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85項重點攻堅任務全部完成,9項“制高點”工作成效顯著,農業農村經濟全面復蘇回升。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334.7億元,同比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3元,同比增長11.6%。中國國際農機展、全國智慧農業發展論壇、全國“三夏”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等在我市召開,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會議、全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會議推廣我市經驗。膠州市獲批省鄉村振興政策改革集成試點,萊西市獲批省級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縣。黃島藍莓成功創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省推廣我市先進典型23篇,《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省級以上媒體宣傳我市經驗30余次。
一、聚焦高質高效,推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圍繞讓市民吃得好、讓農民有錢賺,穩定糧袋子、豐富菜籃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持續提升農業的質量效益。一是抓要害提產能。突出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新建高標準農田34萬畝,建設種業領域市級技術創新中心8家,打贏了30年來最嚴重的小麥條銹病防控阻擊戰,夏糧總產143萬噸、創15年來新高。發布主推技術30項,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89.5%、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糧食、蔬菜、肉蛋奶總產300萬噸、600萬噸、100萬噸以上,重要農產品綜合保障能力全國同類城市領先。二是抓項目增效益。大力實施農業項目落地年,在建鄉村振興重點項目51個、完成投資80億元,預計一產固投增長20%。全市累計培育農業新“金花”企業20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333家。1個村莊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4個鎮入選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50多萬小農戶通過“規模經營+項目”“龍頭企業+訂單”等模式步入致富增收快車道。三是抓園區促融合。以農業園區為抓手,開展“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全產業鏈開發,建設1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數字農業產業園、27個農業產業強鎮和38個田園綜合體,組織首屆“青島農品”直播帶貨網紅大賽,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1565億元,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突破80億元。浩豐智慧農業大腦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優秀案例。四是抓質量創品牌。建立健全從田頭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堅決守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完成農獸藥殘留快速檢測44萬批次,農畜產品定量檢測8230批次,查辦涉農違法案件914起,地產農產品合格率達到99.7%以上,走在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以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為載體,打造智慧畜牧、智慧農安等應用場景,建立“四級三聯”矩陣式網格化監管體系,全市5513家生產企業等市場主體、1675家農藥經營企業、84家檢測站點等全部納入監管平臺,智能化護航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新“三品一標”培育行動,全市地標農產品達到54個,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青島農品”連續兩年進入中國區域公用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二、聚焦宜居宜業,創造高品質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圍繞讓農民過上像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增添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一是深化美麗鄉村創建。堅持片區化規劃、景區化提升思路,推進美麗鄉村三級聯創,促進美麗鄉村、美麗產業、美麗經濟“三美”共榮,全市打造美麗鄉村示范片區10個,建成市級以上美麗鄉村400個,評選“青島美麗鄉村打卡地”“青島最具人氣鄉旅觀光園”,成為美麗青島新名牌。即墨嵐前嶺村、黃島達尼村、萊西河崖村等17個村莊獲評首批省級景區化村莊。二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發起“春夏行動”“秋冬戰役”等,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65.5萬噸、農業生產廢棄物18萬噸。緊盯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難點痛點問題,協同有關單位統籌推進廁所革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八大攻堅戰,全市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清潔村莊創建實現全覆蓋,嶗山區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三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落實《青島市農業廢棄物管理暫行辦法》,從源頭上對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等七類農業廢棄物一并規范管理。實施節水、節肥、節藥和綜合治理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農膜與農藥包裝廢棄物的“三節三治”行動,推進即墨、膠州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推廣使用國家標準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農用地膜,遴選出適合我市畜禽糞便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十種模式”,全市累計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98萬畝,化肥農藥施用總量連續5年實現負增長,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國可降解地膜示范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三、聚焦富裕富足,促進高水平增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圍繞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深化農村改革,強化要素支撐,充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一是打好有效銜接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設立5年過渡期,爭取各級資金4.26億元,實施各類銜接項目183個,全市“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續鞏固。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認定動態監測幫扶戶74戶、148人,全市無返貧致貧問題發生。二是打好改革賦權牌。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90多萬農戶、近500萬畝土地“確實權、頒鐵證”。在2個區(市)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國家試點,充分保障農民土地財產權益。全市規模經營土地流轉達到200萬畝,農民流轉收入12億元以上。指導平度市做好國家級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在22個試點村莊開展資格權認定。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統籌中央和市級資金5500萬元,通過抱團項目助力110個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超過20萬元。三是打好金融支農牌。拓寬鄉村振興資金投入渠道,成立首支市級引導基金參股的現代農業股權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22.5億元。在全國首創“政策性擔保平臺+農業核心企業+中小供應商”非融資擔保模式,全市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累計服務農業經營主體4400多戶,在保金額16億元。打造鄉村振興“金融寶”2.0版,助力120多個鄉村振興項目申請獲批銀行貸款(授信)、總金額達到30多億元。全市整合涉農資金36.28億元,比2020年同口徑增加1.91億元。四是打好營商環境優化牌。開展涉農職稱“民企直評”,新增新型職業農民副高級、正高級職稱評審,評選青島市鄉村振興英才10個并給予獎勵,鄉村人才成長成才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用心為民辦實事,將農民培訓、狂犬病免疫列入市辦實事,共開展農民技能培訓2萬余人,免疫犬只26.1萬只。積極履行法治建設主體責任,對內嚴格落實學法制度和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等決策程序,對外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職。
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十四五”開門紅。截至目前,我局共收到“三民”活動、政務熱線反映的意見建議2092條,全部作為重點任務按期辦結,市民對辦理情況表示滿意。但是,對標先進地區,我市在農業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農民全面發展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們將錨定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目標,以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生活品質化、城鄉要素配置均衡化、工作機制長效化為五大突破點,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