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市國資委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化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勢,認真履行國企出資人國有資產監督職責,守護好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推動市屬企業改革發展。市屬企業彰顯國企擔當奮力抗疫情穩運行,堅持“國促民進”帶動促進全市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共同發展,做好民生服務保障,助力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一年來,很多熱心市民通過“三民”活動、“三我”活動、行風在線等平臺,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出的41條問題和建議目前已全部辦結,有些建議已納入市國資委工作計劃。在此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對國資國企的關心和支持,現將今年工作情況向各位市民代表匯報如下,請監督評議。
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市國資委迅速啟動國資系統“抗疫情穩運行”工作機制,水務集團、能源集團、城運控股集團等公共服務類企業在疫情期間全力保障城市供水、供電、供熱、通信和公共交通系統平穩運營。全市國企積極履行使命擔當,青島機場集團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市屬企業累計為抗疫一線捐款4680萬元;落實國家關于房租減免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共減免房租超過4.2億元,累計惠及個體工商戶、養老服務機構、民辦幼兒園9900戶。實施市屬企業常態化疫情防控“六穩六保”工作機制,到三月初復工率已達到99%,確保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穩定全市經濟大局。今年1-10月份,市屬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27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655.72億元,利潤總額383.6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05%、7.65%和16.83%,企穩回升態勢進一步鞏固。
一年來,市屬企業投身城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服務社會民生做出積極貢獻。11月20日,膠東國際機場空管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將于明年轉場運營,市民通過民航出行可以享受世界領先的4F級機場,將避免因廊橋數量不足而乘坐擺渡車登機的奔波。配套新機場轉場,地鐵一號線北段和八號線北段也將同步運營,通車總里程70公里,不僅使市民前往新機場更加便捷準時,更將加強青島北部城區與核心城區的聯動,促進全域統籌發展,屆時青島軌道交通通車總里程將超越香港,進入全國前十。11月1日,城運控股集團掛牌成立,公交集團和交運集團兩大公交運營企業強強聯合,將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交通服務。能源集團通過技術改造加強工業余熱和新能源的應用,僅此一項技術新增供熱覆蓋面積70萬平米,減少碳排放相當于4300噸標準煤,為青島的“藍天守護”工程作出貢獻。國信集團深耕海洋產業,承擔第二條海底隧道建設工程于十月底開工;全球首艘十萬噸級智慧漁業養殖工船簽約建造,將進一步豐富市民的餐桌。城投集團完成了“青島航空”股權收購,促成以城市命名的航空公司回歸青島。旅游集團整合“海底世界”優質旅游資源,構建“大旅游”格局邁出積極步伐。按照黨中央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部署,青島市對口幫扶貴州安順、甘肅隴南兩市,市屬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通過消費扶貧的形式幫扶產業項目和采購項目共計26個,涉及金額2697.5萬元;旅游集團在隴南投資的旅游項目帶動8個行政村1700名貧困人口脫貧。在助力我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中,21家市屬企業與全市經濟薄弱鎮結對幫扶,累計完成脫貧攻堅投資3.46億元;在突破平度萊西攻勢中,17家企業投資平度萊西兩市69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71.4億元。
一年來,市屬企業深化改革發展打造國際化產業品牌成效顯著。海爾卡奧斯平臺在工信部公布的全國工業互聯網榜單中位居首位,成為了全球工業轉型的標桿,這也是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最大底氣。海信集團持續加大國際化步伐,在今年國際貿易形勢多變的不利條件下,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逆勢增長4個百分點,達到了40%。青啤集團復工復產后僅用兩個多月就將疫情造成的損失全部搶回,前三季度盈利水平屢創新高,7月份股票市值超千億,達到上市27年來的最高峰。雙星集團實現了我市市屬企業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引進3家戰略投資者,加快完善以股東治理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向輪胎行業世界前十的目標邁進。澳柯瑪控股集團與國內知名專家團隊合作,加快布局集成電路產業,努力填補全省芯片產業空白。市屬企業資產證券化進程不斷加速,今年海發集團、國信集團為青島新增了三寶科技、百洋股份2戶上市公司;伴隨幾代市民成長的青食公司順利推進上市前期工作,將于明年成為新的上市公司。
一年來,以資本為紐帶,凝聚國資力量助力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全市國資國企系統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9月14日,習近平主席通過視頻方式與歐盟領導人會晤,倡導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健康發展,5天后的9月19日,市國資委與市南區共同舉辦了2020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英國前首相布朗、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視頻致辭,王清憲書記發表主旨演講,向歐洲宣示了青島開放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在促進國內大循環方面,市屬企業充分發揮“以資引資”“以商招商”平臺作用,共計合作設立19支基金,總規模達到572.1億元;在去年成功開展“央企青島四季行”的基礎上,今年克服疫情對招商引資工作的不利影響,成功舉辦上合“一帶一路”央企“國際客廳”網上招商發布會、2020“央企青島行”——走進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等活動,簽約合作項目57個,總投資1178億元,央企合作取得了新成效。我市積極引進駐青央企、省企和外地國企投資,成為我市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顯著貢獻,位于城陽區的中車四方生產的高鐵動車占全國運營總量的60%,生產的地鐵車輛占全國運營總量的25%,吸納就業人數超過1萬人;華潤集團旗下的萬象城、萬象匯和中糧集團旗下的大悅城,已經成為“青島購物”的代名詞;我們每天乘坐的地鐵,是由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建筑等央企的下屬單位參與建設;未來青島市的地標性建筑——膠東機場和海天中心,均是由中建八局承建;一汽大眾、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等駐青國企構筑了青島的汽車產業集群;青島是著名的海港城市、以港興市,董家口港區以及配套物流園區均是由中建筑港公司負責工程建設;山東港口集團運營青島港今年1-10月份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802萬噸,同比增長3.2%,在全國前5大港口中增幅最高。這些駐青央企、省企和外地國企,通過市國資委牽頭建立的駐青國企黨建研究會平臺聯結在一起,為青島的城市發展凝聚國企力量。我市已建立起全市國有經濟“大口徑”統計指標體系,據統計,青島區域內國資系統央企、省企和外地國企法人單位達831戶,資產總額8183億元,營業總收入5387億元,利潤總額198億元,上交稅費總額294億元。青島市國有經濟的“家底”更加厚實,市級、區市和外地國企總資產3.75萬億元;年營業收入1.14萬億元;年利潤總額670億元。
一年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國資系統廣大職工群眾共享國企改革發展成果。我市全面完成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協議簽定工作,各區市實際接收各級國有企業退休人員21.2萬人,占青島市戶籍人口總數的2.4%,既維護了退休職工利益,也為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市屬企業薪酬改革中,企業負責人薪酬以職工收入增長為基準,2019年市屬企業職工平均收入增長了8.8%,實現了“共享發展”。在11月24日召開的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來自青島市屬企業的4名干部職工獲得了“全國勞模”稱號。
一年來,加快推進國資監管職能轉變,管好資本放活企業取得明顯成效。市國資委出臺實施《推進“五減五加”實現國資監管職能轉變實施意見》和授權放權備案清單,落實出資人監管權、企業法人財產權、經營自主權,充分保障企業市場競爭主體地位。在4家市屬企業實施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在對市屬企業授權放權的基礎上,再對4家試點企業下放11項權限,有效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在今年市屬企業混改、解決股權劃轉歷史遺留問題、設立國有資本股權制投資基金等工作中,4戶試點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化國企薪酬管理“去行政化”改革,構建完善與任期相結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考核激勵機制,全面推進建立“總額管控、績效掛鉤、自主決策、考核備案”薪改管理創新機制,健全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
總結今年的工作,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在改革中繼續推進解決,主要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改革試點在優化公司管控模式、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依法合規加快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合作的機制平臺還不夠有效;混改企業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落實“三權”樹立股東治理理念還存在差距,亟需推進治理結構從國有獨資董事會管理型體制,向多元股東股份制治理模式轉型。
2021年市國資委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搶抓獲批國務院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歷史機遇,堅持將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作為工作主線,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市屬企業活力和效率四個方面取得新成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力爭主要效益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全面推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市屬企業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