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商務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積極推進“雙招雙引”、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等攻勢,著力抓好“外資在增長中調結構、外貿在增長中提質量、外經在增長中拓市場、消費在增長中促繁榮”四項重點工作,為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作出積極貢獻。
一、服務國家開放大局,增添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平
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爭取上合示范區總體方案獲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先后組織召開10余次研討論證會,3次完善上報《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7月份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9月份由國務院批復,在我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成為國家戰略,為我市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奠定堅實的基礎。
全力申建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立工作專班,駐在北京,逐項政策對接國家部委,爭取到106條試點任務,細化編制實施方案,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功能需求。截至11月上旬,新引進重點工業項目19個,在建、待建產業項目78個,總投資869億元。
全力承辦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峰會開幕式并致辭。來自全球35個國家(地區)和國內115家世界500強、284家行業領軍企業前來參會。青島成為中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宣示地”。
二、發起“雙招雙引”攻勢,外資在增長中調結構
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建立平臺法推進“雙招雙引”,整合形成188個平臺。1-10月份,引進內資2108.8億元,增長15.5%;實際使用外資43.1億美元,增長5.3%,規模位列全國第八。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0個,新簽約5億元以上項目299個、增長53%,其中已注冊落地154個。籌辦青島企業家暨雙招雙引大會、青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主題路演、深圳推介會、“六國雙周”等16次重大招商活動,簽約項目148個。頂格推進招商項目,開展“千企招商大走訪”,市領導對接企業達2272次,各區市及相關部門走訪企業10916家,促成新增簽約項目323個。堅持市場化、去行政化改革方向,探索開發區“管委會+”模式。推動西海岸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膠州灣綜合保稅區成功獲批。深入實施國際城市戰略,全面推進企業、市場、產業、園區、城市“五個國際化”,青島在科爾尼全球最具發展潛力城市排名中較上年前進10個位次。
三、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外貿在增長中提質量
參與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綜合評價躍居全國第5位,比上年進步3位。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1-10月份,累計進出口4770億元、增長11%,增幅高于全國8.6個百分點,列計劃單列市增幅首位。培育引進外貿主體,凈增有實績外貿企業主體887家。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5.4%,占全市的42.1%。建設出口風險防控服務平臺,幫助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組織1553家企業赴德國、美國、新加坡等29個國家拓展業務,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24.4%,對上合組織國家出口增長16.1%。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378億元,增長53.4%。目前集聚各類跨境電商服務企業超過1000家,“中國家電品牌出海小批試銷模式”平臺落地,設立49個公共海外倉。入圍全國首批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落實“穩外貿”政策措施,建立重點外貿企業跟蹤服務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創新“銀貿通”出口訂單純信用融資業務模式,企業融資成本下降40%,幫助1.3萬家企業減免進口環節稅款59億元。完善服務貿易政策促進體系,全市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數量增長41%。
四、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外經在增長中拓市場
截至目前,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項目451個,協議投資額79.7億美元,實際投資額26.8億美元。加快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海爾魯巴經濟區、海信南非家電工業園、中程集團印尼綜合產業園等5個重點境外合作區累計完成投資5.5億美元,營業收入36.9億美元。支持優勢企業在海外建設營銷網絡和生產基地,海爾集團、海信集團分別并購意大利、斯洛文尼亞家電品牌,海爾集團在俄羅斯洗衣機互聯工廠項目于8月投產。推動對外承包工程高質量發展,完成境外工程營業額34.1億美元。推進對外勞務精準扶貧,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4873人。推動“青建+”走出去融合發展模式,帶動中小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國際“朋友圈”,與全球100多個城市(機構)締結為國際經濟合作伙伴。發揮境外青島工商中心窗口作用,精準高效對接,促成合作項目。
五、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消費在增長中促繁榮
深度挖掘傳統消費和新型消費潛力,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698.8億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確保“菜籃子”市場運行穩定,投放政府儲備蔬菜1.47萬噸、豬肉1000噸,應急儲備豬肉3000噸,有效緩解菜價、豬肉價格上漲壓力,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豬肉零售價格排名20位(價格從高到低排序)。推動引進商業新業態項目41個,新增大型商業綜合體80萬平米。舉辦“2019青島城市購物節”“中日韓泰國際美食文化嘉年華”等促消費活動,培育“青島購物”品牌。促進傳統零售企業“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等融合式跨界零售業態發展,推動3家盒馬鮮生開業。促進夜間經濟發展,15條夜經濟街區開業。促進家政、餐飲等生活服務業發展,新開115家品牌連鎖便利店,在市南區試點布局新式早餐車,深受市民歡迎。促進農村電商發展,連續三年認定市級示范鎮43個,建成公共服務中心50個,今年25個村、6個鎮上榜2019中國淘寶村、淘寶鎮。臺東商業步行街、即墨古城入選省級步行街試點。首批全國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走在全國前列。
一年來,我們始終把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記在心上、干在實處,我局共收到“三民”活動市民意見建議57條、政務服務熱線1081件,均安排專人負責跟進,第一時間向市民反饋辦理情況。按照上級指導意見,就高把握二手車市場設立標準,影響個別企業備案。沒有實現及時全面指導區市肉菜追溯工作,出現李滄區個別超市將蔬菜的20位條形碼錯輸成21位的問題,造成了不良影響。我們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將市民意見建議吸收納入日常工作,有的已經進入市委、市政府決策,樹牢服務為民、服務為企意識,下放區(市)5項行政審批事項,將8項納入全市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最大程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有力推動商務工作實現新發展。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招商引資方面,有影響力、有帶動力的大項目與國際大都市發展的要求,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對外貿易方面,貿易摩擦對我市企業影響依然存在。對外投資方面,企業赴境外上市不多。促進消費方面,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依然偏少。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兩區”建設引領作用。加快上合示范區建設,建設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四大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快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批復1年內,全部啟動實施并完成35%的試點政策任務,創出青島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二是擴大對外經濟合作。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開展境外資源開發合作。完善“走出去”服務保障體系,推動本土國際化經營企業做強做大。拓展國際經濟合作伙伴,深化雙向交流合作。
三是重點抓好“兩穩一促”。穩外貿要持續優化貿易結構,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服務貿易,鼓勵企業參展開拓國際市場,申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穩外資要全力推進“雙招雙引”,辦好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深入推進招商大走訪和現代產業精準招商行動,落實促進社會化專業招商引資獎勵政策,建好中韓、中日、中德、中以、上合國家“國際客廳”,進一步擴大重點國別的“國際客廳”建設,促進更多好項目、大項目落地,打造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促消費要推動消費升級,優化商業網點布局,改造提升步行街,建設智慧商圈,推進消費融合創新,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