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體育局堅持以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統領,著力把“體育惠民”攻堅任務融入到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之中,全面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切實提升島城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城市歸屬感。
一、打響足球振興攻堅戰,找回“足球之城”歸屬感
一是建平臺,明確足球振興主攻方向。市體育局聚焦市民關切,把足球振興納入全局“六大攻堅”序列。5月,王清憲書記主持召開了青島市足球振興推進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從戰略高度積極推進足球振興工作。市體育局將黃海青港隊“沖超”作為突破口,出臺兌現與足球發展相關的扶持和獎勵政策,積極爭取大型企業和市場資本支持職業足球發展。11月2日,黃海青港隊成功沖超奪冠。王清憲書記激勵全市上下要用沖超的狀態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二是謀長遠,筑牢青訓和校園足球體系。市體育局按照聯席會議關于“做強職業足球,做實校園足球和青訓體系,做大群眾足球”的總體思路,積極謀劃城市足球總體發展布局,計劃三年內將市足協青訓分中心由2個擴展到8-10個,通過資金和技術扶持進一步完善職業俱樂部青訓體系,支持業余俱樂部及青訓機構參與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目前,全市共有足球特色學校302所(國家級184所),全市各類群眾性足球賽事達到5000場。三是求突破,積極申辦2021年世俱杯和2023年亞洲杯。為加快足球基建專業化水平,營造城市足球氛圍,我市正積極申辦2021年世俱杯和2023年亞洲杯,屆時,青島將建設全省第一座專業足球場。
二、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增強市民獲得感
一是會戰“市辦實事”工程,多功能籠式運動場地規
模全國領先。今年我市投入3000萬,建成80處多功能運動場、2處體育公園、18處兒童樂園。5年累計建成以籠式足球為主的多功能健身場地556處,全市各類健身設施達到9800余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2.9平方米,實現城區“8分鐘健身圈”,農村全民健身工程基本全覆蓋,走在全國前列。二是打造精品、示范和特色健身工程,定向解決“去哪兒健身”民生難題。投入1050萬元,為175個 “幫扶村”興建體育健身設施。投入300萬元,建成6 個“雙擁共建”健身示范點。投入2000萬元,更新或新建健身路徑600處。實施“私人定制健身計劃”,試點安裝了第二代智能健身設備,建成12個“迷你”健身場, 19處社區“時尚健身吧”。推進網格化管理,做到2小時內響應回復。
三、豐富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提升市民幸福感
一是聚集本土優勢,全力打造精品健身項目。以 “六大板塊”為牽引,積極舉辦全國奧林匹克日長跑、全國全民健身萬里行、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2019世界休閑體育大會等規模大、層次高的主題活動。辦好全國登山健身大會、中國企業24小時精英挑戰賽、第四屆龍舟賽、沙灘體育節和第五屆“銀盛泰”杯體育大會。成功主辦城市俱樂部帆船公開賽、國際帆船周·海洋節、“遠東杯”等系列活動,拉近了帆船運動與市民的距離。二是區市、政企聯動,健全公共體育賽事活動服務保障體系。以政府購買服務、辦賽補貼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承辦2019第五屆中國壁球俱樂部聯賽總決賽、第三屆新興杯國際友好城市網球邀請賽、系列馬拉松、嶗山100公里山地越野賽、 “青島球王”等群眾性體育賽事。近12萬人受益中聯“億基金”公益行動。指導國瑞體育舉辦各類草根系列足球賽達到970場。
四、加強群眾身邊的健身指導,增加市民的安全感
一是健全全民健身組織服務體系。推動各類體育健身組織向基層延伸,全市140個鄉鎮、街道全部組建了體育總會,市級單項體育協會已經達到62個,建立農民健身俱樂部、文體大院,帶動農民健身活動開展,繼續推動有條件的俱樂部承接中小學游泳項目普及。二是注重以點帶面實施精準指導。開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16期,全市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5萬余人,全民健身輔導站點超過5200余處。開展國民體質檢測進機關、進學校等“六進”活動,完成5000多例體質監測任務并發布市民體質監測報告。三是“體醫融合” 倡導運動健身新模式。 “社會響應、智庫介入”,成立了青島市體醫融合專家咨詢委員會,經委員會指導審核,市體育局編印了《青島市全民健身運動處方推廣手冊》。旨在以“運動處方”加強個人健康管理,實現就醫關口“前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