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按照中央、省關于金融穩健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金融機構和廣大市民的參與支持下,市金融工作辦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推動金融業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發展態勢,全面超額完成各項任務,同時充分發揮金融的融資、支持、保障功能,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一、金融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一)規模穩步提升。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591.8億元,同比增長4.9%,占GDP和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6.5%和11.5%。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1.6萬億元和1.5萬億元,10月末比年初分別增加919.9億元和1499.1億元,均超過去年全年,分別占全省的20.0%和24.2%。前11個月實現保費收入396.7億元,同比增長7.2%,均居5個計劃單列市第2位,規模居全省首位。
(二)機構持續聚集。深入開展金融招商,拜訪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135家次,談成和落地金融項目169個。渤海銀行青島分行獲批開業,浙商銀行青島分行獲批籌建,新引進9家證券期貨機構,全市金融機構達到256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私募基金管理機構232家,備案私募基金397只,實繳管理規模641.7億元,分別比去年增加41家、82只、152.3億元;新設立2家小額貸款公司、5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地方金融組織達到132家,已形成各類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協調發展、結構較合理、功能較完備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
(三)資本市場蓬勃發展。青島海爾在中歐所掛牌,成為全國第一家境外D股上市公司。海容冷鏈正式上市,4家企業過會待發,1家企業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全市上市公司總數將達到46家,在企業上市工作中發揮了全省龍頭作用。此外,還有擬上市公司19家(在中國證監會待審企業7家、在青島證監局輔導企業12家)。新三板新增掛牌公司8家,總數達到113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新增掛牌企業199家,總數達到1288家。
(四)金融形勢總體穩定。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非法集資案件處置等各項工作扎實推進。不良貸款實現“雙降”,不良率降至1.72%,低于全國、全省,較年初下降0.22個百分點。青島在推進財富管理試驗區創新發展的同時,打好金融風險防控攻堅戰,保持了金融形勢總體穩定。
二、以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為重點,服務當地、服務實體貢獻突出
(一)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若干措施》,全盤謀劃推進未來一段時期全市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實施《青島市金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工作方案》,展開金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六項行動,引導金融機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優化金融服務營商環境。創新開展金企對接專項行動,金融機構走訪對接企業和項目1753家次,摸排融資需求881.7億元,達成融資協議344.2億元,帶動新增貸款再創新高。會同駐青金融管理部門開展“便捷獲得信貸專項行動”,引導銀行機構改進服務,“獲得信貸滿意度”指標不斷提升。規范小貸、擔保行業審批流程,辦結承諾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9或15個工作日,實現全程網辦、“一次辦好”。
(三)強化重點金融服務。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金融服務保障工作圓滿完成,金融支持軍民融合、鄉村振興、小微企業發展等的力度不斷加大。10月末,制造業貸款余額2499.4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貸款余額1065.2億元,同比增長25.5%;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34億元,其中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50億元,同比增長35.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4個百分點。保險業提供保障金額15.2萬億元,賠付102.1億元,為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持。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涉農和小微企業業務占比分別達到83.8%、82.0%和50.6%。
(四)推動企業多渠道融資。設立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為企業提供上市前培育輔導、上市中協調服務、上市后資本運營一站式服務。與中歐國際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舉辦對接香港、倫敦資本市場專項推介活動和上市培訓會,提升企業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能力。前11個月,全市直接融資規模1354.8億元,接近銀行信貸規模。
三、以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為帶動,面向全球進位提升
經過近五年的建設,財富管理試驗區這塊我市金融業發展的“金字招牌”更加閃亮。青島在9月12日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升至第31位,連續5次躋身前50名。
(一)以改革創新促進財富金融提質增效。在用足用好前兩批60項創新試點政策的基礎上,積極向國家申請第三批創新試點政策,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在復函中對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和有關機構落戶事宜表示積極支持。出臺《進一步促進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政策措施》,開展第三次金融創新獎評選,促進金融資源聚集和金融創新。
(二)以合作交流加快金融對外開放。利用儒商大會、香港山東周、青島·中國財富論壇等活動契機,開展金融招商推介活動,深化與重點機構的合作。抓住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機遇,出臺《青島市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全面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合作。舉辦中韓金融合作與發展論壇,深化對韓金融合作。與引進的10家基金管理機構簽署62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合作協議,首批6支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中的2支將落戶青島。
(三)以人才培養夯實行業發展基礎。深入實施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十百千萬”工程,出臺《青島市金融高端人才評選管理辦法》和《青島金融之星選拔管理辦法》并組織評選,同時還評選推薦了山東省金融高端人才和齊魯金融之星。東北財經大學青島金融研究院簽約落戶,多層次財富管理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
(四)以品牌打造提升“財富青島”影響力。建立“財富青島”全媒體宣傳體系,密集舉辦2018青島·中國財富論壇、2018兩岸暨港澳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第二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第二屆全國基金小鎮高峰論壇、財富管理大講堂、財富管理沙龍等活動,“財富青島”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提升。
四、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底線,推動金融安全穩健發展
(一)全力做好金融風險排查防控。按照中央“穩金融”工作要求,落實省政府部署,組織開展企業金融風險排查,做好跟蹤監測和風險處置,重點企業資金鏈風險在可控范圍內。組織開展金融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推動10個區市全部出臺本轄區應急預案,提高金融應急處置能力。
(二)扎實推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深入開展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針對全國范圍內網貸風險集中釋放的新情況,著力防范化解網貸風險,行業秩序總體好轉。
(三)持續開展防范非法集資活動。與青島電視臺合作,開展防范非法集資系列宣傳和防范非法集資進社區活動,引導居民自覺遠離非法集資。落實非法集資案件舉報獎勵辦法,推動各區市建立基層舉報獎勵制度,調動市民舉報非法集資積極性。認真做好舉報受理、監測預警和依法打擊處置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與騰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提升風險監測防控水平。
今年以來,市金融工作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青島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活動,組織開展解放思想交流研討,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對市民代表在“三民”活動和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網絡問政等活動中提出的涉及企業融資、普惠金融等40余項意見建議,逐條進行了認真研究辦理,促進了相關工作的開展。例如: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接受市民提出的“關于如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幾點建議”,積極培育地方金融組織,增加地方金融供給,成立全省首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
對標國內先進城市,青島市金融業規模和發展質量仍有提升空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的廣度、深度、滿意度仍有提升潛力;金融風險防范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下一步,市金融工作辦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市民的支持下,深入貫徹十九大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以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全面實施金融業“一業一策”行動計劃,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扎實開展各項工作,為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一是暢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渠道,做好金融支持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和國際海洋名城建設工作,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三農”、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水平,推進金企對接專項行動向縱深化、持續化、常態化發展,支持企業上市掛牌發債。二是加強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和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用足用好用活先行先試政策,深化對內對外合作,做好金融業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工作,真正使財富管理試驗區成為青島金融業發展的“強力引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