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名稱:市財政局 主要負責人:李紅兵 聯系人:崔磊 聯系電話:85855817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重點目標 |
1 |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保居民就業 |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力爭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就業創業資金翻一番、爭取中央就業補助資金翻一番,確保將中央、省、市各項穩就業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強化政策扶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援企穩崗補貼;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范圍和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范圍;扶持創業帶就業,優化一次性小微企業創業補貼,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大就業重點群體和企業職工線上培訓補貼力度。通過政策“組合拳”全力保就業,爭取新增城鎮就業30萬人以上。 |
2 |
用政策的真金白銀保市場主體 |
全面頂格落實國家、省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200億元以上,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在省內率先出臺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分類普惠困難減免稅政策,有效對沖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下調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全年減負100億元以上。以開展有獎發票活動為帶動,實施消費提升計劃,期內個人開票總量和消費金額同比增長10%以上,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 |
3 |
開源節流并重保運轉 |
用足用好中央資金、專項債、國家金融貸款。爭取新增債券規模較上年增長30%以上,再融資債券額度提高至去年的2倍以上,積極爭取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拉動政府有效投資增長;加快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確保快發快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優化債券資金投向,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基礎設施、教育及醫療衛生領域等項目建設。發揮民間投資主體作用,積極探索以市場化融資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類、公益類項目建設。積極通過政府投資基金退出、清理暫付款、收回存量資金、盤活處置資產等方式籌措資金。 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對“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在年初已經壓減10%的基礎上,對部分單位再壓減5%;大力壓縮非剛性支出,對部分市級專項資金按25%左右的比例進行壓減,騰出財力重點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市級財政資金100億元以上,加強庫款調度,確保基層運轉。 | |
4 |
綜合施策保基本民生 |
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提高30元,保持全省最高。連續第16年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工傷人員傷殘津貼、失業保險金、城鄉低保標準。補公共衛生服務短板,支持開工建設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齊魯醫院(二期)等5個、總投資75.6億元的重點公共衛生項目建設。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10個,新增公共租賃住房補貼5000戶。增強教育保障能力,支持8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加大促進文化旅游消費資金支持力度;支持建設全民閱讀設施150處。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支持建設運動場地和健身設施200處。 | |
5 |
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 |
將“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預算績效評價、績效結果應用”的全鏈條“閉環”績效管理與預算編制、執行和決算全過程預算管理緊密銜接,實現績效與預算管理一體化。對61項市級專項資金三個層級共1733個項目全面編制績效目標,首次將目標隨專項資金預算提報市人代會。對市級專項資金開展績效運行監控,根據任務進度,首次對15個攻勢中的338個項目開展全周期績效跟蹤。不斷擴大預算績效評價范圍,首次實現單位自評、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三級聯動,將項目績效評價向部門整體和支出政策拓展,對26項資金和10個部門(單位)整體支出開展財政績效評價。強化績效管理應用,建立績效管理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設立調整掛鉤機制。 | |
6 |
支持打好脫貧攻堅戰 |
落實國家、省扶貧協作戰略部署,對支援安順、隴南、菏澤的幫扶資金一季度撥付到位。加大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力度,市本級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增幅10%以上。完善扶貧保險機制,為2.5萬貧困人口購買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將政策范圍內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由10%降低至5%。財政出資購買防貧保險,建立農村臨貧易貧低收入戶保障機制,對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致貧的低收入戶給予保障,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強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監管,將市與區市各類扶貧資金全面納入動態監控平臺管理,提高資金分配執行效率。 | |
7 |
開展財政重點領域改革攻堅行動 |
有序推進我市醫療、教育、科技等具體領域市與區市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落實基本公共服務提供責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統籌國有資本收益管理,在全國率先設立國有資本股權制投資基金,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實施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構建財政資金激勵引導產業轉型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一般公共預算與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統籌銜接,對結轉較大的基金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提高到30%。實施土地儲備項目預算管理改革試點。加大人才資金投入,保持全省先進水平。會計、審計及稅務服務營業收入完成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年度增長目標。 | |
8 |
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攻堅戰 |
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防范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確保政府債務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健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常態化監測機制,加大化解地方隱性債務力度。堅持發行政府債券與化解債務風險并重,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雙重目標。力爭在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考核中負責的指標居全省前列。 | |
創優目標 |
1 |
聚焦15個攻勢整合財政資金,實現資金政策協同發力 |
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圍繞15個攻勢建立并實行財政專項資金集中整合機制。破除以往預算安排“基數+增長”的固定模式,堅持“錢隨事走”目標導向和市場化、專業化政策取向,通過答辯式競爭,打造升級版的“零基預算”,有效提升財政保障重點工作的指向性、針對性,增強15個攻勢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2020年投向15個攻勢的專項資金占整個專項資金比重達到70%以上。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上海市。打破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中的“基數”依賴,加強重點領域資金保障。 |
2 |
政策支持、資本助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整合、引導、撬動作用,運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加速推進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出臺支持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從開放場景應用、實施工業互聯網改造升級、推進產業資源聚集等方面,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整合政府各類資金、資產、資源100億元以上,構建新型財政金融平臺,按市場機制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設立100億元規模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基金,發揮政府引導基金杠桿作用,將資本力量導入產業集群。牽頭舉辦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重點引進一批管理基金規模超過50億元的創投風投機構,吸引更多企業和資本參與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深圳市。構建系統化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財政支撐體系。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