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萬人參加“第一響應人”培訓,構建了智慧應急指揮體系,實現全市應急救援能力提升……一年來,市應急管理局不斷健全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防”“救”兩手抓實現雙提升,有力應對了各類災害事故,有效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1-10月份,全市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下降9%和1.9%,自然災害風險總體可控,安全生產事故大幅下降。
一是12萬人“第一響應人”培訓全民安全自救意識顯著提高。我市在全國率先普及“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證書培訓的先行先試城市,也得到全市市民的支持和肯定。今年,全市繼續加大“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培訓,共開展392場20265人參加, 累計已有12萬人參加“第一響應人”培訓。
通過培訓,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和意識得到全面提高,“第一響應人”已經成為國際帆船賽、馬拉松等大型活動賽事安全保障的配套項目,多次在大型活動中救助遇險和受傷人員,通過心肺復蘇、外傷救治等技能,為專業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治爭取了時間,提高了生命的存活率。在青島,“第一響應人”已經成為全市應急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突發意外等現場應急處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大形勢下,市應急管理局開創了企業安全培訓“互聯網+宣教”線上新模式。云答題、云課堂、云直播、云考試……萬人萬企同在線,安全宣教走進“云端”。開發的線上考試系統,嵌入“青島應急管理”官方微信公眾號中。要求全市三大高危和八大工貿行業企業從業關注微信公眾號,參加線上教育培訓模擬考試任務。
目前,全市企業從業人員共約30萬人(包括企業主要負責人2萬多)參加線上培訓考試。此外,還組織了有限空間安全作業等安全生產大講堂4期,企業從業人員約25多萬人在線觀看了培訓視頻,人均學習時長180分鐘,共答題190萬人次,大大提高了全市企業從業員工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
二是構建“智慧應急”指揮體系實現全市應急救援能力提升。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日益推進,大量的人、物、資金、信息等各類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的風險指數越來越高。市應急管理局借鑒國內先進城市典型經驗,構建“智慧應急”指揮體系,實現全市應急救援能力大提升。
突出智慧監測預警。建設重大風險的監測預警系統,全市所有危化品重大危險源全部實現在線監測、預警預報到崗、到人;利用慧眼衛星遙感對全市森林火災實施24小時觀測,微小火源也能及時報警并提供警戒技術支持,全年監測火災報警627次;完善地震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全年精準監測地震150次。
啟動智慧輔助決策。啟動了應急指揮調度系統建設,開發了相關專用研判模塊,今年利用“防汛抗旱”專用系統對全市汛期的風險研判和指揮調度提供救援指揮支撐,利用“森林火災”專用系統解決了火災的預警決策。
實施智慧監管執法。利用安監云平臺和執法平臺,全年共檢查生產經營單位8583家,出動執法人員25749次,排查安全隱患并提出整改建議15000余條。辨識安全風險1萬7千余條,其中重大風險26條,較大風險2412條。
夯實智慧救援實戰。初步建成全市指揮體系,構建了指揮中心、現場指揮部,手持終端等一體化信息支撐系統,實現橫向部門業務協同,縱向與區市實時聯動,在業務方面技術支撐的立體交互實戰系統。
“智慧應急”的建成,進一步完善了風險研判、應急決策、協同處置等全過程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實現各類安全風險和災害事故的綜合監測預警,整體提升我市的城市重大風險防范和救援水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