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工作報告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我們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去年“三民活動”,我局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93條,全部認真進行了辦理和回復。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今年以來,我們統籌疫情防控、生態環境保護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做好“生態惠民、生態便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四篇文章,努力讓天更藍、水更凈、城更美、市民更舒心。
一、堅持生態惠民,多措并舉創優美生態環境
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市政府出臺強化攻堅“20條”,構建“1+14”作戰模式,聚焦抑塵、控車、壓煤、減排等重點領域,打出強力“組合拳”,我市的“好天”更多了,藍天白云逐漸成為常態,成為我們這座城市靚麗的背景。截至11月底,我市空氣質量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多項指標創近年最優水平,空氣質量優良率88.7%,同比提升8.8個百分點;PM2.5濃度28.7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57.9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均在20%以上。
碧水保衛戰全面達標。1-11月,全市18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11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目標要求,其中7個斷面水質實現躍升。近岸海域優良水質占比98.8%,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隨著水質的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魚類在膠州灣等海域區域棲息聚集。
二、堅持生態便民,深化改革促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扎實開展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成立疫情防控專班,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安全處置醫療廢物11281.7噸,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出臺實施6項環保穩企惠民措施,對45個防疫建設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對18種輕微環境違法行為免于處罰或從輕處罰,免罰案件100余起,為企業發展送政策、解難題。
強化擔當作為,積極推進“15個攻勢”。主動融入“15個攻勢”主戰場,我局承擔的27項作戰任務扎實推進。強化環境損害者的生態修復責任,啟動賠償案件107起約1.2億元,在全省率先實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全覆蓋。主動服務第二條海底隧道、地鐵、膠東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項目,為180多個省、市重點項目高效辦理了環評手續。
不斷深化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護航”企業發展,對標深圳、上海等先進城市,在全省率先實施園區規劃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等“三項改革”措施,全市600多個項目通過采取環評告知承諾制,均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了審批,審批效率大輻提高。在省內率先出臺了土壤污染調查評審工作指南,將對土壤污染調查報告審批時限由法定的40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促進項目早開工建設,這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三、堅持生態利民,嚴格監管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隨機抽查和專項執法相結合,加強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應用,提高執法精準性,杜絕“一刀切”,讓執法既有力度,也有溫度。截至11月底,全市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736起,處罰6298萬元,32起案件移送公安部門依法查處。
四、堅持生態為民,精準發力解群眾急難愁盼
用好環保督察利器,抓好問題整改。全市成立11支督戰隊,加強“四不兩直”檢查,開展2輪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集中排查整治。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環保督察反饋的100項問題,已完成整改73項;2705件信訪件辦結2697件,推動解決了一大批長期存在的環境難題。
積極回應群眾訴求,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認真落實“三我”民聲傾聽主題活動,積極參加“問政山東”“問政青島”和“行風在線”,深化拓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今年共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環境問題8282件,其中“三我”活動平臺轉交3912件。
當前,全市生態環保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與市民朋友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還有差距。我們將認真聽取市民朋友的意見和建議,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做出更大的生態環保貢獻。
報告完畢,請市民朋友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