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科技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總結(文字版)
    青島政務網 發布日期 : 2018-08-09
    字體大小: 打印

      今年以來,市科技局圍繞“突出創新引領、實現三個更加目標要求,落實一三三五工作思路”要求,堅持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突出創新源頭供給、科技服務提升、新興產業培育、科技惠及民生重點工作任務,積極發揮科技創新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一、 上半年工作情況

      科技投入方面,201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R&D)投入307.1億元,占GDP比重2.78%。科技產出方面,截至6月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4108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6.19件。成果轉化方面,截至6月底,全市共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40.55億元,同比增長21.92%。企業培育方面,全市高企總數達205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

      (一)加快高端創新資源集聚。

      1.加快海洋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水下滑翔機,在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續觀測。成功舉辦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對其開展的探索和實踐給予肯定。國家深海基地已初步形成以蛟龍、海龍和潛龍為代表的“三龍”系列深海運載裝備體系,服務國家深遠海戰略。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獲批籌建,將集聚中科院13家研究機構,打造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重大海洋科技創新平臺、人才高地和海洋新興產業培育基地。

      2.加快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國家高速列車創新中心先后集聚蒂森克虜伯、西南交大等一批高端資源,總投資近24億元的高速磁浮實驗中心等4個重點項目立項實施,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已開工。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中心理事會成立,將在青打造國內一流新能源科技創新高地。青島大學“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省部會商,即將正式獲批。

      3.提升引進院所服務地方能力。靶向產業需求,通過“中科系、高校系、企業系和國際系”四條主線集聚高端研發機構,推進華東理工、武漢理工、西北工大、奧泰醫療等在青落地發展,全市累計引進建設高端研發機構49家,集聚高端人才8000余人,帶動儀器儀表、海工裝備、航空航天、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發展。哈工程船舶科技園搭建各類公共研發和服務平臺15個,入園企業100余家。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青建設航空產業創新基地,在發動機、無人機等方面打造航空產業集群。

      (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1.優化創業孵化服務。打造千帆創新創業品牌,開展天使投資對話、創業大賽、千帆加速訓練營等系列活動,全面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截至6月底,全市累計認定各級孵化器、眾創空間345家。孵化器累計畢業企業800家,培育高企238家,上市(掛牌)142家(主板1家、新三板25家,四板116家),帶動就業7.8萬人。

      2.優化技術轉移服務。制定濟青煙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方案,加快推進示范區建設。印發產學研對接專項行動方案,全年將舉辦7大板塊、200余場產學研對接活動,著力解決成果轉化信息不對稱問題。起草青島市鼓勵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政策等文件,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問題。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加快建設藍谷海洋技術轉移中心,逐步形成“一總多分”的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

      3.優化科技金融服務。股權融資方面,各類基金總數達30支,累計為251個項目投資10.3億元。債權融資方面,1-6月,政策性擔保公司支持8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擔保貸款2.9億元,累計為542家次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18.1億元信貸支持。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新增授信企業19家,金額5400萬元,累計為97家次企業提供3.24億元貸款。科技金融投保貸聯動為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4570萬元資金支持。

      4.優化知識產權服務。加快推進國家首批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積極開展國家專利運營試點,組建專利運營基金,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能力。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專利代理機構47家,占全省38%。1-6月,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11528件、3290件,分別占全省1/3左右。

      5.提升科技綜合服務。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實施方案,上半年新增儀器入網202臺套,總數3429臺套。科技文獻共享服務提供公共檢索量13萬次,累計服務個人用戶3000余人,服務量同比增長70%以上。

      (三)提升產業支撐能力。

      1.加快新興產業發展。一是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制定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梳理重大科技項目52個,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獲得省自創區發展建設資金2000萬元。中國電科儀器儀表產業園二期即將開工,與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二是遴選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生物與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五大產業作為新技術主攻方向,首批梳理24個領域142項新技術。20個項目獲國家、省重點研發計劃立項支持。青能所高比能固態鋰電池技術成功應用于萬米實驗著陸器。三是結合“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開展體系化招商,吸引帶動體系內單位以及上下游關聯產業來青發展。由局領導帶隊,分別到北京、天津、杭州、成都、綿陽、濟南等地調研走訪中科院微電子所、電子科技大學、奧泰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等科研機構、企業30余家,新增在談項目6個。

      2.強化科技企業培育。一是繼續發揮大企業創新領跑作用。海爾價值鏈協同業務科技資源及服務集成技術,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支持。海信集團進軍“汽車自動駕駛”領域,在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領域引領行業發展。二是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批次首次增加到一年三批,今年已組織培訓會11場,2000余人參加培訓。第一批高企申報數量達588家,擬于近期組織專家評審。三是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出臺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的意見,1671家企業納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12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6.1億元。

      3.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啟動海洋軍民融合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組織開展軍民科技協同研發。編制海洋產業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方案,積極爭創國家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試點。

      (四)強化科技惠及民生。

      1.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開展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從育苗、種植、飼料及養殖等全方面布局,帶動周邊農戶勞動就業300人以上,使農民年增收2萬元以上。

      2.強化社會發展科技支撐。建立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節能型、清潔型生物燃氣/燃油示范系統,利用新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促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環保。開展食品分析檢測系統研究與應用示范,定期發布食品安全篩查信息。組織開展危險氣體泄漏源檢測定位應用示范,為城市安全提供技術支撐保障。

      3.實施科技精準扶貧。依托國家級星創天地,搭建綜合服務平臺,營造良好農村創業環境,2018年實現孵化創業團隊或企業150家,吸納大學畢業生創業150人以上,開展創業創業活動150場、技術培訓100場,帶領400戶農民脫貧致富,輻射帶動2000人勞動就業。

      二、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雖然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與國內同類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高技術產業沒有形成在國內叫得響的新興產業和新企業,大項目缺乏、本地配套率低。二是創新型領軍企業稀缺,科技型企業規模偏小,企業創新能力不強。三是高校院所成果“求新不求用”情況仍然存在,技術集成熟化環節有所缺失,企業承接轉化科技成果能力不夠。四是技術轉移機構小、散、弱,高水平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缺乏。科技金融支撐不足,資本市場不活躍,高價值專利產出少且轉化不夠等問題

      下半年,市科技局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市委有關部署,堅持“創新第一理念”、創新驅動“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重點抓實海洋科技創新、關鍵技術攻關、科技企業培育等七方面工作,聚焦新舊動能轉換,服務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一)抓實海洋科技創新。積極對接國家戰略,推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建設。加快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培育和引進海洋領域高端人才。

      (二)抓實關鍵技術攻關。圍繞省“十強”產業領域和市“雙百千”工程,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五大產業技術攻關。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爭取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青島)落地。

      (三)抓實科技企業培育。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小升規”“企成高”,助推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

      (四)抓實科技軍民融合。完善科技軍民融合體制機制,創建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資源軍民統籌共享。

      (五)抓實科技成果轉化。強化政策引導,促進高校院所更多科研成果本地轉化。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信息不對稱問題。打造知識產權強市,加快高價值專利培育,突出知識產權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六)抓實科技金融提升。強化與金融監管機構合作,豐富“政銀保”“科技貸”等科技金融服務產品,拓展投保貸聯動業務,積極爭取國家投貸聯動試點。

      (七)抓實科技體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更加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管理機制。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服務環境,激發和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強協同創新,努力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最近中文字幕2019高清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日韩a级无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人妻丰满熟妇A v无码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