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市統計局認真落實“三民”活動、行風在線、在線問政收到的意見建議,按照市委“踐行新思想、瞄準新目標、展現新作為、開啟新征程”的要求,聚焦基層、聚焦民生、聚焦發展,圍繞“出好數、算好數、用好數”,著力改革創新、擔當作為、用心服務,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讓統計數據更好地反映高質量發展
統計數據不是憑空算出來的,能否真實準確有效地反映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夯實基礎數據,確保源頭數據質量。
突出強基固本,規范29個基層統計站機構和人員配備,140個基層站實現標準化,全市累計培訓基層統計員1萬多人次,對298家企業實施雙隨機檢查,源頭數據質量明顯提升,統計的測量儀、風向標、指示器作用更準確。初步統計,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86.1億元,同比增長7.4%,全體居民收入增長8.6%,萬元GDP能耗下降3.6%,基本符合預期目標,全年將保持良好勢頭。
強化數出有據,建立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海洋經濟、軍民融合、鄉村振興等“1+7”高質量發展指標及評價體系,用于回答高質量發展怎么樣,成為全省首創,軍民融合統計獲批省改革試點。初評全市高質量發展指數達106%、綠色發展水平居全省第二,前三季度海洋經濟增加值增長15.8%。建立新舊動能指數、“10強產業”“956產業”等監測體系,回答新舊動能轉換怎么樣,《中國國情國力》給予報道。初評全市新動能指數為150.9%,其中數字經濟指數為262%、貢獻率29.2%,成為拉動新動能的首要因素。建立新經濟、高技術等54個派生產業統計標準,評價新經濟,獲中央、省委改革辦肯定推廣。初評全市新經濟占GDP比重達25.5%,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6%。
創新核算制度,凈化名錄庫企業40多萬家,新增規上統計單位1974家,規范了5930個項目和企業的報表制度,新增近4000戶規下企業、7項月度抽樣調查,促進高質量穩定發展。1-10月份,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釋放活力,增長30.4%;規上、規下工業分別增長6.8%和7.5%;網絡消費和電子商務消費分別增長22.4%和18%。
二、讓統計數據看得懂讀得懂用得上
統計數據號稱海量數據,名稱、內容、標準不一,必須科學分類、規范表達、及時解讀,才能使這些大數據看得懂、讀得懂、用得上。
為了看得懂統計數據,我們突出強化干部“會算能寫”的本領,每月每季度把上萬家企業提報的3000多萬筆數據分97個門類、473個中類和1381個小類進行加工整理,并形成總量、結構、效益,增速、比重、貢獻,環比、同比、它比,數字、文字、圖表,以多種形式呈現給政府、社會、媒體等各方面及時了解掌握發展走勢和變化。
為了讀得懂統計數據,我們突出強化干部“會分析善表達”的本領,著力加強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和解讀,“跳出專業看數據、跳出數據看問題、跳出問題看差距”,每個月分析經濟形勢,及時反映那些向好、那些不好,第一時間揭示新趨勢新變化新問題;研究影響發展的24個核算指標存在的短板影響和對策建議,第一時間為招商、投資、產業等方面提供決策咨詢;每季度與全國27個城市、1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全省17市橫向比較,第一時間比差距找痛點,當好決策參謀。全年140多次向社會、媒體發布和解讀發展形勢,更好地服務社會、支撐決策、促進發展。
為了用得上統計數據,我們突出強化干部的“預測預警”的本領,貼近“10強產業”“956產業”“一業一策”政策實施的跟蹤分析,發揮了統計數據的政策靶向作用。每個季度對全市100個產業進行監測,各產業主營收入、利潤稅收、新開工和竣工投產項目等政策實施情況清晰明了,及時為各方面提供了問題導向和用力的方向。
實踐證明,只要讓數據活起來,就能夠讓數據看得懂讀得懂用得上,就能夠變數據為動力。2018年,統計服務產品、服務方式更加豐富,發布信息報告265篇,其中,政府采用148篇次,有30多篇進入決策。還建立了企業“直通車”,與48家重點企業構建“線上線下”24小時服務體系。拓展“數據青島”“掌上市情”平臺功能,數據量達到100萬筆,用戶量超過120萬人次。
三、讓統計數據順民心合民意有溫度
統計數據反映著發展趨勢,影響著宏觀決策,牽動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2018年統計聯通民生更加有力度,統計數據在反映民生、服務民生方面更加有溫度。
社會統計輔助民生改善。勞動工資、城鎮化率、人口、居民收入、調查失業率等民生指標,為有關部門養老、城鄉轉移支付、最低保障、工資指導線、就業等政策制定提供了數據支撐。比如,2017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長8.2%,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7.7%,城鎮化率達到72.75%等等,這些在制定民生政策時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社會調查暢通社情民意。對600多家企業進行營商環境調查,滿意度95.6%;對2000多家企業進行“最多跑一次”滿意度調查,滿意度為97.6%;開展了36家駐青商會對我市營商環境滿意度調查,滿意度為85.2%,為“放管服”改革提供重要咨詢。同時,還開展了“美麗青島”夜景亮化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40多項社情民意調查,群眾滿意度保持在90%以上,為百姓建言獻策架起了溝通橋梁。
經濟普查夯實民生家底。正在進行的第四次經濟普查是國家大事、民生大事、發展大事,關乎民生改善和城市未來的發展。我們組織和培訓近2萬名普查員,加班加點奮戰一線,摸實家底,第一階段依法查清摸實市場主體達124.3萬戶(單位40.8萬戶、個體戶83.5萬戶),單位找到率、個體有證率、新增企業數均居全省前三位。借此機會,呼吁全市企業、單位和個體戶進一步支持明年1月1日開始的第二階段正式登記,為摸清全市家底和經濟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
一年來取得的成績,靠的是我們努力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膽解放思想,以創新驅動引領,促進高質量發展;靠的是改革制度建設和流程再造,扎實推進“一支部一特色一處室一品牌”建設,激發干部的工作熱情;靠的是擔當作為,創新“體制改革、統計核算、普查調查、新經濟、派生產業、方法制度等“十個統籌”運行機制,工作效能顯著提高。當然,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制度改革相對滯后,統計方法仍須完善,大數據應用有待突破,服務民生仍需改進。我們將在今后工作中認真改進提升,抓好代表意見建議的落實。
2019年,全市統計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視察山東視察青島講話重要精神,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創新統計工作,緊緊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著力打造統計數據中心、信息咨詢中心和統計方法工具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設;全力抓好經濟核算、統計分析、課題研究、信息咨詢服務、干部能力素質、品牌特色等“六大工作”;積極構建數據質量控制、監測預警、信息化保障、基層基礎建設、人才支撐、黨建引領等“六大體系”;精心推進“數庫”與“智庫”并行發展,努力打造一個適應新時代需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統計機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添磚加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