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外辦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廣大市民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高標準、創新性推進疫情期間的涉外防控、國際合作、外事為民等管理服務工作,為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和全市中心工作、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貢獻了外事力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疫情中的涉外防控
作為疫情防控外事組牽頭單位,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審時度勢推動出臺入境人員管理舉措,嚴密細致做好境外包機入境青島的協調保障,多語種宣傳我市疫情政策及動態,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扛牢外防輸入的重要責任。青島作為我國海港、空港口岸重點城市、16個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城市以及10個外國籍船員離船換班城市之一,防疫情輸入任務十分繁重。在境外疫情擴散和蔓延初期,配合出臺了對所有入境人員實行“點對點”轉運、集中隔離觀察14天等疫情防控新舉措。實踐證明,這些管理措施是專業、精準、有效的,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與此同時,與全市有關部門和區市聯勤聯動、聯防聯控,圓滿完成境外包機與臨時航班進出港任務24批次。對入境青島的外國駐華機構、國際組織等人員,既嚴格做好全流程疫情防控,又體現出人性化管理服務,傳遞城市溫度,加強宣傳推介,展示青島形象,收到多方好評和贊譽,多個外國駐華機構向我市發來感謝信。
二是多語種宣介我市防疫措施。全力營造疫情期間良好涉外環境,開通了8個外語語種的咨詢服務熱線,24小時應急值守解答有關政策咨詢,通過“青島外事”公眾號發布10個外語語種的疫情動態。聯合編制出版韓語、日語、英語版《新型冠狀病毒防護讀本》,其中韓語版為國內首發。及時向外國駐青領事機構通報我市疫情防控動態,使外籍人員及時了解、遵守并配合我市疫情防控措施。
三是搭建中外交流的“空中走廊”。疫情發生后,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德兩國領導人多次通話,雙方政府確定建立中德“快捷通道”,以幫助有需求的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市外辦按照上級部署,在各方大力支持配合下,圓滿完成7架法蘭克福至青島包機的服務保障任務,累計運載德國在華290余家機構、企業共1600余人從青島出入境,搭建起疫情下德國經濟界、工商界等人士往返中德兩國的“空中走廊”。戴姆勒、西門子、思愛普、巴斯夫、大眾等德國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向我市發函致謝,表示通過包機從青島入境,對青島有了更加深入了解,愿進一步加強與青島各領域合作。德國駐華大使館、德國工商大會給予青島市包機服務保障工作贊賞。人民網、《環球時報》、《法蘭克福匯報》等中外媒體多角度報道了德國包機入境青島工作。此外,還協調保障了5架韓國包機從青島入境,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服務“雙循環”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第二,疫情中的國際合作
堅持危中尋機,把疫情期間的國際合作作為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拓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契機,創新機制、搭建平臺、主動作為,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
一是守望相助,多渠道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疫情發生后,在國內疫情形勢和防疫物資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青島的國際“朋友圈”想方設法為我市籌集抗疫物資,外辦共受理國際社會向我市捐款捐物、發來慰問信函等80余批次。其中,針對我市疫情初期醫務人員口罩緊缺的情況,我市“琴島獎”獲得者、阿根廷企業負責人千方百計從多個國家緊急采購了4萬只N95口罩捐給我市。作為投桃報李,我們也與國際友城“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在韓國疫情發生初期,率先通過外交部發言人宣布對韓國大邱市進行捐助,成為我國對韓國正式宣布的第一批援助防疫物資。此外,還向日本、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國家的友城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協助以色列、斯洛文尼亞、德國等國家或國際友城以青島為基地在華采購、運輸防疫物資。
二是凝心聚力,全方位助力“國際客廳”建設。邀請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等國家的駐華使節,我國前駐外大使策劃我市“國際客廳”建設和對外宣傳推介,助力“國際客廳”及時開業。發揮外事資源渠道優勢,與相關國家駐華使領館在“國際客廳”共同舉辦了文化、經貿交流活動,引起了國內外高度關注,提高了青島“國際客廳”知名度、擴大了影響力,促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其中包括我市與日本最大的金融實業綜合企業集團歐力士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
三是精心策劃,積極籌備重大外事活動。受疫情影響,原定于今年6月在青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推遲到了明年,但籌備工作并沒有停下步伐,今年市外辦作為我市牽頭部門,積極爭取并配合博鰲亞洲論壇舉辦了遠程籌備會議和視頻專家會,在線共享抗疫信息和經驗,展現了疫情下的青島擔當。按照中日雙方達成的共識,舉辦“中日新時代健康論壇”,利用博鰲平臺推動將青島打造成為中日健康領域合作基地。我市派出工作組參加了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向全球發出了明年健康大會的邀約。
四是另辟蹊徑,廣泛開展國際“云交往”。疫情期間,共組織開展與參與線上對話、國際會議、推介活動共20余場次。開通了我市與重點合作國家駐華大使館的視頻連線,就共同抗擊疫情及深化雙方合作達成多項共識。應邀參加了金磚國家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論壇線上會議,全面宣傳了青島的發展成就。協助上合示范區舉辦了“云聚上合,共謀發展”多國使節對話活動,共商疫情下的國際交流合作。
疫情中的外事為民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實施了一系列便民、惠民舉措,切實維護和保障好企業、市民的海外權益,努力實現“順順利利走出去,平平安安回家來”。
一是全力協助滯留海外的同胞回國。疫情發生后,包括青島市民在內的很多同胞滯留海外,歸國心切。對此,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對我市在境外的企業、留學生、華人華僑給予關注和保護,盡最大努力幫助更多同胞回國。積極對接配合我駐外使領館,全力做好10多架2000余人次海外同胞回國包機的協調服務工作;協助滯留迪拜、莫桑比克的35名船員平安回國,并順利拿到被拖欠工資;協助因疫情長時間滯留韓國仁川機場的船員輾轉回國。疫情以來共協調處置市民海外滯留、勞務糾紛、人身財產安全等事件52起。
二是全方位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深入開展外事服務進企業活動,赴我市功能區、產業園區、企業送服務、講政策、解難題。利用我省“拉美橋”平臺助力企業對接拉美市場,為企業提供政策、信息支持。協調為海爾、海信、青建等外向型企業在海外復工復產提供政策支持。落實人員國際往來“快捷通道”政策,幫助企業為必要來華人員辦理邀請函,共受理包括空客、大眾等企業在內的外國人來華邀請函申請1100余人次。在青島黃海足球隊保級關鍵時期,為多名外援發出邀請函并協助辦理簽證,確保及時入境參賽,助力保級成功。
三是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扒鄭u外事服務微平臺”于8月底正式上線,領事認證、APEC商務旅行卡等服務實現了“網上辦”“掌上辦”“零跑腿”,我市成為省內首個外事業務全程網辦城市。今年為符合條件的企業人士申辦APEC商務旅行卡148人次,持卡人可自由往來16個APEC經濟體,還包括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議)12個成員國,使出行成本進一步降低,拓展海外業務更加便捷。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意識到外事工作離廣大市民朋友的期盼還存在差距與不足,主要體現在服務全市中心工作的精準性還不高,外事為民工作的覆蓋面還不廣,對外交流合作的大外事格局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輸入風險、阻礙了人員往來、減緩了交流步伐,但決不會動搖我們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新的一年,外辦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民朋友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讓外事工作結出更多務實成果,回饋社會和廣大市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