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名稱:市科技局 主要負責人:呂鵬 聯系人:張心怡 聯系電話:85911339
類別 |
序號 |
目標名稱 |
目標內容 |
重點目標 |
1 |
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培育 |
壯大科技企業隊伍,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總數突破4000家。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培育行動,新增上市高新技術企業3家,總數達26家。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認定建設各級技術創新中心150家。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聚焦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等領域,組織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強化重點項目招引,著力引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等具有較高行業影響力的科技項目。完成聲智科技、創澤機器人項目落地簽約。 |
2 |
加快高端創新平臺建設 |
推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入列工作,完成超算升級項目核心設備組裝調試,完成冷凍電鏡整套聯合測試,爭取電鏡中心運行投用。推動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爭取大科學中心年內投入運行。完成市政府與北京建工集團簽約,推進智能建造中心建設。完成市科技局與中科院理化所簽約,推進青島未來大健康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加快醫療人工智能科創基地、生物醫藥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及產業基地、青島航空技術產業創新基地建設。建設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在細分領域布局設立專業分中心。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出臺新型研發機構管理辦法,爭取一批單位獲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備案。 | |
3 |
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支撐 |
強化與中電信方舟合作,參股中電信智慧互聯產業投資基金,推進設立北方基金。推動科創母基金健康運作,聚焦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先進制造和生命科學等重點方向,吸引戰略投資機構參股成立子基金并直投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積極推廣各類科技金融產品,大力發展以創業投資為核心的投保貸聯動業務,落實對投資、信貸、保險等機構的補貼政策,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啟動第二批科技金融特派員招募培訓,深化金企融資對接,擴大服務對象范圍和數量,拓展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間對接渠道。 | |
4 |
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
修訂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團隊、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細則,出臺市級離岸創新基地管理辦法,打造海外人才項目承接轉化新平臺,提升海外高端人才吸引集聚能力。加強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引進和培養,做好組織推薦,負責的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人選入選數量等考核指標保持全省前列。鼓勵引導高校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積極爭取外國高端人才R字簽證確認函審發權限下放。在上合示范區、自貿區青島片區等外籍人才集聚地區設立來青工作外籍人才服務專窗,提高外籍人才服務效能。 | |
5 |
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
籌建中日科學城,導入日本科技和產業資源,打造中日科技合作和日本尖端技術在中國轉移轉化的國際創新生態圈。籌建中德青年科學院,搭建中德科技交流合作和成果轉化平臺。促進與上合組織國家及“一帶一路”國家交流合作,加快推進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和“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強化各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管理。修訂國際科技合作專項補助政策,鼓勵企業、高校院所建立海外研發中心、聯合研發機構等。積極組織企業、院所承擔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進一步拓寬國際科技合作渠道。強化統籌謀劃,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研究。 | |
6 |
提高科技支持民生改善能力 |
重點在醫療衛生、農業科技、城市發展領域實施科技惠民示范引導。提升醫療衛生技術水平,加強應對新冠病毒應急技術攻關,支持實施平度、萊西新生兒遺傳基因篩查。圍繞地方多發病等開展西醫臨床、公共衛生、中醫藥、康復與醫養結合等科技創新,培育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組織開展原創藥物、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高端醫學成像設備等產業化開發。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組織開展作物育種、疫病防控、智慧農機等技術攻關。新組織認定一批農業科技特派員,實現總數達到900人以上。加強節能環保、公共安全等領域科技支撐,布局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改良、化工園區安全等一批示范工程。 | |
7 |
加強科技創新統籌謀劃 |
深化科技引領城建設,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制定《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作戰方案2.0版》。成立科技創新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加強對戰略、規劃、政策及重大項目的決策咨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突出國際化特色,編制《青島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實施方案(2020-2025年)》。整合科技支持政策,出臺科技創新若干財政支持政策,既精準發力科技引領城建設,也兼顧其它攻勢,進一步放大科技資金使用效益。強化科技監督與績效評估,出臺《青島市科技計劃項目驗收管理暫行辦法》《青島市科技監督和評估工作方案》,規范監督流程,強化第三方獨立監督,優化評估體系。升級科技大數據平臺,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共享的科技創新大數據庫,輔助科學決策。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完成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年度增長目標。 | |
創優目標 |
1 |
提升創新創業生態能級 |
聚焦產業孵化、企業培育,加快推動華夏基石、創業黑馬、春光里等國內著名平臺機構在青落地發展。充分發揮平臺機構的市場鏈接和要素集聚作用,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高成長企業區域總部和科技初創企業30家以上,著力推進工業互聯網教育培訓、中國智谷建設等,為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提供有力支撐。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建設離岸(異地)孵化器,依托專業機構在深圳、北京建設2-3家異地孵化器,布局韓國、日本、意大利等建設2-3家海外離岸孵化基地,融入全球創新孵化網絡。結合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國際客廳建設等,組織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中日韓創客活動等系列重大活動,打造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活動品牌。 強化科技宣傳,講好科技故事,樹立科技典型,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氛圍。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深圳市。達到國內領先。 |
2 |
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
圍繞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組建半島科創聯盟,按照“聯盟+公司”的市場化運營方式,平臺化聚合創新資源,互聯網化精準對接服務,打造具有青島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建立“局校會商”機制,聚焦工業互聯網學院建設、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技術轉移課程設置、產業教授職稱評定等方面,落實中央“破四唯”精神,探索推動高校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和實踐路徑,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發展能力。 深化與中科院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合作,積極爭取航空輪胎等重大項目在青落地轉化。 標桿城市及標桿值:省內首創舉措。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