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省關于金融穩健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金融系統聚焦高質量發展,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突出創新引領、實現三個更加目標要求,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引領,以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對接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全市金融業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一、上半年金融工作情況
(一)扎實推進金融業發展和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
一是穩步提升金融業規模。上半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57.6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全口徑稅收78.9億元,同比增長9.9%。6月末,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6081.3億元,同比增長7.7%,較年初增加952.3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5339.9億元,同比增長9.6%,較年初增加934.8億元;本外幣存貸款新增雙雙超過900億元。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248.5億元,同比增長2.9%,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均居第2位。3月26日,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在青島發布,青島排名上升至第33位,連續4次躋身全球前50名。
二是聚力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落實金融業“一業一策”計劃和“雙百千”行動,深入細致開展“千企招商大走訪”活動和金融產業精準招商行動。充分利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香港山東周”等活動契機,深挖項目信息資源,策劃組織金融招商推介會,進一步深化與重點金融機構的務實合作。上半年共走訪對接國內外重點金融機構59家次,促成新增簽約項目25個。渤海銀行青島分行獲批籌建,新增期貨機構營業部2家,全市金融機構達到248家。青島四十人金融學院和青島四十人高級金融專修學校揭牌成立,東北財經大學青島金融研究院落戶,金融領域科研實力進一步增強。深入實施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十百千萬”工程,完善《青島市金融高端人才評選管理辦法》和《青島金融之星選拔管理辦法》,全市金融人才隊伍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三是營造良好金融業發展環境。啟動第三次金融創新獎評選活動。制定《青島市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實施方案(2018-2022年)》,積極拓展與國際知名金融中心合作。7月6日至7月8日,以“探尋金融開放與監管新范式”為主題的2018青島·中國財富論壇成功舉辦。論壇期間,中國人民大學發布2018中國財富管理發展指數,青島居第5位。第二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2018兩岸暨港澳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財富管理大講堂、金融家俱樂部·青島金家嶺財富管理沙龍等財富管理主題活動密集舉辦,“財富青島”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二)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新舊動能轉換作用。
一是加大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信貸投放力度。創新金企對接方式方法,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青島市金企對接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發揮各類金融機構優勢互補、協調配合的作用,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做好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金融服務保障工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智能家電、高端裝備、汽車制造等高端制造業發展,6月末制造業貸款余額達到2574.2億元,比年初增加103.7億元。按照國家和省關于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要求,組織召開全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會議,發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政策匯編和典型案例》。深化“雙惠”銀行工作機制,開展“銀行行長訪小微”活動,惠及小微企業830戶,為企業節省利息支出966萬元。6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60.8億元,貸款戶數89327戶。加大“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6月末涉農貸款余額2496.0億元,較年初增加79.6億元。持續推進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工作,全市5772個行政村實現電子機具全覆蓋,373個行政村實現網點覆蓋。
二是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等直接融資渠道。建設青島資本市場綜合服務基地,面向全市重點擬上市企業開展香港等境外資本市場專項推介活動,為青島企業上市發債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5月15日,海容冷鏈過會待發,是今年全省首家過會待發企業,將成為我市第44家上市公司。另外,還有擬上市公司23家。新三板、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分別新增掛牌5家和42家,總數分別達到113家和1138家。非金融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債等渠道實現直接融資207.9億元。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機構達到233家,較去年末增加42家;實繳管理規模594.9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05.5億元。
三是提升保險服務經濟社會水平。保險業累計提供保障金額11.6萬億元;累計賠付支出69.2億元,同比增長15.3%,為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實施意見》,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專利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保險+期貨”等試點經驗不斷推廣。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達到16個,上半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9700.5萬元,同比增長16%;累計參保農戶48萬戶,賠款總額8552萬元。保險資金運用達到296.9億元,較去年末增加27.9億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
四是積極發揮地方金融組織作用。上半年,48家小額貸款公司實現貸款余額83.4億元,43家融資擔保公司實現在保余額152.0億元、融資擔保余額78.2億元,取得業務許可的37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實現投資余額50.8億元,“涉農”和小微企業業務占比分別達到87.8%、85.5%和66.3%。取得信用互助業務試點資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縣域全覆蓋,累計發放互助金93筆513.5萬元。
(三)持續防控化解金融風險。
一是加強重點風險點部署防控。按照省、市兩級金融風險排查工作專題會議部署,組織開展各類金融風險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風險隱患建立工作臺賬,督導相關部門和屬地區市政府做好風險處置。按照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回頭看”工作部署,制定完善交易場所監管細則,促進交易場所健康發展。落實國家、省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部署,促進行業自律規范和有序發展。
二是加快不良資產化解處置。積極協調銀行債委會、各有關部門、各區市政府繼續推進重點信貸風險處置工作,進一步化解不良貸款,全市銀行機構資產質量不斷改善。全市銀行不良貸款連續4個月“雙降”,6月末不良率降至1.57%,低于全省(2.96%)1.39個百分點,低于全國(2.05%)0.48個百分點,為21個月以來最低。
三是持續防控非法集資風險。充分發揮《非法集資風險監測管理工作暫行辦法》和《非法集資案件舉報獎勵辦法》作用,調動市民舉報非法集資積極性,非法集資案件數量、涉案金額和受影響群眾數量實現全面下降。
二、存在問題
(一)存貸款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雖然上半年本外幣存貸款新增規模均超過900億元,但長期看,存款增長趨勢仍不樂觀。全市貸款定價水平偏低,銀行機構爭取總行信貸資金難度上升,貸款增長約束加大。
(二)證券期貨交易額下降趨勢較難改變。6月末證券經營機構交易額同比下降15.4%,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同比下降2.5%。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以來國際金融貨幣環境延續趨緊態勢,全球資本市場波動程度加大,全球金融政策趨緊的外溢效應疊加國內金融去杠桿操作導致國內股市等金融市場大幅波動。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全市金融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整體工作部署,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積極發揮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基礎性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做好服務實體經濟工作,提升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從6月至10月,組織開展多輪次金企集中對接,積極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做好金融支持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支持海洋強國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開展企業精準對接資本市場行動,積極推進全市優質企業“規改股”和“股上市”,培育上市掛牌后備資源。支持和鼓勵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積極擴大基金、債券等直接融資規模。發揮保險風險保障和地方金融組織融資補充作用,穩步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二)做好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工作,加快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金融招商,進一步發展金融增量。借助青島市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城市優勢,加大金融資源導入。抓住國家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機遇,承接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子公司等增量資源。推進青島財富產品交易中心開業經營、健康發展。抓住國家擴大金融業開放機遇,進一步聚集國際優質金融及財富管理資源。
(三)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打贏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夯實金融風險防控基礎,優化金融發展環境,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確保不發生重大風險案件。充分發揮債委會作用,促進銀行機構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合作,“一企一策”持續推進不良貸款化解處置。加強金融監管信息共享,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業務監管能力。開展防范非法集資集中宣傳活動,提升市民防范意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