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名稱:市審計局 主要負責人:侯杰 聯系人:王沛榮 聯系電話:85806161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重點目標 |
1 |
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 |
圍繞“重點工作攻堅年”部署要求,聚焦重點攻堅任務推進落實,對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勢、“平安青島”建設攻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利用外資、政府股權投資引導基金運營和市級重點建設項目推進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7項審計。重點關注“雙招雙引”、營商環境優化、涉企承諾事項兌現、減稅降費、放管服改革推進以及“學深圳、趕深圳”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重點審計政策落實、項目落地、資金安全、使用績效等內容,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深入分析政策措施落實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完善法律法規、體制機制的意見建議,助力打造“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切實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2 |
重大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 |
以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對促進就業優先政策落實情況、鄉村振興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和項目情況、一次辦好減稅降費情況、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投入和使用績效、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情況、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等開展7項審計。重點關注各項援企穩崗、重點群體就業援助等積極就業政策的落實情況,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分配、撥付、使用績效情況,“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情況,鄉村振興和東西扶貧協作等重點任務落實情況,以及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情況等,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梳理排查民生領域的突出短板,揭示影響民生項目實施和民生資金高效使用的問題,補短板兜底線,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切實維護民生利益。 | |
3 |
生態環境審計 |
以重保護抓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目標,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和“四增四減”任務落實,對市園林和林業局主要負責同志自然資源資產離任情況、全市固體廢棄物處置績效情況、海洋與漁業發展資金管理使用及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績效情況等開展4項審計。重點關注造林綠化任務推進及效果、經略海洋等政策落實,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與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審計“十三五”規劃中與固體廢棄物處置相關的任務完成情況,城市垃圾分類處置進展及相關部門職責履行情況等,揭示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規范提質,助力打造“藍色家園”,促進營造共建共享的優美生態環境。 | |
4 |
財政審計 |
以促進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推動財政資金規范高效運行、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為目標,對市委政法委、市國資委等14個部門單位開展預算執行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重點關注預算執行和預算調整的合法合規性、部門決算草案編制情況、政府過“緊日子”情況、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情況、機構改革后國有資產管理以及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財政支出安全績效、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執行、經濟風險防范等情況,推進財稅改革制度落實,提升預算約束力和統籌使用水平,推動財政資金規范高效使用。 | |
5 |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
以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助力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隊伍為目標,聚焦領導干部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以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有關的重大改革任務推進、重要政策措施落實和重點項目進展情況為主線,對市政府辦公廳、原市國土資源房管局等13名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審計領導干部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推進重要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情況,項目建設、專項資金等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情況,預算及財政財務管理情況,以及在經濟活動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和遵守廉潔從政規定情況等,揭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以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等問題,秉持“三個區分開來”的原則,客觀審慎進行評價和責任認定,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
6 |
企業審計 |
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落實企業改革攻堅行動為目標,聚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和提高國有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對演藝集團、廣電傳媒、出版集團、青啤集團、國信集團共5個企業開展審計。重點關注企業貫徹中央和省市重大政策措施、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投融資、項目建設、大額資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情況,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健全情況,企業財務收支、資產損益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境外資產管理情況,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研究分析市屬國有企業防控風險、提升投資績效的有效途徑,促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 |
7 |
公共投資審計 |
以助力城市品質提升為目標,聚焦政府投資績效,對地鐵工程、公路養護工程、市直國有企業基本建設投資、城投集團承建城市基礎設施等項目財務竣工決算等開展4項審計。重點關注地鐵工程建設、近年來市直國有企業投資的基本建設項目,在項目管理、運營管理方面建章立制情況,工程招投標、合同管理、造價控制等項目運行績效情況,揭示和反映政府投資項目在立項審批、招標投標、建設管理、造價控制與結算等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風險隱患,規范公共投資建設管理,提高投資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績效。 | |
8 |
督促檢查審計查出問題整改落實 |
以做好常態化的“經濟體檢”工作,防范屢審屢犯問題發生為目標,對被審計單位整改審計查出問題情況進行持續督促,跟蹤檢查未整改到位的問題,該移送的及時移送有關部門處理,推動審計查出問題應改盡改,形成整改閉環。督促被審計單位進一步加強管理,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減少問題的發生。對預算執行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按規定向市委審計委員會、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并向社會公告,推動形成協同整改氛圍。 | |
創優目標 |
1 |
創建預算績效“大數據+非現場”審計模式,推進審計全覆蓋向縱深發展 |
圍繞服務保障15個攻勢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以財政預算績效為抓手,以推進審計全覆蓋為目標,建立審計對象“一張清單”,部署應用全市財政審計一體化管理系統,建設“全景式”“一站式”“智能化”數據分析平臺。頂格推進審計流程再造,成立專班協同作戰,堅持問題導向,在對市財政、市級全部一級預算單位和區市、功能區的財政管理、政策落實等情況開展“大數據+非現場”分析后,有針對性對市財政組織預算執行、部門單位預算管理情況實施審計,調配全市審計力量開展部分區市推進攻勢等方面的政策落實和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進情況審計調查,用平臺擴大審計覆蓋面,提高審計質效。強化審計成果運用,力爭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審計報告專報等10篇以上,注重反映體制機制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建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服務。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國內首創,力爭創優成果在全國推廣。 |
2 |
及時跟進開展疫情防控審計,助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
面對疫情非常之時,以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為目標,凝聚審計“非常之力”、創新審計“非常之舉”、 創優審計“非常之策”,協同奪取全市“非常之效”。創新建立疫情防控重大政治任務應急審計頂格領導機制,建立審計項目組織、實施、結果、審理、報告、宣傳扁平化管理“直通車”,專班專組專人實時調控,創新審計任務下達、審計力量配備、審計結果披露、審計問題整改的方式方法,因時因事、統分結合,系統化即時化效能化組織全市審計機關開展疫情防控應急審計。創新“全方位+立體化”審計模式,圍繞財政專項資金、社會捐贈款物、重點保障企業扶持政策落實三條主線,在全市N個關鍵點位全覆蓋實時審計,打造上下審計機關協同、審計項目協同、審計資源協同、黨內監督與審計監督協同、部門協同的協同化審計監督平臺,奮力跑出審計服務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加速度。創建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多種方式相結合的“非現場”審計監督新形式,以“信報函、防改建”三聯服務模式,推動及時、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舉措,實現風險防范、輿情防控、審改同步、保障升級的審計監督整體效能新高度。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國內首創,力爭創優成果在全國推廣。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