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一年來,市供銷社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供銷社事業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構建日用品、農產品、農資、社會化服務“縱到底、橫到邊、緊密銜接、高效運行”的“四大體系”,探索出一條以“四大體系”推動供銷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預計全年銷售總額187.6億元,利潤5700萬元。我市工作得到全國總社高度肯定,有關工作經驗在全國、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推廣。
一、圍繞健全高效,構建“龍頭帶動、布局合理”的日用品銷售體系
(一)培植龍頭企業。以佳世客為龍頭,推進“地市級”日用品大型購物中心建設,在省內建設運營7處大型購物中心,預計全年日用品銷售總額23億元。以利客來為龍頭,推進“縣鄉級”日用品經營網絡建設,發展城郊自營店41處,預計全年銷售總額68億元,穩居我市日用品銷售前列,經營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資產規模和實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兩大日用品銷售企業均納入我市糧食應急供應網點。
(二)創新便民社區店模式。在西海岸新區建成運營“社區生鮮店”109余處,經營600多個日用品品種,同樣品質商品比一般市場價格普遍便宜1-2成。
(三)暢通日用品流通體系。引進山東供銷供應鏈管理公司,在西海岸新區試點開展聯采分銷等模式,逐步實現日用消費品統倉統配,推進區鎮村三級商貿流通網絡建設,“一點多能、一網多用、上下貫通、綜合服務”的農村現代商貿流通服務網絡初步建成。
二、聚焦農產品銷售,構建“平臺多元、渠道多樣”的農產品流通體系
(一)建設大型農批市場。投資20億元的中國供銷青島平度農產品物流園項目一期、投資50億元的中國供銷北方國際智慧物流港項目一期建成開業,項目二期列入全省重點工程,先后兩次被中央電視臺報道。兩個市場全部投產運營后,年交易量將達300萬噸、交易額200億元,進一步凸顯我市農產品流通體系“主力軍”作用。
(二)發展農產品銷售企業和項目。青島薈澤農產品公司預計銷售各類農產品25萬噸、銷售額超過5億元,被列為全市唯一糧食應急配送中心。大力推進農產品工業化項目,“中餐工業化”“中央廚房”“農產品深加工”等多個項目先后啟動,可供應全市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滿足50萬人用餐需求,緩解了農產品難賣問題,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促進農產品產銷銜接。結合全省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工作部署,再次牽頭舉辦第二屆膠東經濟圈供銷農產品展銷會,達成采購意向4000余萬元。探索開展農產品直供直銷模式,大力推進農超、農社、農企、農批對接,壓縮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架起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的“直通車”。指導和支持我市涉農企業搭上全國供銷總社“832平臺”“供銷e家”“益農信息社網”等互聯網快車,大力推廣“直播帶貨”“網紅推廣”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網絡銷售模式,拓展農產品流通體系。
三、圍繞糧食安全,構建“保障生產、提質增效”的農資流通體系
(一)抓銷售渠道,保障農資市場供給。今年連日降雨給我市“秋冬種”生產造成了不良影響,針對這種實際情況,嚴把進貨渠道關,探索帶量集采。堅持讓利于民、保價穩供,系統內農藥化肥零售價格低于當前市場批發價格,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積極性。預計全年銷售化肥24萬噸、農藥3700噸、農膜2200噸,農資流通主渠道地位進一步鞏固。
(二)抓三級網絡,保障農資流通。對現有倉配中心、商超、便利店等配送設施進行標準化改造和升級,依托區市供銷社供應鏈、農產品、農服公司等和區市商貿流通龍頭企業,以聯采分銷為切入點,加快建設完善區域綜合集配中心、鄉鎮綜合服務站、村級綜合服務社,構建以區市配送為主體、鄉鎮周轉為補充、村級服務為基礎的三級農用物資流通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已試點建成運營縣域集配中心2處、鄉鎮周轉點6處,村級服務中心16處,全力保障我市農資供應。
(三)抓專項行動,保障農資質量。為平抑農資價格,確保農資質量,聯合有關部門開展“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專項行動”,連續17年實現“零投訴”。
四、圍繞服務提升,構建“形式多樣、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加快為農服務主體建設。會同市委組織部,深入開展黨建帶社建、社村共建,不斷深化拓展“萊西經驗”,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123個,共建村(社區)132個。打造“一站式”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實現服務領域向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全方位延伸,在重點農業鄉鎮建成“前廳+后院”為農服務中心19處,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二)創新為農服務形式內容。發展農村電商,預計全年網上銷售額超過4.5億元。開展“農民大講堂”,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進城務工人員1800人次。創新開展“融合式養老”服務模式,建設運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驛站)104處,服務覆蓋西海岸新區的13個鎮街、630多個村莊,可滿足10萬名農村老人養老需求,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三)提升為農服務水平質量。針對農民進城打工,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土地撂荒日益嚴重等問題,發揮植根基層、服務三農優勢,大力推廣“農村基層黨組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組織分散農戶規模化+供銷社提供全程土地托管等社會化服務”模式,累計開展土地全托管15.6萬畝、農業社會化服務154萬畝次,有效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難題。發揮供銷普惠農機龍頭帶動作用,探索“海爾卡奧斯+智慧農業”發展新模式。培育壯大“沽河兩岸”“即供”等10多個優質農產品品牌,有力提高了我市農產品知名度及附加值。
一年來,我們牢記為農服務初心使命,全面做好巡察反饋問題整治,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經濟社會、內部治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但對標對表市委市政府的期望要求、廣大市民的期盼希望還有不小的差距,綜合服務實力不強、服務水平不高的問題仍然突出。在新的一年,市供銷社將緊扣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發揮服務三農“國家隊”和“主力軍”“兩大作用”,圍繞構建日用品、農產品、農資、社會化服務“四大體系”,實施黨建引領、改革強社、服務立社、夯基建社、以企興社等“五大路徑”,推動實現全市供銷社系統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