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民生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百姓“住有宜居”的助力者。今年以來,我們堅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著力推進業務發展,大力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全力化解難點堵點問題,“惠民生、保安居、促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
一、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群眾得到更多幸福感
“住有宜居”是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我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公積金的保障作用,讓廣大職工繳得上、用得到、共受益、更放心。
(一)惠及人群持續增長,積累充足住房儲蓄。
堅持把擴大公積金覆蓋面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新增港澳臺同胞繳存政策,規范自由職業者繳存標準,將更多職工納入保障范圍。專題調研新市民住房需求,以非公企業為重點連續五年開展擴面專項行動,與市財政局建立聯動執法機制,將拒不整改的單位法定代表人納入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督促單位及時足額繳納公積金。至11月底,當年辦理投訴案件550余件、追繳欠繳資金812萬余元,同比分別增長55%和149%;收繳公積金194.7億元,同比增長9.4%,累計收繳1602億元,制度覆蓋全市近6萬個單位、147萬職工。
(二)支持力度持續增大,滿足群眾住房需求。
圍繞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要求,在精準施策上下功夫。將租房提取公積金上限提高至每人每年8400元,金額增長40%,今年已為9000名職工提取公積金近6800萬元,緩解了職工租房資金壓力。聯合國土、建委開展整治房企拒貸限貸公積金行動,采取暫停網上簽約和預售監管資金撥付、記入信用檔案等懲戒措施,維護職工購房貸款權益和公積金制度嚴肅性,今年以來督辦房企100多家,216個新開樓盤實現公積金貸款準入。至11月底,當年為職工提取公積金151億元,發放貸款36.7億元,累計發放貸款近800億元,支持職工改善居住環境。
(三)增值收益持續增加,多方共享政策紅利。
加強資金預測分析,著力提高結算效率,規范會計核算管理,兼顧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至11月底,當年為繳存職工結計利息7.6億元,實現增值收益8.2億元,實現保障房建設補充資金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8.7%和11.2%,累計實現增值收益73.8億元、保障房建設補充資金54.2億元,助力建設更多低收入家庭安居工程,讓社會各群體共享公積金政策紅利。
(四)風險防范持續增強,資金管理穩健安全。
堅持以風險防控為重點,織密資金安全防護網,管好公積金“錢袋子”,實現“三個零”。一是制度零盲區,健全綜合風險防控體系,制定征信專項內控機制,要求8家業務承辦銀行出具廉政承諾,健全失信懲戒機制,將300多名失信人納入黑名單管理,筑牢制度“防火墻”。二是排查零死角,聚焦重要崗位、關鍵環節和新興業務,開展操作合規、管理費用等19項內部審計,核查20項政策執行情況和39項具體業務,排除風險隱患,以內審促規范。三是貸款零呆賬,從嚴審核職工申貸資料,加強預售資金監管信息互動,加快預抵押轉抵押工作,推進逾期催收三級聯動,確保公積金資金安全。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群眾享受更多獲得感
群眾的獲得感是衡量工作的標尺。我們從解決群眾的操心事、憂心事、煩心事入手,當好服務繳存職工、優化營商環境的“店小二”。
(一)精簡要件數量多,讓群眾少操心。
全面推進辦事材料“大瘦身”,優化了7項貸款業務和22項歸集業務,精簡企業營業執照、個人戶口簿、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房屋平面圖等辦理要件34件。職工辦理6項歸集業務和全部貸款業務不再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力求門檻更低、辦事更快。
(二)業務辦理提速多,讓群眾少憂心。
圍繞群眾反映的堵點難點,大刀闊斧開展提速增效行動,業務辦理跑出加速度。例如在貸款方面,貸前,將樓盤簽約模式調整為“預售簽約”,區市網點自受理申請至協議出具5個工作日、中心審批2個工作日,申貸時點更為提前。貸中,將單純公積金貸款審批時限減至5個工作日,購房客戶可自由選擇組合貸款簽約銀行,中心取得抵押權證后3個工作日內即可放款,職工申貸更加快捷。貸后,免費為職工郵寄貸款材料,讓職工跑更少的腿。
(三)線上功能選擇多,讓群眾少勞心。
深耕“互聯網+”,打造公積金線上服務“升級版”。一是功能更全。依托網上營業廳和微信公眾號兩大平臺,實現各項業務網上預約,新增失業提取等6項網廳業務,零跑腿網辦率同比增長37%。全省首家推出銀聯卡、微信、支付寶聚合支付模式,為職工提供多元化支付結算渠道。二是外延更廣。將業務辦理功能引入全市政務服務APP,合作推出工商、郵儲、招商三家銀行的個人網銀查詢公積金功能,讓掌上服務觸手可及。三是服務更優。通過 12329熱線答復市民來電咨詢72萬個,免費發送服務短信191萬余條,通過“兩線一網”活動和網站、微信渠道解答群眾疑難問題2萬多件,公積金網廳服務覆蓋全市4.4萬單位、近70萬職工,微信用戶超過33萬,綜合平臺服務優勢進一步凸顯。
(四)便民服務舉措多,讓群眾少煩心。
踐行“發展、創新、增效、提升”的工作主線,提煉“擔當、奉獻、責任、有為、服務、和諧”的核心價值觀理念,注重黨的建設與窗口服務的深度融合,讓群眾辦事體驗更快、更好。深化“一次辦”,實現49項公共服務事項100%“一次辦好”;優化“一窗辦”,全面取消業務限號,推行綜合柜員制,為群眾提供一對一“幫辦代辦”服務,實現“立到立辦”;強化“上門辦”,主動深入繳存單位和銷售樓盤,現場辦理業務30余次,縮短服務“最后一公里”;細化“規范辦”,要求窗口工作人員嚴格執行16項工作職責和45條服務標準,錘煉心系民生、敬業高效的一流服務團隊。
三、扎實做好市民意見建議辦理,讓群眾擁有更多認同感
2017年“三民”活動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11條,均按期辦結,將7條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納入今年重點工作。比如擴大商貸網上提取公積金合作銀行的建議,我們通過積極協調推進,合作銀行由去年的 6家擴至11家,至11月底,已有9萬多名在工、農、中、建、交以及招商、郵儲、中信、浦發、興業、青島銀行購房貸款的職工,通過公積金業務平臺自助提取公積金33億元。
四、科學籌劃下一步工作舉措,讓群眾獲取更多滿足感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和市民期盼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公積金惠民政策受眾范圍需要進一步拓寬,網上便民業務功能需要進一步擴展,窗口為民服務效能需要進一步提升。
2019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持續擴大繳存規模,做好提取貸款政策調整儲備,在出臺更多惠民政策上發力;優化升級業務系統,用好全市共享信息數據,提高業務零跑腿率,在精簡辦事環節材料上提速;推進柜面業務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在打造一流服務窗口上創優,為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努力奮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