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上半年,市民營經濟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作風能力提升年”為工作主線,深入落實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樹牢市場化、法治化意識,以平臺思維、生態思維開展工作,持續推進壯大民營經濟計劃,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全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呈現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現將上半年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是民營經濟指標逆勢上揚。在今年疫情突襲情況下,全市民營經濟展示出強勁的發展韌性,為全市經濟“開門穩、開門紅”貢獻了重要力量。1-5月,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0.9%,高于全國6.8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實現稅收396.9億元,占比60.4%;民營企業進出口2268.3億元,同比增長9%,占比66.9%;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12.1萬人,占比86.8%。截至5月末,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96.6萬戶,同比增長6.3%。
二是改革創新展現“青島樣板”。深化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為民營企業增信、鼓勁。舉辦2022年首季民營經濟創意會,發布《青島新消費企業研究報告》,打造民營經濟發展的“青島樣板”成為青島市唯一入選的省改革試點成果,國務院中小企業領導小組刊發專刊簡報報道我市“我與企業共成長”情況。《設立“青島企業家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生態》獲評2021年全市十大優秀制度創新成果。在2021年度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中,我市綜合排名居北方城市第3位、全國第11位,較上年提升6個位次。
三是幫扶政策實現強力落地。創新搭建“青島政策通”一站式政策服務平臺,平臺累計瀏覽量突破375萬次,匯集政策信息近2萬條,6600余家企業完成財政獎補項目線上申報。持續開展“政策進企業 服務促發展”專項行動,建立覆蓋全市290人的“企業政策專員”隊伍,開展惠企紓困等政策宣講活動25場,服務超30萬家次。實施“我幫企業渡難關”20條和“復工穩企”六大行動。研究出臺《關于落實政府性融資擔保政策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發展的通知》《關于做好區域性股權交易支持政策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青島市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業務獎補實施細則>的通知》等融資支持政策,為908家(次)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業務45.51億元,持續推進清欠工作走深走實,今年以來幫助26家企業清理欠款5220.48萬元,累計清理欠款32.29億元。
四是“卡位入鏈”助力實體經濟振興。實施“專精特新”上市培育和“我與企業共成長”行動,組織全市24家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與中小企業“卡位入鏈”,啟動“金融助實體·益企進園區”融資服務活動,上線“資本大潮中的專精特新”融媒平臺,并舉辦全國首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大會,發布《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全市新增2985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總量達6923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97家,位居全國第8,央視《朝聞天下》報道相關情況。研究制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三年行動方案,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推動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
五是聯合招商取得豐碩成果。充分依托相關產業園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商協會、科研機構、資本機構等開展聯合招商,上半年累計簽約入駐園區企業180余家,多個項目實現落地投產,完成建設投資額近20億元。
六是“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穩步推進。第一時間組織召開全局“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動員會,成立領導小組、印發活動方案和配檔表。在活動各環節創新形式彰顯特色,領導干部領題帶隊分別赴10個區市走訪基層單位,調研民營企業100余家并組織20余場座談交流會。圍繞省、市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堅決扛起民營企業疫情防控和保障企業生產運行行業外兜底指導重任。
二、存在問題
一是整體實力相對偏弱。與先進城市相比,我市民營骨干企業數量少、規模小,還缺少有引領力的領軍標桿企業。從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看,我市只有5家企業入榜,與杭州、深圳等先進城市存在較大差距。其中,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中,我市僅有3家企業入圍。二是產業分布不夠合理。我市民營企業多集中在傳統行業領域,“四新”經濟領域缺乏頭部民企,尚未形成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發展集群。山東省“十強產業”民營經濟10強榜單中,我市在新材料新能源榜單中只有1家民企上榜,而在醫養健康行業榜單則無一入選。三是發展活力仍需增強。從體現創新能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看,我市97家小巨人企業中上市公司只有6家,占比僅為6.2%,低于全國8.5%的占比。四是作風能力方面尚有較大差距。成事爭一流的精神狀態和勇氣不足,上半年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創新不夠、服務活動不多、方法手段不活,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進取意識和加壓奮進、創新突破的干勁不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狠抓穩住經濟政策落地。深入貫徹全國、全省穩經濟運行會議精神,開展“政策進企業、服務促發展”專項行動,細化政策進專班、政策進企業、政策進商會、政策進園區“四進”活動,開設政策講堂、專員課堂、服務會堂“三堂”服務,采取多種形式送“政策通”到區市、到企業。
二是深化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我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專項行動方案落實,策劃青島企業家日和企業家宣傳周系列活動,并持續擴容“青島政策通”平臺,實現企業“不來即知、免申即享”。舉辦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是以“專精特新工作法”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按照《青島市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構建兩條梯度培育路徑,確保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走在全國前列,力爭成為排頭兵。召開全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現場觀摩會和全市“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塑造發展新優勢。
四是強化產業鏈協同創新。圍繞全市24條產業鏈,突出首批47家鏈主企業,實施重點產業鏈中小企業“卡位入鏈”行動計劃,持續舉辦重點產業鏈“融鏈固鏈”“卡位入鏈”對接活動和“專精特新”企業新品發布會,強化精準對接,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五是深入開展清理拖欠賬款專項行動。持續保持清欠工作高壓態勢,堅決防止出現邊清邊欠現象,嚴格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推動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知法守法用法,在全市范圍形成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社會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