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圍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推動我市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抓疫情防控不放松,推動防控措施落實落細。把抓好住建領域疫情防控當做今年開局頭等大事,全力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全市2300余個建設工地、540余家售樓處、2500余家經紀機構均嚴格落實防控措施,30.5萬建設施工人員未發生一起疫情。全市3900多個物業項目扎實開展疫情防控工作,11萬物業人員長期堅守在防控一線,有效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筑牢了疫情防控安全防線。
(二)抓服務企業不懈怠,支持復工復產有序展開。一是強化幫扶企業具體措施。出臺延期繳納配套費、調整預售條件等一系列惠企措施。鼓勵建筑業企業以保險形式繳納各類保證金,今年以來累計盤活企業資金44.5億元。對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依申請返還商品房預售款重點監管資金,累計撥付資金金額達1077億元。8家建筑業企業入選全省建筑業30強,數量位居全省首位。二是全力保障市場穩定運行。在全省率先發布建設工程造價調整指導政策。統籌調度215家重要建材企業生產運行,緊急上線“建采鏈”采購平臺,保障原材料及產品供銷。制定出臺《應對疫情影響加快項目審批促進投資增長的四條措施》《關于深化施工圖審查改革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進一步簡化重點建設項目開工條件,優先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推進施工圖審查改革,推動投資加快落地轉化。三是堅決筑牢安全質量防線。深入開展城市建設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推進住宅工程“滲漏、開裂”專項治理兩大行動,今年以來安全生產態勢平穩,建筑工程質量有效受控。
(三)抓經濟發展不動搖,全力保障經濟平穩運行。一是堅持頂格推進“雙招雙引”。 堅持開門洽談、敲門招商,頂格推進“雙招雙引”,促成一批“中字頭”行業領軍企業落戶青島,累計簽約項目總投資額500多億元。二是建筑業發展穩中提質。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建筑業產值1910.2億元,同比增長5.1%;1—10月建設行業實現稅收374.1億元,占全市稅收總收入25.2%。三是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制及房地產發展長效機制。1—11月全市一、二手住房成交額2357億元,同比增長15.7%。
(四)抓民生改善不停頓,用心辦好重點民生實事。一是在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上再加力。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005套,新增公共租賃住房5606戶,已確定人才住房建設和籌集房源約9.6萬套/間;我市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二是在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上再加力。開工改造老舊小區項目111個,建筑面積226萬平方米。啟動棚戶區改造2.7萬套(戶)。開工節能保暖改造532萬平方米,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51部,正在推進136部。三是在解決重點民生難題上再加力。深入開展住宅小區、房屋產權等管理服務提升行動,圍繞“交房即辦證”成功開展全市首個新建物業(商品房)交付試點,圍繞“先驗房后收房”在全省率先打造樣板項目,出臺新建商品房全裝修管理制度、新建商品住宅交付流程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新政策舉措,持續有效化解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
(五)抓城市建設不斷檔,持續改善城市環境品質。一是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年內可實現主線貫通;膠州灣第二隧道、環灣路與長沙路立交工程開工建設;已打通未貫通道路13條,正在實施的12條道路打通工程年底完工。二是持續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建成公共停車場主體施工項目28個,新增泊位9100余個;完成海綿城市建設30平方公里、地下管廊25公里,爭取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優秀試點獎勵資金1.2億元;完成57條市政道路整治提升。開工建設城市供熱配套面積634.2萬平方米;開工天然氣管網245公里,完成儲氣能力7602.4萬立方米,超額完成省年度考核目標。
(六)抓村鎮建設不止步,全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一是全面開展農村危、廁、暖 “三改”。提前全部完成全市56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推進農村改廁規范升級,新增改廁管護服務站100個、糞污處理設施61處,300戶以上自然村農村公廁實現全覆蓋。因地制宜開展農村清潔取暖建設,新增清潔取暖改造9.2萬戶。二是扎實做好垃圾分類和美麗村居建設。100個村莊(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示范村達標創建,5439個村莊(社區)已開展垃圾分類,覆蓋率為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高水平完成十個美麗村居省級試點建設任務,打造魯派民居新范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