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在許多發達國家,公共圖書館數量眾多而且免費對公眾開放,在提升公民素養,擴大公民對信息的訪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對公共圖書館的認識方面,55%的民眾認為公共圖書館對社區至關重要,有助于產生自豪感。58%的民眾認為公共圖書館能促進教育,51%的民眾認為公共圖書館提高了生活質量。
資料顯示,發達國家公共圖書館數量大約是我國的5.4倍。目前,我國優質的公共圖書館基本集中在城市,九億多農民擁有的平均圖書數量極少。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的閱讀需求也不斷增長。目前對于農村的公共圖書館來說,館舍建設、文獻存藏尚不完備。僅有的圖書閱覽場所也非常簡陋。農村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較空虛一直是一個大問題,農民對科技文化知識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這么做是必要的,也是政府的責任。圖書館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也有些遙遠。書籍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窗口,而農村的孩子卻缺乏這扇窗。教育對于國家就像地基對于高樓,孩子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離開了豐富的閱讀,是必然會有缺陷的。在鄉村青少年精神發育的基礎年齡段,卻因為鄉村文化資源的匱乏而沒有機會觸摸到人類的知識精華,多么遺憾。
為此建議:
在農村建基礎公共圖書館或者公共圖書館分支,像重視教育一樣重視全民閱讀。
1.加強資源整合,積極運用網絡,利用網絡共享,根據當地居民的借閱需求,為居民提供電子閱覽服務,控制成本,減輕文化站購書經費壓力。
2.建立相關機制,增強對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責任意識,真正意識到公共圖書館下鄉對推動學習強國建設的重要作用。
3.鼓勵和扶持民營實體書店走進鄉村。
4.因地制宜建公共圖書館分支。重視書籍的品質和力量,保障圖書種類和數量。采取總分館制,圖書館聯盟,流動圖書館等,積極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和創新。我國脫貧攻堅背景下,扶貧也要扶智。讓越來越多的農民也能走進公共圖書館,或使用數字圖書館進行閱讀和學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