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市文廣新局以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目標,加快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一、堅持使命至上,青島文化影響力更強了
圓滿完成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重大文藝活動服務保障任務。根據上級安排,我們承擔了峰會文藝演出和系列文化活動等重大保障任務。為圓滿完成使命,我們全力統籌協調,從確定創意方向到遴選主創團隊,從舞美設計到具體施工,從節目排練到演出保障,配合張藝謀團隊成功打造了上海合作峰會燈光焰火藝術表演《有朋自遠方來》,以天為幕、以海為臺、以城為景,展世界水準、呈中國氣派,現山東風格、彰青島特色,將青島文化氣度“完美呈現”。
精心策劃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電影節。
市文廣新局2018年述職報告
2018年,市文廣新局以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目標,加快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一、堅持使命至上,青島文化影響力更強了
圓滿完成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重大文藝活動服務保障任務。根據上級安排,我們承擔了峰會文藝演出和系列文化活動等重大保障任務。為圓滿完成使命,我們全力統籌協調,從確定創意方向到遴選主創團隊,從舞美設計到具體施工,從節目排練到演出保障,配合張藝謀團隊成功打造了上合峰會燈光焰火藝術表演《有朋自遠方來》,以天為幕、以海為臺、以城為景,展世界水準、呈中國氣派,現山東風格、彰青島特色,將青島文化氣度“完美呈現”。
精心策劃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我們超前謀劃,提出了舉辦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的創意并成功申辦。55部各國優秀影片展映256場,5萬市民一睹國際電影節會風采。策劃舉辦了全球第一個國際VR影像周,吸引20多個國家的50部影片參加展映,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最尖端的沉浸娛樂體驗展。5000多名市民參加首屆市民電影大使海選,用自己的故事為“電影之都”寫下最好的注腳。
全力辦好首屆亞太手工藝文化周。吸引12個國家的1.5萬余件手工藝品參展,成交額3.5億元,3萬余市民在家門口盡享工藝盛宴。推動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國際文化中心成功落戶青島,建立國際手工藝徽章認證、工藝美術大師評選、項目展示交易三大平臺,在青島打造全球手工藝界的“奧斯卡”。
二、堅持民本至上,市民文化生活體驗更好了
文化供給“暖意融融”。第二屆市民文化藝術節以“五王大賽”引領五大版塊系列活動,吸引30多萬市民參加,城市文化嘉年華再度上演。開展“尋找島城文化家庭”活動,吸引800多戶家庭參加,21戶家庭獲此殊榮。全市94座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群眾超過600萬人次。開展“微演藝”“六進”、惠民交響樂、“廣場周周演”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3.7萬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7萬場,受益群眾近1000萬人次。規劃實施了鄉村文化振興工程,組織文藝演出和展覽300余場送至田間地頭。策劃組織300多項全民閱讀活動,給廣大市民奉上“讀書大禮包”。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與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研究制定了“標準化+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5個活動品牌被山東省文化廳評為示范品牌項目,獲獎數量名列全省第一。
文化服務“有聲有色”。啟動“電視圖書館”“網上圖書館”,市民通過有線電視和互聯網即可借閱瀏覽海量圖書,拿出30萬請市民買書、圖書館買單,不但使讀者可以免費買到心儀圖書,也使館藏圖書更加貼近市民需求。“我陪爸媽看電影”活動讓島城10萬家庭一起走進影院,讓孝心文化浸潤島城千家萬戶。該活動還打造了“帶在身上的電影院”,將使30萬市民可以通過手機選擇一部最新的院線電影與家人共享。
文化消費“佳境初現”。以財政資金直接補貼市民看電影、看書、看演出、參加文化藝術培訓和體驗等文化消費活動,單人年度總額最高補貼額500元,為市民提供優惠文化產品9735項,23.6萬人獲得消費補貼,補貼金額達1987萬元,直接拉動文化消費6402萬元,間接拉動經濟效益12.2億元,實現了文化惠民和產業發展雙豐收。
文藝創作“開花結果”。把握創作方向,對《家有遺產》等34項文藝精品項目扶持獎勵2018萬元。扶持的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入選2018年文旅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滾動扶持劇目(共3部),報告文學《第四極》獲魯迅文學獎,電視劇《陽光下的法庭》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深水港》等7部作品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近20部作品入選省級重點項目、展演等。
三、堅持發展至上,文創產業發展動能更強了
注重頂層設計。在深入調研、多方借鑒的基礎上,推動出臺了《關于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推動青島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48條,實施影視業崛起、音樂和演藝業突破等十大產業計劃,為全市文創產業轉型升級找準發力點和突破點,被全國各大媒體轉載,成為全省文創意見范本。
夯實產業載體。2018年,全市在建文創產業項目35個,總投資額387億元。新增5家省級園區(示范基地)。開拓了地方城市與國家頂級博物館聯姻合作新模式,和故宮博物院簽訂了5項戰略合作協議,故宮文創館、《清明上河圖》VR主題館等項目落戶“海上皇宮”,文化與科技融合,市民與故宮對話,又一顆閃亮的文化明珠在島城即將升起。
做強優勢產業。建設全國影視文化消費先行體驗區,東方影都正式運營,170余家影視機構入駐,《環太平洋2》等25部影視作品完成拍攝,全國首個制片成本補貼政策全面實施。前三季度影視產業簽約項目投資額43.88億元。
四、堅持保護至上,城市文化底色更亮了
文物保護成效明顯。確定南郭家遺址、仉官寨墓群、西三都河傳統村落等31處文化遺產為青島市第十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總數達到546處。全面啟動青島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編制完成即墨故城遺址及六曲山墓群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專項規劃,瑯琊臺大臺基搶救性修繕工程已基本完工。國家文物局北海基地正式揭牌啟用,這是國家和我市共同打造的我國北方首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非遺保護取得新進展。評選公布了青島市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市級非遺項目達到161項。陳玉蘭、孫叢宅等9人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我市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達到23人。
博物館城呼之欲出。全市注冊博物館達到90家,舉辦陳列展覽330項,觀眾超700萬人次。上合峰會期間,在青島藝術博物館精心打造故宮精品文物展,累計接待觀眾6萬人次,其所在地成為島城文化的網紅新地標。
五、堅持效能至上,城市文化生態更優了
千方百計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審批改革,提前完成審批時限全國最短的改革任務,61項審批事項全部實現“一次辦好”。完成“證照分離”改革涉企事項14項。全年辦結行政審批事項1076項,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為100%。
重拳出擊查處違法案件。受理群眾舉報597件,查處違法案件870余起,破獲涉網淫穢色情案件35起。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1萬余冊(張)。大力整治非法廣告,關閉違法違規頻率7個,有效凈化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秩序。繼續保持“掃黃打非”工作全國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全心全意回應市民訴求。對2017年“三民”活動收到的76條意見建議以及通過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等活動收集的意見建議,我們全部認真辦理、按期辦結。抽調骨干力量,牽頭做好九州郵幣卡問題信訪處理工作,有效維護了我市的安定局面。
成績固然可喜,問題不容回避。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水平和市民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文化產業總量質量有待提升,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不夠深入等問題依然存在;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不夠系統化、長效化,缺乏有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品牌;創建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亟待破題,等等。
2019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答好“民生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更加優化精準。加強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暢通優質文化資源流通渠道。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做好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繼續辦好市民文化藝術節。推動市博物館改擴建工作,打造城市文化會客廳。
二是打好“組合拳”,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再邁新臺階。深入實施文創意見48條,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文創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國際文化中心,拉動我市工美產業發展。
三是當好“守護者”,推動城市歷史文化在創新中傳承。推進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工程。全力推進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為城市留下獨特的文化財富,更好延續青島歷史文脈。
我們超前謀劃,提出了舉辦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電影節的創意并成功申辦。55部各國優秀影片展映256場,5萬市民一睹國際電影節會風采。策劃舉辦了全球第一個國際VR影像周,吸引20多個國家的50部影片參加展映,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最尖端的沉浸娛樂體驗展。5000多名市民參加首屆市民電影大使海選,用自己的故事為“電影之都”寫下最好的注腳。
全力辦好首屆亞太手工藝文化周。吸引12個國家的1.5萬余件手工藝品參展,成交額3.5億元,3萬余市民在家門口盡享工藝盛宴。推動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國際文化中心成功落戶青島,建立國際手工藝徽章認證、工藝美術大師評選、項目展示交易三大平臺,在青島打造全球手工藝界的“奧斯卡”。
二、堅持民本至上,市民文化生活體驗更好了
文化供給“暖意融融”。第二屆市民文化藝術節以“五王大賽”引領五大版塊系列活動,吸引30多萬市民參加,城市文化嘉年華再度上演。全市94座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群眾超過600萬人次。開展“微演藝”“六進”、惠民交響樂、“廣場周周演”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3.7萬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7萬場,受益群眾近1000萬人次。規劃實施了鄉村文化振興工程,組織文藝演出和展覽300余場送至田間地頭。策劃組織300多項全民閱讀活動,給廣大市民奉上“讀書大禮包”。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與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研究制定了“標準化+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5個活動品牌被山東省文化廳評為示范品牌項目,獲獎數量名列全省第一。
文化服務“有聲有色”。啟動“電視圖書館”“網上圖書館”,市民通過有線電視和互聯網即可借閱瀏覽海量圖書,拿出30萬請市民買書、圖書館買單,不但使讀者可以免費買到心儀圖書,也使館藏圖書更加貼近市民需求。“我陪爸媽看電影”活動讓島城10萬家庭一起走進影院,讓孝心文化浸潤島城千家萬戶。該活動還打造了“帶在身上的電影院”,將使30萬市民可以通過手機選擇一部最新的院線電影與家人共享。
文化消費“佳境初現”。以財政資金直接補貼市民看電影、看書、看演出、參加文化藝術培訓和體驗等文化消費活動,單人年度總額最高補貼額500元,為市民提供優惠文化產品9735項,23.6萬人獲得消費補貼,補貼金額達1987萬元,直接拉動文化消費6402萬元,間接拉動經濟效益12.2億元,打造了一場空前覆蓋的惠民盛宴。
文藝創作“開花結果”。把握創作方向,對《家有遺產》等34項文藝精品項目扶持獎勵2018萬元。扶持的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入選2018年文旅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滾動扶持劇目(共3部),報告文學《第四極》獲魯迅文學獎,電視劇《陽光下的法庭》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深水港》等7部作品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近20部作品入選省級重點項目、展演等。
三、堅持發展至上,文創產業發展動能更強了
注重頂層設計。在深入調研、多方借鑒的基礎上,推動出臺了《關于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推動青島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48條,實施影視業崛起、音樂和演藝業突破等十大產業計劃,為全市文創產業轉型升級找準發力點和突破點,被全國各大媒體轉載,成為全省文創意見范本。
夯實產業載體。2018年,全市在建文創產業項目35個,總投資額387億元。新增5家省級園區(示范基地)。開拓了地方城市與國家頂級博物館聯姻合作新模式,和故宮博物院簽訂了5項戰略合作協議,故宮文創館、《清明上河圖》VR主題館等項目落戶“海上皇宮”,文化與科技融合,市民與故宮對話,又一顆閃亮的文化明珠在島城即將升起。
做強優勢產業。建設全國影視文化消費先行體驗區,東方影都正式運營,170余家影視機構入駐,《環太平洋2》等25部大片完成拍攝,全國首個制片成本補貼政策全面實施。前三季度影視產業簽約項目投資額43.88億元。從眾多中外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首個橫跨亞太、覆蓋35億人口的“亞太歌唱大賽”成功落戶青島,將于明年10月舉辦。這場音樂界的“奧林匹克”將有力拉動音樂產業在我市集聚發展。
四、堅持保護至上,城市文化底色更亮了
文物保護成效明顯。確定南郭家遺址、仉官寨墓群、西三都河傳統村落等31處文化遺產為青島市第十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總數達到546處。全面啟動青島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編制完成即墨故城遺址及六曲山墓群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專項規劃,瑯琊臺大臺基搶救性修繕工程已基本完工。國家文物局北海基地正式揭牌啟用,這是國家和我市共同打造的我國北方首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非遺保護取得新進展。評選公布了青島市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市級非遺項目達到161項。陳玉蘭、孫叢宅等9人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我市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達到23人。
博物館城呼之欲出。全市注冊博物館達到90家,舉辦陳列展覽330項,觀眾超700萬人次。上海合作峰會期間,在青島藝術博物館精心打造故宮精品文物展,累計接待觀眾6萬人次,其所在地成為島城文化的網紅新地標。
五、堅持效能至上,城市文化生態更優了
千方百計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審批改革,提前完成審批時限全國最短的改革任務,61項審批事項全部實現“一次辦好”。完成“證照分離”改革涉企事項14項。全年辦結行政審批事項1076項,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為100%。
重拳出擊查處違法案件。受理群眾舉報597件,查處違法案件870余起,破獲涉網淫穢色情案件35起。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1萬余冊(張)。大力整治非法廣告,關閉違法違規頻率7個,有效凈化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秩序。
全心全意回應市民訴求。對2017年“三民”活動收到的76條意見建議以及通過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等活動收集的意見建議,我們全部認真辦理、按期辦結。抽調骨干力量,牽頭做好九州郵幣卡問題信訪處理工作,有效維護了我市的安定局面。
成績固然可喜,問題不容回避。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水平和市民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文化產業總量質量有待提升,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不夠深入等問題依然存在;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不夠系統化、長效化,缺乏有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品牌;創建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亟待破題,等等。
2019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答好“民生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更加優化精準。加強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暢通優質文化資源流通渠道。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做好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繼續辦好市民文化藝術節。推動市博物館改擴建工作,打造城市文化會客廳。
二是打好“組合拳”,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再邁新臺階。深入實施文創意見48條,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文創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國際文化中心,辦好亞太歌唱大賽,拉動我市音樂產業發展。
三是當好“守護者”,推動城市歷史文化在創新中傳承。推進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工程。全力推進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為城市留下獨特的文化財富,更好延續青島歷史文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