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
近幾年,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新建小區教育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我市學前教育硬件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建幼兒園不斷增加,學前教育資源擴張較快,學前教育普及性和惠民性得到了居民的較高認可。
二、存在問題
但是在我市學前教育加快發展的大好形勢下,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幼兒園、優質幼兒園布局不均衡。如市南、市北、李滄、城陽、嶗山等區幼兒園數量、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差距較大。
二是幼兒園種類較多,收費存在差異。目前大致有7類(公辦可以分為公辦全額、公辦差撥、公辦自收自支三種;民辦可以分為普惠園、普通民辦、高收費民辦三種;還有部分家庭個體托),各類幼兒園之間差異較大,給管理上帶來一些問題,同時也影響了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認同度。
三是教育設施配備水平存在差異。主要就是民辦低收費和家庭個體托的園舍條件和內部教育設施相對陳舊,更新較慢。
四是教育質量存在差異。各幼兒園在園本課程建設、教學質量、教研水平、一日管理規范化等方面存在差異,特別是民辦低收費和家庭個體托與市示范、市十佳和省示范等幼兒園的差異較大。
五是教師專業化水平存在差異。公辦幼兒園師資相對較好,園長領導力和教師的課程執行力較強,對教師培訓比較重視,專業水平整體較高。民辦幼兒園的教師流動性大,培訓缺乏系統性、專業性。
三、工作建議
(一)堅持均衡布局,加快部分區域幼兒園建設。建議統籌各區市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教育方面的規劃,包括幼兒園的規劃。已經做好規劃的區域,在開發建設時要做到“三同步”,對小區已經開發而幼兒園尚未啟動建設的,要抓緊督促開工建設確保學前教育資源分布相對均衡。在新幼兒園開辦、確定普惠園時,要充分考慮優質園的均衡分布,確保全區幼兒入園、入優質園的機會相對均等公平。
(二)教育設施配備要相對均衡。前期我市對民辦園和普惠園標準化建設進行了統一的配備補貼,目前大多數普惠園的設施相對較好,但還有一小部分普通民辦園和家庭個體托的教育設施短缺、陳舊,如電子白板、大型玩教具、廚房等設施的配備短缺或比較落后陳舊。下一步要通過政策引導、督促整改等方式,引導這些幼兒園改善教學設施,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三)進一步理順規范幼兒園性質。隨著新開公辦幼兒園的增加,建議進一步理順公辦幼兒園性質,減少幼兒園收費標準種類和教師性質種類,便于統一規范管理,減少因收費不同而給家長帶來的不理解和質疑。同時,對于收費高低與教學質量高低的匹配度問題,在目前公辦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情況下,要注意避免出現過大的差異,部分公辦幼兒園收費低而質量好,從而產生不均衡,導致學區冷熱不均。
(四)深化創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由于體制不同,目前不同性質幼兒園的教師交流不暢,目前我市部分區市已劃分了幾個學前工作學區,制定了相關制度。建議進一步深化學區制、集團化、引進名園、派駐園長等模式,探索目前體制下不同的以強帶弱、高質量發展模式,堅持問題導向,在優者更優的同時,補齊短板,帶動全區幼兒園整體水平提升。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捆綁考核激勵制度,激發學區內各個幼兒園的積極性,增強管理的實效性。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把好教師入口關。通過普惠認定政策、考核獎勵政策等,引導民辦幼兒園把好教師招錄這一關。同時加強教師培訓的系統性、針對性,在積極開展大教研、大培訓的同時,針對新教師、民辦中年教師、骨干教師等不同群體,實施不同的培訓計劃,解決不同群體存在的問題,滿足不同的成長需求,促進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的專業化成長。
(六)加強監管,時刻關注各類幼兒園的發展動態。目前還有部分家庭個體托管,要在教學環境優化、日常管理、師資水平提升上下功夫,確保質量和管理規范。新開辦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基本都是公辦園,在公辦資源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會有部分家庭個體托逐漸被淘汰;個別條件不好或收費較高的民辦幼兒園生源會出現不足,甚至部分普惠幼兒園也會面臨生源減少的問題。在這個過渡時期,要時刻關注各類幼兒園發展動態,認真分析研判形勢,做好政策引導,保持全市學前教育的良性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