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面對“跨省團隊游下半年才放開,出入境游至今無法啟動,景區、影劇院、文娛場所仍限流75%”的困難局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溫度、速度、廣度、深度和力度,多措并舉推動全市文化旅游業復蘇振興。
一、聚焦“服務溫度”,優化文旅供給“沉下去”
緊緊圍繞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
著眼短板抓硬件。改擴建鎮(街)綜合文化站20處、村(社區)文化中心121處、文化廣場304處,建設朗讀亭、社區書屋、智慧書亭150處,青圖驛站便民閱讀點50處,為924個基層文化中心增換活動器材8900件(套)。總面積5.5萬平米的市博物館擴建工程即將動工,市圖書館新館初步完成選址,全國首家沙灘24小時書店開業。我市13處文化館在第五次評估定級中均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西海岸圖書館、嶗山游客中心入選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旅游服務機構融合試點。
著眼效能抓活動。舉辦群眾文化活動5萬余場、全民閱讀活動1500余場、公益演出200余場、美術展55場、“戲曲進鄉村”4000余場,惠及群眾1400余萬人次,20個單位個人獲評省級書香單位、書香個人,首屆鄉村廣場舞大賽、鄉村歌手大賽被列入文旅部“百姓大舞臺”網絡群眾文化品牌活動,“藝術彩虹”文化志愿服務總團獲全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2020年文化領域民調得分86.36分,較去年提升2.27分。
著眼精品抓創作。組織創作抗疫主題文藝作品600余部,依托青島風土人情創作的兒童劇《大俠慢吞吞》、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柳腔《即墨大夫》《泉海謠》等作品深受好評,歌曲《紅船,紅船》、舞蹈《青春記憶》、戲劇《賣房》獲山東省群眾藝術優秀新創作品。
二、聚焦“產業速度”,提升發展環境“推上去”
堅持政策推動、項目帶動、消費拉動,助推文旅產業提質升級。
堅持政策推動。出臺《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文化和旅游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對43家企業提供貸款貼息535萬元,給予45個旅游新業態項目扶持獎勵710萬元。制定實施《海洋旅游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加快海洋旅游轉型升級。出臺影視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高新視頻實驗園區建設方案,設立2億元主旋律文化產業基金,新增影視企業230余家,全國首個UHD+5G直播室建成使用。
堅持項目帶動。全市單體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在建、待建、在談重點文旅項目128個,總投資額4000億元,恒大水世界等7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工。組織平度藍樹谷、青島奧帆中心創建4A、5A級景區并通過省級景觀質量評審。推薦申報五星級飯店1家、四星級11家。明月海藻等2個項目入選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玫瑰圣地入選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我局獲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優秀組織獎。
堅持消費拉動。舉辦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發放消費補貼3114萬元,吸引125萬市民參與,拉動直接消費1.65億元,間接消費5.88億元,財政資金拉動比達1:19。我市在全國文旅消費工作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提振夜間文旅消費,推出8大夜間旅游產品、4條主題線路,制定音樂酒吧管理扶持辦法,舉辦全市音樂吧樂隊大賽,全市有駐唱的酒吧(樂吧)達到110余家。我市入選“2020中國夜間經濟二十強城市”。
三、聚焦“營銷廣度”,加強城市推介“走出去”
區域協作、景區免票、節會活動多措并舉,提升城市綜合影響力。
以文旅聯盟推進區域協作。牽頭成立膠東五市文旅合作聯盟,推進5大領域27項合作;組織全國旅行商和媒體開展“山海深呼吸,膠東健康游”五市線路采風,舉辦首屆膠東海洋童玩季,吸引近萬名游客自駕游膠東。舉辦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與成都、林芝等地文旅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實現線路互推、游客互送。
以景區免票實現游客引流。組織12家國有A級景區免門票開放,共接待游客300萬人次,環比增長37%,其中外地游客占83.3%,有效拉動吃住行游購娛全行業復蘇。國慶期間住宿業、旅游業消費復蘇率在副省級城市中分列第2、4位。
以節會活動提升城市影響。策劃“國際友人@ Qingdao”活動,17個國家的68名國際友人通過Facebook等社交平臺推介青島,覆蓋1.5億人次。先后舉辦國際郵輪峰會、全國工藝品交易會、國際影視設計周、譚盾音樂周、國際吉他藝術節、中國好聲音山東總決賽、街頭音浪網絡真人秀、馬術與音樂燈光秀等活動,有效提升島城影響力和關注度。組建青島文旅自媒體聯盟,邀請黃曉明等6位青島籍明星為家鄉免費代言,我局官方微博位居全國50個重點旅游城市文旅政務微博影響力首位。
四、聚焦“傳承深度”,推動優秀文化“傳下去”
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傳承歷史文脈,鐫刻城市記憶。
文物保護利用穩步推進。完成文物保護條例立法調研。老城區申遺可行性研究通過省文物局評審。編制《青島市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規劃》,新確定革命文物22處,累計達56處。完成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遺產考古調查,發現一戰時期軍艦遺址,發掘文物100余件。舉辦“丈量青島—走近老建筑”網絡直播5期,117萬人次在線觀看。
博物館之城建設深入開展。經市政府授權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建博物館的實施意見》,全市博物館達106家,“博物館之城”建設獲省政府文化創新獎。2項展覽入選國家文物局“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1項展覽獲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十佳案例。
非遺傳承保護走向深入。認定市級非遺傳承人31名,在香港路小學建立“國家級非遺項目膠東大鼓傳習基地”,為4個項目落實扶持資金130萬元。《膠州秧歌、三鋪龍拳進校園》獲全國非遺進校園創新案例第一名,1個項目獲評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聯合市紀委監委制作的系列微電影《非遺里的清廉》獲全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一等獎。我市入選全國首批“非遺在社區”試點城市。
五、聚焦“監管力度”,強化市場管理“抓上去”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不斷加大市場管理力度。
強化旅游市場整治。制定實施《旅游管理服務提升工作方案》,編撰青島導游詞匯編,開展導游培訓12期,檢查復核A級景區110家,清理整頓不合格旅游咨詢中心43處,完成旅游廁所等級評定124家。
強化文化領域管理。組織全市文娛場所換發證208家,審批演出活動92批次。深化“放管服”改革,對6個項目實施容缺審批,對47項許可下放、委托。指導成立全國首家地方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分會;7家單位被評為省版權保護示范單位,列全省首位。組織參加全省廣電技術能手競賽,4人獲得二等獲,1人獲得三等獎。
強化違法案件查處。開展文旅執法10大專項行動,查辦案件297件,處理旅游投訴2000余件。查處全省首起利用互聯網傳播異端宗教案件,被評為全市網絡生態治理5大典型案例。
上屆“三民”活動收到意見建議118條,2020年收到政務服務熱線反映問題6373件、媒體監督曝光問題8件,已全部辦結。
成績固然可喜,問題不容忽視。比如:文旅公共服務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文化資源挖掘轉化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等。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步工作中積極改進:
一是推動產業升級。科學謀劃文旅產業三到五年計劃,統籌制定新一輪產業扶持政策,推動文化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加大本土企業培育和招商引資力度。
二是優化文旅服務。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行動,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完成市圖書館新館建設立項,創作一批文藝精品,打造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和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三是強化城市營銷。建立與國內重點客源城市合作機制,增加高端旅游產品供給,舉辦國際戲劇學院獎等品牌節會活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營銷推廣,打造青島文旅IP。
四是嚴格市場監管。持續開展專項整治,加大對市場主體的教育和監管力度,保持“掃黃打非”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