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市工商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突出創新引領、實現三個更加目標要求,落實一三三五工作思路,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一、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有力。深入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完成“42證合一”并向“53證合一”邁進,市場準入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強力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改革,積極爭取全省首批手機版電子營業執照在我市試點,上半年新開辦企業全程電子化率達61.3%,居全省第一。在西海岸新區、高新區、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3地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繼續推進個體戶簡易登記、企業簡易注銷改革,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更加便捷高效。落實上級“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決策部署,組織全市工商系統在嶗山區召開現場會,在全市166個銀行網點開通工商登記業務,市場準入效能大幅提升。順應群眾改革期盼,“三個一次”便民服務舉措由19項深化拓展至43項,窗口服務更加人性化、有溫度。改革的深入帶來了發展的效益,截至6月30日,全市實有市場主體128.49萬戶,同比增長19.88%,居全省第一;企業達到44.78萬戶,同比增長17.50%。
二、民營經濟發展服務有力。落實《關于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出臺實施細則,為每項政策的申報落地配套制定了操作規程。爭取財政資金1000萬元對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青島企業實施獎勵,引導“青民投”參與新舊動能轉換、海上旅游等重大工程和項目,扶持骨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全力開展招商引資,促成市政府與“中民投”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人民日報、新華社予以報道。推動東旭集團、深圳前海創投孵化器等民營企業達成來青投資意向。組織重點民營企業和擬上市民營企業座談會,舉辦“雙升戰略”培訓班和民營經濟發展論壇,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更加精準有效。制定非公經濟組織黨建規范化實施辦法,非公黨建工作推進有力。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多維智能大數據分析系統作用,市場主體、民營經濟、海洋經濟等情況分析納入市委市政府領導決策參考,全省系統現場觀摩會予以推廣。上半年,全市平均每天新設市場主體750戶,城市創業密度達到1383戶,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三。
三、商標廣告戰略實施有力。穩步推進全市商標品牌云基地建設,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持續深化,商標注冊總量不斷提升,商標注冊意識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全市國內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15.76萬件,同比增長26.9%;國內注冊商標申請量3.65萬件,同比增長60.1%;行政認定馳名商標142件。落實994萬元財政補助資金,支持企業走出去,上半年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總量達2696件,同比增長65.6%。落實市政府“一業一策”工作部署,修訂完善廣告業5年行動計劃,青島國家廣告產業園注冊企業713家,帶動作用明顯。
四、事中事后監管得到加強。充分發揮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作用,建立部門涉企信息歸集共享機制,共歸集48個市直部門的涉企信用信息859萬條,企業信用檔案日趨完善。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部完成5個領域601戶企業定向抽查,結果公示率100%。充分運用“紅盾大數據鷹眼監測系統”,監測信息164萬條,出具分析報告13期,一批情報轉為案源,市場監管更加精準高效。全面開展年報信息公示工作,企業年報率89.43%,超過去年水平。規范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2.03萬戶市場主體整改后移出名錄,信用約束作用充分顯現。完善部門懲戒機制,共與8個部門簽署了“失信企業聯合懲戒備忘錄”,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成為常態。
五、執法辦案力度得到加強。組織召開系統法治工商暨行政執法工作會議,優化執法監督工作體系,行政執法能力進一步提升。以新“反法”實施為契機,組織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行動,查處案件30起,一批市場混淆、商業賄賂、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得到集中整治。深入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查處案件249起。在全省率先建成網絡交易平臺監測室,開展“紅盾護網”專項行動,查處案件30起。深化“全國無虛假違法廣告城市”創建,查處案件90起。落實政企聯合打假維權工作機制,查處了假冒華東葡萄酒案件,保護了企業合法權益。嚴厲整頓不公平格式條款,查處案件28起。積極開展無傳銷城市創建工作,開展全市機動車輛交易市場集中約談和專項整治。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維穩工作取得成效。
六、消費維權工作得到加強。圍繞消費市場秩序專項整治,開展消費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嚴打擊”行動,共查處案件1.2萬起。有序推進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全市已創建示范街區10條、示范店172家、承諾店4795家。舉辦“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社會開放日活動,發布“年度消費維權工作報告”。以對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做好消費投訴辦理工作,處理各類群眾訴求8.9萬件,全市政務熱線考核中,市工商局機關考核指標全部滿分,排同組第一。全力做好創衛復審迎檢,實行農貿市場巡查檢查全覆蓋。開展建設美麗農貿市場三年行動和星級農貿市場創建工作,全市農貿市場品質明顯提升。
七、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壓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認真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形成調研報告9篇,整改問題22個。舉辦全市工商和市場監管系統基層所長培訓班,基層履職能力不斷提升。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工作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全程電子化改革步伐不快,我市“全程電子化”登記比例雖在全省領先,但較深圳93.3%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改革的成效還不顯著。二是登記注冊效率不高,未實現“獨任審核制”窗口全覆蓋,內部程序還較為繁瑣,服務效率跟不上去。三是窗口服務質量不高,有的窗口人員業務不熟練,有的“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服務承諾落實不夠好,影響了企業辦事效率。四是服務民營經濟的思路辦法不多,民營企業融資難,貸款門檻高,耗時長;政府獎勵政策兌現滯后,影響投資積極性;民企訴求解決難,反映問題渠道不暢通;民營經濟的規模、質量還未取得明顯提升。五是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工作任重道遠,投訴總量仍然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達到5.5萬件,同比增長76%,一些新的消費領域、消費模式成為投訴熱點。
下半年,我們將完成以下幾項工作任務: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確保個體工商戶登記“立等可取”,企業登記材料齊全“即來即辦”。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實現“減證便民”。大力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努力實現年底前新開辦企業全程電子化占比突破80%。提高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將全部辦事項目納入“最多跑一次”范疇,提高登記注冊即辦率。
二是培育市場主體做強民營經濟,打造服務一流的發展環境。落實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20條意見”和實施細則,確保惠企政策落地落實。開通“民企青島”服務平臺和民企訴求服務熱線,深入開展“千企招商大走訪”行動,爭取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地。推動商標培育提速提效,推動廣告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打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速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完善聯合懲戒機制,促進各項懲戒措施落地。切實強化監管執法工作,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強化廣告導向監管,強化重點領域合同格式條款整治規范,深入推進直銷監管和打擊傳銷工作。
四是加大消費維權力度,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積極維護旅游旺季消費市場秩序,大力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工作,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著力規范預付卡、老年保健品、會銷等商品銷售和經營行為。拓寬糾紛處理渠道,努力化解消費糾紛。開展建設美麗農貿市場三年行動和星級農貿市場創建工作,有效治理農貿市場缺斤短兩、欺客宰客等消費頑疾。
五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打造風清氣正的干事環境。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之以恒正風肅紀,認真糾正“四風”。激發干部隊伍活力,進一步提高干部隊伍履職能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