化,加強工地出入口周邊環境治理等。 5.提升城市綠化檔次。全市完成新建改建綠地200公頃,建設口袋公園景觀節點100處以上。 6.按照我委職能抓好居住環境群眾滿意度提升工作,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 |
5 |
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 |
1.繼續嚴格執行各項調控措施,持續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規范整頓工作,保持高壓嚴查態勢,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2.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大力推行綠色建造模式,促進建筑業增長模式新轉變;實現建筑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 3.指導推進綠色建設科技城試點;加強地下空間普查和綜合利用。 | |
6 |
深入實施“雙百千”行動 |
1.完成1.89億美元,30億人民幣招商引資考核任務。 2.做好行業人才隊伍引進和培訓工作。 | |
7 |
加強李村河流域水環境治理 |
實施李村河流域河道清淤疏浚、沿線雨污分流改造、河道生態補水、水生植物種植等內容的整治工作,實現國控斷面達標。 | |
8 |
加大中心城區停車場建設力度 |
多渠道有效增加停車位,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000個。 | |
9 |
加快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
力爭市立醫院東院二期、青島大學醫學教育綜合樓、青島大學科研中心等項目建設完工。確保市民健身中心等運動場館交付使用,保障2018年第24屆山東省運動會成功舉辦。 | |
10 |
加大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
全年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成1500萬噸,進一步提升全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 |
11 |
優化行政審批,加快項目落地 |
1.提升審批服務標準和能力,完善便捷、高效、公正的審批服務體系,繼續深化“互聯網+行政審批”,100%的事項達到三級標準,70%的事項達到四級標準。 2.配合市政務服務管理辦推進“一窗式”受理、辦理,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部門間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銜接配合,實現行政審批與事中事后聯動化協同化。 3.為監管新舊動能轉換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加快項目落地。 | |
創新創優目標 |
1 |
著眼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創響“青島建造”品牌 |
出臺《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探索推進BIM技術在設計、施工、管理一條龍應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參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創響“青島建造”品牌。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深圳。打造精品工程,爭創1個以上國家“魯班獎”,3個以上“國家優質工程”。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