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市商務系統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宗旨,踐行“惠民安商”理念,全力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1-10月,全市實際使用外資318.1億元、增長8.3%,增幅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5120.8億元、增長7.1%,增幅高于全國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降幅較上半年收窄6.2個百分點,好于全國4.2個、全省1.5個百分點。“雙招雙引”獲得全省考核一等獎第一名。商務發展為全市在疫情巨大沖擊面前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保障“菜籃子”供應。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啟動市場保供應急預案,組織批發市場提前開市、重點商超多渠道采購、生豬生產企業增加供應、新增政府蔬菜儲備并投放市場2.05萬噸,組織百家電商、商超、配送企業聯動建立“移動菜市場”送菜進社區,多措并舉保證了居民生活“菜籃子”量足價穩,獲評全國“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優秀城市。建立網格化追溯制度,對42家重點商超開展不間斷巡查3560次,保障市民購物安全。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對疫情期間生活必需品供給滿意度達97.4%。
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開展“問千家需、解千家難、興千家業”服務企業活動,對3349家重點內外貿企業實施“一對一”專人服務,幫助企業采購口罩120余萬只,解決問題1540余件。落實商務惠企便民措施110條,惠及企業2萬多家。通過“食宜貸”等融資渠道,為166家餐飲企業貸款及授信3.9億元。3月上旬,限上批零餐、重點外資、外貿企業開工復工率即恢復九成以上,餐飲業從8月份開始扭轉下降局面,實現正增長。
三、大力提振消費信心。修編商業網點專項規劃,全市集中布局打造7大市級商圈、69處區級商圈、大型商業綜合體為主的消費網絡,434個社區建成8分鐘便民消費圈。臺東步行街作為全省唯一一條步行街,入選全國改造提升試點街區。46處夜間休閑消費、餐飲街區開街,新增就業機會1萬多個,我市入選“2020中國夜間經濟20強城市”。組織“百日萬店消費季”“八八青島購物節”“品味青島2020國際美食嘉年華”等近百場促銷活動,帶動商貿企業開展促銷2000余場,拉動消費32億元,有獎發票累計開票金額1000億元。推動網絡銷售發展,“雙十一”期間,全市網絡銷售額同比增長19.6%,占全省的47.9%,銷售額、銷售量全省“雙第一”。
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制定穩外貿保主體政策措施,擴大出口信保覆蓋面,對外貿企業短期出口保費給予60%、小微企業100%扶持,惠及外貿企業6000余家,化解風險近400宗。1-10月,新增外貿主體900余家,其中進出口過千萬美元企業47家。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民營企業貿易增長17.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長18%,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6.3%。幫助外貿企業與電商平臺、大型商超“聯姻”,銷售額增長30%以上。組織807家企業參加第三屆進博會,意向采購成交20.3億美元。對外貿易逐月創新高。穩存量促增量,抓好外資項目引進。新引進過千萬美元項目236個,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比重達4%,高技術產業使用外資增長54.9%。外資貢獻度進一步提高,吸納41.6萬人就業,占全市11%;納稅總額實現227億元,占全市25.2%。
五、精準開展招商引資。應對疫情開展“互聯網+招商”,網上簽約重點項目752個。推進社會化招商,搭建商協會、企業等招商平臺57個,引進項目784個;累計備案社會化招商中介機構近200家,推薦落戶項目1000多個。突出重大活動招商,舉辦上海現代服務業對接會、上海自貿區企業合作對接交流會、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青島峰會等重大招商活動,簽約項目83個。1-10月,簽約5億元以上內外資項目285個,其中,世界500強項目21個。以問題為導向,開發完成“雙招雙引”重點項目調度平臺、招商資源信息化社交平臺,暢通項目入青投資渠道,促進項目落地見效。
六、加快推進“兩區”建設。上合示范區凸顯“上合”特色。爭取國家部委27項政策先行先試,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商旅文化、海洋合作“五大中心”建設由藍圖走向現實。建成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開行國際國內班列17條、319列。境內外落戶項目67個、總投資1500億元。建成國內首家線上“上合特色商品館”,線上銷售來自上合組織國家11大類100余款商品,首次直播帶貨成交1.5萬單。自貿青島片區創新發展增活力。開展重點創新措施攻關,106項改革試點實施率達92.5%,68項創新成果中13項已在省內復制推廣。加大引資引貿力度,新增納稅主體5149戶,在建、待建重點項目83個,總投資794億元。深化與日韓開放合作,創新建設中日韓消費專區。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超過5億美元,增長翻一番;外貿進出口超過1000億元,增幅約4%;跨境電商銷售額22億元以上,增長約6倍。
七、大力推進開發區體制改革。在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青島開發區等18個功能區推行“管委會+公司”體制,在藍谷、郵輪母港推行法定機構體制。全市開發區改組和設立公司15個,承接資本運作、園區運營、雙招雙引、企業服務等市場化職能。引入第三方機制,對開發區實行差異化考核和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引導開發區聚焦發展主業,提高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科技創新能力。引進專業化運營平臺參與開發區園區運營和聯合招商工作,“區中園”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八、積極尋求創新突破。全力爭取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三項試點”,搭建青島“賣全球”“買全球”“服務全球”貿易創新新路徑。跨境電商綜試區爭取國家新批“B2B”直接出口、“出口海外倉”試點,6種跨境電商運作模式在青島實現全覆蓋。1-10月,全市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增長341.6%。積極利用工業互聯網,打通卡奧斯平臺與重點項目調度平臺、招商資源社交平臺數據通道,探討建立卡奧斯產銷、貿易、金融互動發展平臺,為貿易投資和商務服務賦能。探索國際化資源配置新模式,建成日、韓、德、以、上合“國際客廳”和“山東會客廳”,搭建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為一體,對接國內外資源的綜合服務平臺,已有120余家對象國官方機構、商協會入駐客廳或達成合作關系。
九、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應對疫情,創新招商宣傳方式,加大線上推介力度,分別舉辦“山東與世界500強連線”歐洲、東盟、美國、韓國、日本5場大型線上推介會。與俄羅斯、德國、阿聯酋等國家舉辦21場經貿交流活動,聯合青島大學與哈薩克斯坦KIMEP大學舉辦經貿文化在線沙龍15次,積累招商信息資源。新增6個經濟合作伙伴城市,擴大了“朋友圈”。組織山東—香港經貿合作系列對接活動,通過經貿、科技、航運、金融和海洋等眾多領域合作,帶動青島高端服務業實現跨越發展,推動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為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探索新模式、打造新樣板。建立企業海外投資協商服務機制,支持優勢企業加快全球戰略布局。1-10月份,備案對外投資項目53個,新增協議投資額11億美元,海爾集團海外營業收入超百億美元,海信南非家電園項目、瑞昌科技中非棉業項目入選聯合國中非經貿合作典范項目。
十、優化營商環境。針對疫情防控新需求,啟動《疫情防控新常態下招商引資行動計劃》,圍繞服務企業、“雙招雙引”工作任務,落實10個方面具體措施,為外資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113個。落實《外商投資法》,會同市行政審批局在全國率先建立跨國境企業登記注冊機制,通過境外工商中心幫辦服務,使外商不出國門便可快捷辦理登記注冊。持續推進國際化城市發展戰略,高標準組建第二屆專家咨詢委員會,編制114宗對標先進案例,推進《“國際化+”行動計劃(2020/2021)》139項工作任務,我市在科爾尼全球城市綜合排名中上升5個位次。
去年,我們收到“三民”活動市民意見建議90條,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82件,通過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等平臺收集意見建議90條,內容涉及“菜籃子”、夜經濟、招商引資、農村電商、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方面,均第一時間向市民反饋辦理情況,滿意率100%。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將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力優化消費環境,釋放消費潛力;對接RCEP經貿規則,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深化青港經貿合作,提升高端服務業能級;全面運行重點項目調度平臺、招商資源信息化社交平臺,推動招引項目落地見效;加快上合示范區、自貿青島片區建設進度,推進系列試點落地。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