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市園林和林業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作為初心使命,凝心聚綠,多措并舉促進綠色增長,讓綠滿城鄉美如畫,生態利民惠萬家。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打好品質提升“組合拳”,綠化攻堅展形象
為市民放松身心提供更多綠肺。全面完成“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攻堅任務,啟動峴山、老虎山(一期)等21個郊野(山頭)公園綠化提升,充分利用邊角地、閑置地,在鋼筋水泥間建設口袋公園46個,讓“推窗見綠、出門游園”變成現實。實施綠道建設104公里,逐步將綠道建成生態綠色“網絡”。啟動立體綠化105處,見縫插綠拓展綠化空間。實施城市綠化裸露土地整治144公頃,讓城市“瘡疤”變綠洲。
精細化管理彰顯城市品質。用“繡花”功夫完成喬灌木修剪578萬株,綠籬1370萬米,地被草坪4000萬平方米,摸排、修剪影響行人通行、遮擋交通信號、標志牌及影響路燈照明的樹木6125株。開展山頭公園集中整治,部分城市公園和山頭公園實現了“綠化景觀明顯提升、環境衛生明顯改善、設施設備明顯整潔”的目標。積極開展示范路和達標路創建活動,創建園林綠化養護示范路27條,達標路111條。
打通綠化提升最后一公里。開展綠化養護園林式居住區(單位)創建,探索建立區市、街道、物業、居民齊抓共管的綠化養護管理模式,全市共評選出園林式居住小區(單位)50個。在市北區開展“一周一院”綠化服務群眾進社區試點活動13次,發動居民參與愛綠、護綠行動。推出“你有地-我來綠”共建空地共享綠色活動,發動居民參與完成市南區如意小區、李滄區永安路55號院、萊西市馬連莊鎮河崖村綠化。
二、當好國土綠化“急先鋒”,提質攻堅顯成效
規劃先行謀劃藍圖。在摸清發展現狀基礎上,重點推進“十四五”園林和林業發展規劃、綠地系統規劃、自然保護地體系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資源, 結合本地現狀、本土特點,科學謀劃園林林業保護與發展規劃布局、發展預期。
多措并舉增加綠量。新造林9.5萬畝,超額完成“綠滿青島”國土綠化行動造林任務。其中通過礦山礦坑生態修復行動,恢復綠化面積1490畝。探索森林生態廊道建設新模式,結合原有森林防火通道改造提升,為市民提供休閑運動場所,全市共完成森林生態廊道建設293公里。
提質增效促進發展。對標日本、韓國林業發展經驗,繼續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8800畝。對890個村莊實施綠化,通過典型示范,帶動村莊綠化出精品。推薦膠州市膠東街道大麻灣二村等2個村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候選村,推薦膠州市鋪集鎮等6個鎮(街道)申報山東省森林鄉鎮,西海岸新區瑯琊鎮周家莊村等35個村(社區)申報山東省森林村居。
三、解鎖全民愛綠“新姿勢”,時尚攻堅創新意
“互聯網+”讓全民參與義務植樹。拓展多種義務植樹形式,首次全面推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結合疫情防控,創新舉辦“云植樹節”,推出“領走一粒種、送回參天樹”“我為口袋公園捐資建綠”“31200個紅包尋找島城綠化達人”3項活動鼓勵市民線上盡義務,已籌集捐款31.3萬元,開展“戰疫紀念林”“家庭親情林”“熊貓谷”“種子的秘密”等各類義務植樹活動17次,線上線下國內外參與人數1600多萬人次。確定市北區雙山公園、嶗山區枯桃花藝生態園等5處市級“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建設市民“綠色驛站”,定期開展綠化科普活動。
特色服務讓市民共享綠化成果。對標深圳,創辦青島市首個自然博物教育,制作線上自然博物教育課程20節,觀看人數近13萬人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自然課堂,進行了特色鮮明的昆蟲旅館DIY、樹葉雕刻、日本五針松片層維護等20余次活動。推出精品綠地“每周一賞”,讓市民共享綠化成果。開展“尋找青島森林氧吧”活動,評選出首批7個森林氧吧。疫情期間市屬公園實行網上預約,開展網上游園,全年接納游客630萬人次。打造普及全民閱讀的書香公園,探索開展時尚閱讀、作家享讀、經典朗讀等多種公園服務。參加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青島室外展園獲得金獎和最佳環境友好獎。
“一樹一策”讓綠色文物煥發活力。搭建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信息化平臺,建立線上“古樹醫院”,對古樹名木提供健康檢查、診療、救治、日常保健四項服務。啟動50株古樹的復壯工程和50株古樹名木認種認養程序。開通“探訪古樹”欄目,將古樹名木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拍攝古樹名木探訪宣傳短片13期。
四、守好森林資源“家底庫”,保護攻堅穩推進
林長制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全市10個區市、112個有林鎮(街)、4137個有林村(社區)均按要求設立了林長、副林長。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市級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共區劃界定市級公益林近3萬公頃。公布第一批市級重要濕地名錄,將少海國家濕地公園等11塊生態區位重要的濕地納入市級重要濕地進行重點監管。著力加強陸生動物資源管理,全市發布《關于禁止非法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通告》,開展陸生野生動物野外巡查、無人機監測、養殖和經營情況等監管工作和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月宣傳活動,穩妥做好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工作。先后組織開展了“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等5個專項行動,聯合執法30余次,查處林業行政案件67起。
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有序推進。編制完成市區兩級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報告和整合優化預案,全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基本明確,可解決自然保護地區域交叉、空間重疊、邊界不清、多頭管理及歷史遺留等突出問題,推進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監督管理,組織完成自然保護區3010個問題整治?!肚鄭u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20-2029年)》獲省批復,我市現有7個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均獲批復。
森林災害防控能力不斷提升。持續開展野外火源治理,發放鮮花200余萬支,換取紙香40余萬件。開展隱患排查整治,排查林區內生產經營單位832家,及時通報并跟蹤抓好整改落實。推進四位一體的森林防火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全域開展衛星遙感火點監控,確保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加強“四網”建設,提升基礎能力。加大松材線蟲病防控力度,枯死松樹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對全市90萬畝松林進行全面普查,普查覆蓋率100%,共完成美國白蛾等飛機防治面積220余萬畝。青島林業植物醫院院士工作站落戶嶗山區。
五、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惠民攻堅出實招
園藝市集助農民增收。在中山公園開辦首個園藝市集,給我市的花農、苗農、果農等免費提供場地,搭建起農戶與市民交易的平臺。舉辦“果品進公園、愛心來助農”活動12場次,市集共開辦30場次,近百余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參加,累計銷售額超過120萬元。開發“林果品地圖”,幫助林農拓展銷售渠道。開展對口扶貧,2020年首屆“安順班”和第三屆“隴南班”在園林林業技校順利開班。
精準施策促企業復工復產。組織到施工一線,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及時了解行業生產經營中面臨的招工、審批、運輸、市場等困難,幫助施工企業逐項解決具體問題。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市38個園林綠化企業向社會各界捐贈疫情防控善款共計520余萬元。
提高效率為群眾破解難題。通過三民活動、行風在線、民生在線、“三我”活動、政務熱線等渠道收集市民反映問題,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把辦理好建議提案作為應盡職責,第一時間進行落實、反饋,辦理效率和質量多次得到代表委員的好評。“放管服”工作穩步推進,梳理各類權責事項10大類414項,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網辦率達到100%,完善了事中事后監管平臺和機制。
一年來,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與廣大市民的需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我市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新增造林綠化空間嚴重不足,全市森林防火宣傳不到位等問題值得關注。
2021年,我局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統籌做好時尚、活力、增綠、提質、盡責、保護、產業、科技等八大大攻堅行動,牢記綠化為民初心,植樹增綠、綠化美化,不斷增強市民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綠色底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