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是審計工作的根本目標。一年來,市審計局聚焦市民關切,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開展審計項目91個,促進增收節支8.39億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12.73億元,審減投資4.5億元,促進市政府及被審計單位出臺制度措施81項,移送案件線索和處理事項51件,有關主管部門對26名人員作出處理,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群眾辦實事52件。全市固體廢棄物處置績效情況審計等2個項目獲評全省審計機關優秀審計項目一等獎;“青島公共投資大數據審計平臺”獲第一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大賽一等獎;1名同志被表彰為“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一、聚焦群眾關切,為民執審辦實事
立足民生審計,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持續用心用情用力,推動織密織牢民生福祉“保障網”。
一是緊盯就業“生存線”。開展促進就業優先政策落實情況專項審計調查,揭示“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研究提出促進就業政策精準落實、資金高效使用的審計建議,促進相關部門修訂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實施意見等6項利民制度,助力搭建青島市就業援助公共服務平臺,更好地為失業人員精準服務。
二是守好醫療“防火墻”。開展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審計,收回違規支付的醫?;?03萬元,督促上解醫?;?.2億元;推動醫保經辦機構將52種中藥飲片納入醫保結算,動態調整3種注射液限定支付范圍,指導各定點醫療機構及時配備使用國家談判藥品,惠及全市800余萬參保職工和居民。關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促進部分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到位,加快撥付基層醫療機構結算周轉金245萬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基層醫療服務保障水平提升,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是護牢百姓“養老錢”。開展養老保險基金審計,查出部分低保人員及重殘人員未享受政府代繳政策等問題,督促對未參保人員逐一核查,將181名低保人員、717名重度殘疾人員全部納入居民養老保險保障范圍,并按規定代繳居民養老保險。在全市范圍對困難群體人員信息與參保信息重新比對核查,確保困難人員“應保盡保”。
四是助力鄉村“開新局”。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產業發展等開展鄉村振興審計,發現清潔取暖改造補貼資金發放不到位、農田管護不到位等問題,督促相關單位將1871戶農民的356.78萬元清潔取暖補貼發放到位,推動出臺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改廁后續管護等制度,維護群眾利益。
五是聚焦供熱“暖民心”。把群眾冷暖系在心上,對亞行貸款智能低碳區域能源系統改擴建審計整改“回頭看”,密切關注清潔能源供熱情況,圍繞供熱質量、時間節點、環境影響等方面,選取7個社區走住處、聽意見、問期盼,發放調查問卷280份,分類整理意見建議181項,督促入戶服務281次,整改隱患65處。截至目前,亞行貸款清潔能源供熱項目已新建清潔能源供熱站35個,完成集中熱源煤改氣6個,實現清潔能源供熱面積4194萬平方米,惠及居民51萬戶。
二、服務保障大局,護航政策促發展
市委市政府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里;政策在哪里出現“梗阻”,審計就把監督重點放在哪里,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促進政策紅利充分釋放。緊緊圍繞“六穩”“六?!薄⒏哔|量發展、財政直達資金等方面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跟蹤審計,促進發放財政補貼487.7萬元、小微企業獲得稅收優惠7.67萬元、出臺制度?20項,推動部分區市通過建立產業招商項目平臺、領軍企業培育機制等措施推進改革任務。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44項,密切關注上級決策部署、重要任務推進和效果等,助推領導干部依法主動有效作為,開啟發展“加速度”。
二是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開展推進審批提速增效和營商環境優化情況審計,重點關注提升企業便利化水平、加快流程再造改革、“互聯網+監管”系統推廣運用等情況,推動17項市級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市民中心集中辦理,“AI智能一窗”可辦事項由155項增加至168項;推動有關區市完善“自助終端服務區”,建立市區聯動辦理機制,增加試點行業等措施推進“一業一證”改革;促進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總體實現網上辦理,有關區市退還多收取的小微企業不動產登記費3.02萬元等。開展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政策落實情況專項審計調查,促進影視產業獎補資金3489.31萬元、郵輪扶持配套資金630多萬元撥付到位,推動全市新一輪文化創意、旅游、郵輪和影視產業政策出臺,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共促進被審計單位向市場主體清理支付工程款2.91億元,市場主體獲得感持續增強。
三是保障“項目落地年”重點項目高效推進。將700多個重點項目推進情況一次性納入審計視野,及時揭示部分項目推進緩慢、服務設施配套不及時等問題。首次全方位關注“項目落地年”信息系統支撐情況,涉及11個全市性大型政務信息系統,助力重點項目早落地、快推進、早見效。圍繞地鐵、公路建設及養護、中小學基礎設施等方面開展審計,促進收繳地鐵建設資金9.6億元,促進建立公路路面舊料循環利用監督機制和公路建設資金保障機制,推動13所中小學校校舍產權登記不動產權證辦理完成。
四是推動財政管理提質增效。在對市級一級預算單位數據全覆蓋審計分析的基礎上,對15個部門單位及其28個所屬單位開展現場審計,對6個部門單位延伸核查,督促清收沉淀資金7.11億元,促進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政府購買城市公交服務實施方案,加強公交運營補貼資金預算管理,促進財政資金規范高效使用。
三、推進審計創新,深化監督促改革
深入開展“改革創新推進年”活動,推進審計理念、思路、方法等創新,爭取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發揮“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一是更加突出改革創新。與市委政研室、市檢察院、市科技局、市政府辦公廳等建立交流合作機制,為謀劃大局提供決策參考。更加注重分析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和制度漏洞,向市委市政府報送審計專報和綜合性報告44篇,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28篇次,促進財政等部門開展政府引導基金績效評價、完善評價結果與管理費掛鉤機制,加強各類政府性資金統籌銜接,更好保障民生;促進交通等主管部門加強項目管理,督促建設單位認真履行質量、造價和后續管理等方面職責,形成項目建設管理閉環機制。
二是更加突出審計整改。與政府督查部門完善聯動工作機制,約談被審計單位人員7次。編寫審計整改指引,提出整改建議,下達29份審計整改督辦函,對未整改到位問題持續跟蹤。在全市開展2018年以來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促進整改問題170余個,推動上繳財政資金4.98億元、完善制度辦法7項。首次對16家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工程造價審計報告進行專項核查,促進挽回經濟損失1018萬元。審計整改經驗做法在全省審計整改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
三是更加突出“智慧審計”。建設審計數據分析團隊,加大數字化審計力度,全省金審工程三期項目建設現場交流研討在青島舉行。率先建成國內首個重點項目審計監督服務平臺——青島市重點項目智慧審計系統,查處多起圍標串標問題,移送公安部門處理,促進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促進節省國有建設資金430余萬元。創建企業大數據審計平臺,借助大數據對企業生產經營等數據關聯分析,促進國企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我們積極回應群眾訴求,用心聽取意見建議,認真落實人大審議意見議案、政協提案,累計辦理政務服務熱線、政府信箱意見建議96件。對群眾的意見建議,我們全部按期辦復并落實到工作中,確保群眾訴求及時有效解決。
一年來,我們以實際行動回報市民厚愛,但與群眾期待相比仍有一些不足。如,從宏觀層面更好促進決策部署落實等方面有待加強,民生審計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等等。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民生領域,聚焦重大政策、重點資金、重點項目落地,充分發揮審計監督服務保障作用,持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審計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