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是市民營經濟局組建的第三年,作為全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綜合協調服務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體市民和廣大民營企業支持下,持續用心、用情、用力,在財稅扶持、融資促進、載體建設、市場開拓、權益保障等方面強化服務企業力度,打造并迭代升級企業服務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和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意創造,大力培育“四新”經濟市場主體,營造讓民營企業家在青島投資放心、生活舒心、發展順心的良好生態。
一、創示范、提能力,優體系、促發展,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積極打造示范城市創建平臺。在全市組織開展了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并與壯大民營經濟攻勢相融合,總結提煉出一批引領性制度創新經驗,持續打造我國北方民營經濟發展新典范。作為首批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青島受邀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向全國介紹推廣青島經驗與做法。二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以市人大立法形式確定11月1日為青島企業家日,組織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和舉辦民企成就圖片展等系列活動,以城市名義向企業家致敬。同時,確定聘請27名優秀企業家為首批城市發展經濟顧問,充分發揮企業家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專業化作用。三是支持企業創意創新。舉辦四場民營經濟創意會,發布總投資近380億元的10個創意項目,深圳通用互聯、家哇云、三力本諾、鼎新陽光和青松資本創意項目先后落地實施,并推動成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青島市碳中和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刊發了有關做法。
二、謀創意、求創新,換賽道、促升級,為企業打通階梯式上升通道
一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今年共有5家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3家企業入圍山東民營企業100強,28家企業入選省民營創新百強和創新潛力百強。今年,青島民營企業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企業增加4家,總數達到17家。二是做專制造業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突出“實體經濟”根基和技術創新,在制造業領域中打造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金字塔式成長賽道,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創新企業開天辟地的發展生態。今年以來,我市共培育認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5099家,總量同比增長92.4%;獲評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達97家,數量位居副省級城市第四位。共有1159家企業申報2021年小微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同比增長80.24%。三是啟動“新經濟”培育賽道。突出新模式、新業態產業鏈條,在“新經濟”領域中打造了雛鷹-瞪羚-獨角獸階梯式培育賽道,以市政府名義舉辦第三屆全球獨角獸500強大會和新經濟高成長企業發展論壇、“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大賽等高規格會展、大賽活動,有力推動了高成長企業多資本、多鏈條培育發展。13家企業入選“2021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入選企業數量位居中國城市第五、北方城市第二。四是推進服務體系建設。編制印發《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服務導航(2021)》,40個小企業產業園和52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列入滾動培育計劃,努力打造中小企業服務生態圈。截至2021年12月,我市共有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9個、省級27個,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5個、省級9個。
三、送政策、辦實事,保供給、解難題,為企業排憂解難
一是完善“青島政策通”平臺。在一期方便“人找政策”、二期做到“政策找人”的基礎上,三期聚焦政策兌現、加大迭代升級,全面實現了財政惠企資金兌現的全流程服務,預計每年實現500項政策線上申報,涉及惠企資金約100億元。平臺瀏覽量超147萬次,向初創企業發送短信逾65萬條,被國家工信部列入全國十五個中小企業服務典型案例。二是組織政策宣講。組織開展了“項目落地年”政策宣講活動,并組建青島市企業政策服務專員隊伍,首批聘任290人,先后開展31場線上線下宣講,總參與人次超過100萬。三是出實招為企業辦實事。上線“我為企業辦實事”服務平臺,開展活動超過500場次、服務企業近30萬家次。同時,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在十大重點領域開展“普惠金融青島行”“滿天星計劃”等具體服務活動,共開展服務活動318場次,線上參與活動人數超83.5萬人次。四是強化要素供給。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為306家次企業提供轉貸資金59.59億元。同時,聯合有關部門開展高成長企業用地調研,推動出臺了我市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若干土地規劃政策,支持企業優質投資項目落地見效。五是強化企業維權。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訴求渠道,今年以來累計分流轉辦“市委書記信箱”民營企業來件103件、辦結103件,辦結率100%。同時,幫助23家次企業清理欠款3844.49萬元。
四、增信心、定規劃,抓項目、促扎根,全力保障利好政策落地
一是增強發展信心。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民營企業黨建工作巡禮融媒體訪談活動,引導民營中小企業以史為鑒、增強信心。二是擘畫發展藍圖。高效編制《青島市“十四五”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引領全市民營和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跨越發展。同時,在全國出臺首個《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為推動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三是積極打造民企人才成長平臺。依托民企大學舉辦3場專題研修班,2場高質量發展講堂,10場線上直播講座。推出了100門課程和1000個免費學習賬號,并開展工業互聯網賦能對標等專題活動,服務企業3.5萬人。四是強化項目落地。堅持市場邏輯、用活資本力量,會同各區市共引進中國500強、民營500強、行業百強投資項目52個,新增獨角獸投資項目5個,引進民企總投資過億元“十強”產業項目161個。五是高水平引導企業走出去。組織策劃中日隱形冠軍企業對接洽談會,積極推進“一帶一路”(青島)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創新組織了2021青島中小企業國際采購暨合作洽談會·云上展洽會,揭牌成立“青島市民營中小企業駐長三角地區協同創新中心”,深化青深、青滬企業創新創業聯動,全方位對接上海、深圳等地等資源。
截至10月,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89.5萬戶,同比增長9.8%;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0.5%,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60%;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4648.5億元,同比增長40.6%;全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29萬人,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的87.8%。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已成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今年以來,通過“三我”活動、政務熱線、建議提案等途徑收集到市民、企業意見建議150余個,已逐項落實,全部按期辦理完畢。
一年來,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標先進城市,對標廣大市民和民營中小企業的期望,我們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與先進城市相比,我市民營龍頭企業、上市企業數量相差較大;缺少頭部企業引領,缺乏技術含量高、帶動效應強、市場規模大的項目;民營中小企業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亟待解決等。
新的一年,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將貫徹落實國務院、工信部紓困幫扶工作要求和省、市決策部署,以實施首批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工程為發展主線,健全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機制,升級民營經濟服務平臺,全面推動我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