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重點工作目標 |
1 |
實施就業優先發展戰略行動 |
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出臺《關于助推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明確就業創業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實施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技能提升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出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技能人才支撐計劃的意見。深入實施大眾創業工程,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全市新增政策性扶持創業1.5萬人,創建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創業孵化載體,打造創業孵化體系升級版。統籌推進重點群體就業,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去產能企業職工、農村貧困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兜牢就業民生底線。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就業服務率不低于98%,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任務完成率100%。加強失業預警和調控應急,確保不出現行業性、規模性失業風險,保持就業局勢穩定。加大就業創業政策和資金風險防控,確保就業創業政策全面落實,各項資金安全使用。推進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加強基層人社服務隊伍能力建設,推進“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建設,提升人社公共服務水平。 |
2 |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 |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同舟計劃”,實現全年繳納企業社會保險凈增5萬人、社會保險基金收入600億元目標。統籌做好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深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提高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和保障待遇。實現社會醫療保險基金全市統籌。全面啟動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調整實施新版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傷1-4級人員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標準,調整工亡職工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規范生育津貼發放,落實企業年金政策,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及時足額發放。推進社保費率政策調整,繼續落實參保企業職工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力爭全年為企業和職工減負40億元以上。加強社保基金監督和社保稽查,維護社保基金安全。推進“互聯網+社保”“標準化+社保”行動計劃,打造一體化經辦新模式。 |
3 |
深入推進人才引進和服務工作 |
實施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五大工程,構建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政策體系,推動人才政策再創新再升級,推進“高精尖缺”、基礎支撐、技術技能等各類人才在青集聚。完善頂尖人才獎勵資助政策,做好頂尖人才認定和獎勵資助工作。完善人才“服務綠卡”制度,健全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設立10個市級專家服務基地。推動青島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建設。組團赴國內重點城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舉辦2018年“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系列活動。完成“智慧人才”系統二期建設。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做大做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新升級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博士創業園。加強人才流動服務,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弘揚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相關領域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入選數量保持全省領先。 |
4 |
做好外國專家和海外引智工作 |
大力引進“高精尖缺”外國人才和智力,5—6項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圍繞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和建設國際海洋名城發展目標,組織開展出國專題培訓。扎實做好海外推介和招聘工作。加強市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建設工作,認定一批共建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市級留學人員創業示范園。創新舉辦第18屆“藍洽會”。加大海外引智引才工作站建設力度,拓寬海外引智渠道。實施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啟動支持計劃,舉辦中國青島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創新大賽。探索建設海外高層次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
5 |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和機關事業單位管理 |
組織做好聘任制公務員規范管理工作。組織完成年度公務員公開考錄,會同市委組織部做好公開遴選公務員工作。深化公務員平時考核,提高平時考核質量。規范開展表彰獎勵和示范創建活動。創新公務員培訓教育模式,全面推進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工程。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進人計劃和崗位設置資源配置,促進和保障人員合理流動,優化人員隊伍結構。加大事業單位引才力度,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做好隨軍家屬安置工作。建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信息系統。不斷推進事業單位政策體系建設,完善事業單位人員競聘上崗、績效考核辦法。深化重點功能區職員制改革。 |
6 |
深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
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工作。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引導企業職工工資適度合理增長。穩妥做好搬遷、改制企業勞動關系調整和職工分流安置工作。依法受理勞動人事爭議,在法定期限內審結,按期結案率達到98%以上。及時受理查處舉報投訴案件,舉報投訴案件按期結案率達到98%以上。 |
7 |
積極穩妥做好軍轉干部工作 |
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期間軍轉安置工作部署,繼續深入推進“人崗相適”安置辦法,圓滿完成軍轉安置任務。堅持制度預期,及時足額落實退役金待遇,有效提升退役軍官自主擇業安置方式吸引力。按職責做好上合組織峰會服務工作。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人社領域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 |
創新創優目標 |
1 |
全國首創“全人全責”護理保險制度 |
創新實施“全人全責”護理保險制度,建立多元化籌資機制,將城鎮職工中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納入長期護理保障范圍。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國內首創。青島市是全國首家創新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城市,2012年我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2016年,人社部在全國進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青島市被列入15個試點城市之一。2017年青島市又在全國率先給予失智老人制度保障,2018年又在全國率先實施“全人全責”護理保險制度。失能失智人員長期護理保險工作迅速鋪開,失能失智人員在床人數穩定在2.4萬人左右,有力保障了參保人醫療護理需求。我市長期護理保險保障人數、待遇支付總額等指標在全國率先走在前列。 |
2 |
創新推進“智慧人社”移動服務體系建設 |
拓展新版社會保障卡綜合應用,在全國率先推行電子社保卡,豐富和拓展“智慧人社”APP群組應用;加強同互聯網社交平臺的合作,拓寬公共服務內容、服務渠道;推廣“掌上就醫”應用,逐步實現被動式服務向主動式服務的轉變。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國內首創。我市作為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信息系統建設試點城市,在人社公共服務標準上試點先行,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我市市民、服務單位提供24小時不間斷式、體驗式服務。為大型企業提供社會保險信息直聯直通“一鍵式”服務,化解企業社保業務辦理“來回跑腿,重復錄入”的效率問題。同大型醫院實行業務聯動、應用協同,突出解決市民就醫過程中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和就診時間短的矛盾問題。并同微信、支付寶等互聯網公眾服務平臺進行深度合作,順應醫保個人賬戶金便捷化支付的社會需求,滿足市民服務查詢和應用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訴求,通過智慧化服務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我市作為國家首批社保卡綜合應用示范基地城市,在社會保障卡綜合應用方面全國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