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實現“三個更加”的目標任務,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一三三五”工作舉措,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創新,合理引導預期,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人事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圍繞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的目標。
?。ㄒ唬嵤┬屡f動能轉換助推計劃。制定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分享經濟等靈活就業形態就業失業登記辦法。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服務對接行動、援企穩崗專項行動。深化重點建設項目與就業聯動機制,建立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力資源供求調查預測和信息發布制度。建立勞動力資源提升和就業崗位擴大聯動機制,多方位擴大就業渠道。
(二)實施技能提升工程。弘揚工匠精神,提高技工教育能力水平,建立就業資金補助技工教育基礎能力提升制度,支持技工教育發展。實施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技能人才支撐計劃,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以上。擴大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范圍。實施“金藍領”培訓和“技能大師”培養資助項目。實施失業保險基金支持參保職工提升職業技能制度,努力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三)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行動。鼓勵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對2016年以后新招募且服務滿6個月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員,給予2000元一次性安家費補貼。實施“三支一扶”人員能力提升專項培訓計劃。鼓勵非畢業年度在青高校大學生取得職業資格(水平)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給予相應補貼,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設立50家以上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
(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完善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化解過剩產能和新舊動能轉換分流人員等群體,實施跟進式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中符合條件的至少1人穩定就業。深入落實扶貧公益性崗位、扶貧就業項目、扶貧技能培訓等扶貧政策,確保有就業、創業和培訓需求的貧困人口100%幫扶就業、100%幫扶創業、100%參加免費培訓。
?。ㄎ澹┙∪腔劬蜆I工作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就業失業監測,建立完善就業數據與宏觀經濟、行業經營、社會機構相關數據交叉比對機制,提高就業形勢監測分析能力。推進充分就業型、智慧就業型、創業創新型、標準服務型“四型”社區建設。加快建設公共就業智慧大廳,集成網上、掌上、自助、窗口等多元化服務模式,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效率。
二、圍繞優化創業環境激發創業活力,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實現政策性扶持創業1.5萬人以上的目標。
?。ㄒ唬嵤┬乱惠唲摌I扶持政策。擴大創業補貼范圍,將新興業態納入創業扶持范圍,將高層次高技能人才、返鄉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畢業不超過5年的高校畢業生納入創業場所補貼范圍。拓寬投融資渠道,延長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期限。深化銀企對接合作,引導金融機構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以及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建立市場化長期合作關系。
?。ǘ┌l展新一批創業孵化載體。按照“扶一批、轉一批、建一批”的思路,創建10家以上創業孵化基地(園區)、返鄉創業園,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圍繞項目、場地、政策、資金、能力等五個維度,構建國家和省級、市級、區(市)級、街道(鎮)級四級創業孵化體系。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技術,打造青島市創業云平臺。
?。ㄈ┮胄乱徊▌摌I創新生力軍。實施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啟動支持計劃,將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納入就業創業政策扶持范圍,重點扶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企業20家。將支持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納入購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成果體系。舉辦中國青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大賽。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
三、圍繞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實現征繳各項社會保險費600億以上的目標,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ㄒ唬┥罨鐣kU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體系。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穩妥推進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深入推進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創新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全人全責”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深化醫保門診制度改革,試點門診統籌與門診大病制度銜接融合。積極完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ǘ﹩訉嵤┤駞⒈S媱?。加強全民參保登記數據庫動態更新管理,以外來農民工、小微企業等新興業態從業人員及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加快推進職工社會保險全覆蓋。開展“同舟計劃”專項擴面行動,積極推進建筑業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
?。ㄈ┨嵘绫;菝穹账健0凑丈霞壊渴穑m時適當提高保障水平。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政策。擴大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定點醫療機構范圍,探索開展社??ó惖鼐歪t、異地社保轉移等業務的跨地區應用。積極落實城鎮扶貧政策,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監控和精準管理,保持貧困人口養老、醫療保險全覆蓋。做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
(四)加強基金風險防控。加強社保經辦內控管理,開展全市社保經辦風險防控專項行動。加大社保反欺詐力度,建立與公安、法院、民政等部門的信息聯動共享機制,防止冒領待遇。加強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協議管理。全面加強社保基金管理,加強社?;疬\行分析評估和預測預警,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
四、圍繞完善人事人才體制機制,搶占人才高地,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實現引進各類人才20萬人以上的目標。
?。ㄒ唬┻M一步加大海內外人才引進力度。實施頂尖人才、領軍人才、海外人才、“雙高”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基礎人才等五個人才集聚行動,五年內引進100萬人才聚青創新創業。研究制定事業單位高層次緊缺人才特聘辦法,做好頂尖人才認定和獎勵資助工作,助推頂尖人才在青集聚。貫徹落實戶籍新政,制定人才引進與積分落戶實施細則。推進外籍雇員制度落地,鼓勵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管理機構面向國際招聘、使用海外高層次人才。實施“111引智計劃”、“首席外國專家項目”、“外專雙百計劃”,積極引進“高精尖缺”大師級外國專家及團隊。
?。ǘ┓e極推動人力資源產業發展。研究提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與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落實辦法。制定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規范和改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政許可,降低準入門檻。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實現人力資源服務業收入超過150億元。做大做強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ㄈ┓€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上級部署,開展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分類改革,擴大聘任制公務員試點范圍。深化功能區職員管理改革,以強化公益屬性為目標,完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體系,深入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示范點創建活動。
(四)深化推進職稱制度改革。試點探索部分行業特殊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評價機制,落實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專業技術職稱比照認定制度,開展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相互貫通發展試點。探索向人才比較集中的科研院所、國有企業下放職稱評審權。
?。ㄎ澹┻M一步提升人才服務水平。完善上下貫通的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逐步形成一體化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推廣實施“互聯網+人才”服務,建設全市統一的人才信息庫和交互共享應用平臺,提升人才公共服務水平和經辦效率。實行人才服務清單制度,優化人才發展“軟環境”。
六、圍繞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ㄒ唬┻M一步完善企業收入分配制度。實施分類薪酬管理,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兜底線、可持續”的思路,推進薪酬調查及制造業人工成本監測工作,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指導線,指導企業適當增加勞動者收入。
?。ǘ┘涌鞓嫿ㄟm應新經濟、新業態發展的和諧勞動關系工作格局。成立市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推進勞動關系三方行業委員會試點,指導西海岸新區爭創國家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開展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工業園區、社區(村)、街道(鎮)和區(市)“五級聯創”活動。
(三)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高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實施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效能建設,做實勞動人事爭議專業性調解工作。完成擬關停搬遷企業職工安置任務,統籌做好改革、改制、重組企業勞動關系調整工作。做好退役士兵人社領域權益保障工作。
七、圍繞全面提升從嚴治黨水平,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按照統一部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基層黨建工作“合格支部、過硬支部、示范支部”創建活動。深入貫徹執行《準則》、《條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夯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教育,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風”問題重要批示精神,開展“四風”問題專項治理,堅持不懈推進作風建設。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主動發現問題,嚴格追責問責,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