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錨定數字青島建設“走在前、作表率”,積極對標杭州等先進城市,不斷推進數字變革創新,以數字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市數字城市建設位居“2022中國數字城市百強”第七位,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第一梯隊,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連續四年位列全國重點城市第一梯隊,數據開放指數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
一、聚焦以數鑄魂,展現硬核實干新風貌
一年來,我們堅持黨建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思想,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徹到大數據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深入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城市云腦、智慧城市等重點任務全面落地落實。壓實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守牢意識形態陣地。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各項部署,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部署,創新開展“新時代大數據人的擔當與使命”系列活動,促進干部隊伍能力有新提升、作風有大轉變,打造一支具有過硬作風能力的“實干家”隊伍。
二、聚焦以數惠民,樂享數字便捷新生活
一年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推進“無證明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統籌推進托管企業職工服務、農民工工資權益等一件事和全民健身一張圖、生態環境一張圖等一個場景落地見效,持續打造“雙12”為民服務品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均等化、便捷化水平,切實增進群眾獲得感。
(一)“無證明城市”建設擴面提質。啟動“無證明城市”建設2022年攻堅行動,匯聚260余類2900余萬條電子證照數據,50類常用電子證照全部接入市、區兩級政務大廳線上審批系統,推出無感審批事項348項,為3萬余家企業提供無感服務,打造無感審批智享政務模式。在全國領先推動跨行業、跨層級、跨領域電子證照一站式聯展聯用,實現食品餐飲、文化體育等13大類67個電子許可證與電子營業執照聯動應用,持續打造出40余個電子證照民生服務領域應用場景,我市成為全國電子證照聯動應用數量最多、成效最顯著的城市。我市政務服務事項實現6453項可使用電子證照證明辦理,666項證明壓減,139項證明直接取消,1055項申請材料自動填、紙質材料免提交。
(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創樹標桿。我市順利通過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驗收,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打造智慧社區(街區)試點72個,累計推動158個社區納入省支持建設智慧社區名單,獲批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全國數字家庭建設試點。創新開展“2022年智慧便民設施進社區”活動,發布涵蓋6大類17項設施的智慧便民設施進社區目錄集,智慧社區創新經驗在全省全面推廣。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問效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活動,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滿意度達86.2%,同比上升4.2%。入選省新型智慧城市優秀案例31項,數量列全省首位。《中國建設信息化》進行深入報道,進一步擦亮“青春之島·智慧新生活之城”特色建設品牌。
(三)“一網通辦”持續深化。持續優化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推動開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提升,推動實現多端辦事體驗一致。組織開展“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青島分廳2022年惠民利企攻堅行動,完成省、市兩級移動端政務服務平臺融合,實現“一次開發,多端發布”,持續上線幼兒園報名、義務教育入學報名、中高考成績查詢、政務服務“一件事”等高頻亮點應用。
(四)“一碼通城”亮點紛呈。建成全省首個“一碼通城”綜合服務平臺,發布首個市級“居民碼”應用,推進健康碼、場所碼、醫保碼、景區預約碼等多碼合一、一碼通城,在9大領域、33個場景、300余個單位推廣使用,實現在行政審批、公積金、醫保、醫院、景區、酒店等一碼辦事、一碼就醫、一碼通游、一碼入場、一碼管理,有效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三、聚焦以數優政,構建政府治理新格局
一年來,我們堅持變革創新,全力打造數字機關、城市云腦示范工程,強化數字青島建設統籌,不斷強化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業務數字化協同,切實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一)推進一網協同,打造數字機關“青島模式”。全面推進“全市一個數字機關”建設,加快推進辦文辦會全流程“網上辦、掌上辦”,實現省、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五級機關電子公文運轉全覆蓋,推進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視頻會議應用,全年召開視頻會議超3000次,同比增長110%。梳理全市數字機關業務事項超2500項,發布兩批市級數字機關業務事項清單,推動自建業務系統全面接入“山東通”。統籌推動公職人員職業生涯全周期管理、網格融合事項、機關事務服務等12件機關內部“一件事”落地見效,加速推進機關內部“一次辦好”和“零跑腿”。打造2022年數字機關典型案例70余個,成功爭創國家級機關業務系統電子文件歸檔試點。
(二)推進一網統攬,打造城市云腦“治理中樞”。組織開展城市云腦2022年賦能攻堅行動,形成1個市級平臺+10個區(市)中樞的一體化城市云腦群,與省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臺系統對接,實現省、市、區三級聯動。建成城市云腦通用能力服務平臺UCS,匯聚基礎設施、數據、組件服務和應用四大類資源約18.9萬項,打造“一體化應用能力服務超市”,初步實現全市通用政務數字資源一本賬管理、一站式瀏覽、一攬子申請、一平臺調度。持續推進城市云腦重點領域賦能,助力打造一體化綜合指揮、文明創城、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疫情防控、生態環境等14個應用場景。
(三)推進一網智享,打造視頻資源“AI智腦”。出臺《青島市公共視頻監控資源建設管理辦法》,建成視頻監控資源管理系統,加強視頻資源綜合管理,有效提升視頻可用性。部署視頻智能分析分布式平臺,推出垃圾滿溢檢測、積水點檢測等100余種AI分析算法,成立視頻AI聯合實驗室,深化視頻監控智能分析應用,創新構建“自動發現、及時干預、及時處理”的AI一站式城市治理新模式。打造渣土車識別、森林火災監測等視頻智能應用案例超50個,推動城市治理向主動化、智慧化轉變。
四、聚焦以數興業,激發數據要素新活力
一年來,我們堅持市場導向,全力深化數據要素有效供給和融通應用,加快推動公共數據運營試點落地見效,不斷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切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一)創新開展公共數據運營試點。出臺《青島市公共數據運營試點突破攻堅方案》,明確“1346”發展思路,重點推進6大工程,確定28條具體舉措。建設青島市公共數據運營平臺,統籌推進金融、商貿、海洋、工業、交通、醫療、文旅、航貿金、社會等9大領域公共數據運營應用場景。
(二)持續推進數據要素有效流通。在萊西市開展數據資產評估試點工作,建成數據資產評估服務平臺,在農業、制造業、建筑業等6個相關領域推進數據資產登記。推動建設全國首個海洋數據交易平臺,入選《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典型案例。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累計發展會員125家,撮合交易總額超6000萬元。
(三)全面深化金融領域信用數據應用。充分發揮信用數據對金融信貸的助力功能,實現信貸審批速度和貸后風險的“一升一降”。累計為青島農商行、金企通等18家機構提供線上模型調用服務超1000萬次,支持10萬余家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413億元,惠及市場主體平均融資額達41.3萬元,較去年提升9%。我市被確定為全國“信易貸”4個試點城市之一。
五、聚焦以數強基,夯實基礎設施新支撐
一年來,我們堅持強基固本,全力推進政務云、網、數、安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綜合性智能化城市發展數字底座,切實提高一體保障能力。
(一)做好政務云網安全保障。加強政務云資源供給保障,全市政務信息系統上云達600余個,使用云資源4583個,同比增長21.56%。升級政務外網城域網核心和互聯網統一出口安全邊界設備,加強政務外網監測和運行保障。成功爭取全省政務云網區域骨干節點落戶我市。積極開展云原生及密碼支撐服務測試平臺試點,提升辦公終端安全管理力度。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全國兩會、黨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動期間的網絡安全保障任務,有效保障全市政務信息系統安全、穩定、可靠運行,塑造和諧穩定的網絡空間環境。
(二)夯實數據資源根基。啟動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建設,打造城市數據中樞,新歸集449類8億條數據,物理匯聚數據總量達50億條,累計發布資源目錄9952個,支撐124個部門167個系統超2600億條次數據共享需求,日均數據交換量達8.5億次、調用量400萬次,政務數據共享需求滿足率達99.5%。開放教育科技、衛生健康等19個領域8000余項7億條數據,打造數據應用場景120余個。完善“雙公示”數據治理機制,推動我市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數據合規率達99%以上,行政許可信息遲報率降至5%以下,信息準確率保持極高水平,信用異議申訴率萬分之二,年度受理完成企業信用修復申請2258件次,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三)推進數據中心建設。落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我市建成商業大中型數據中心8個,邊緣計算中心30個,已建標準機架數4萬個,已用標準機架數2.1萬余個,利用率達52%。積極融入國家、省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體系,創建省級一體化算力網絡青島核心區。發放2022年新型數據中心建設獎補資金800萬元,推動數據中心綠色節能建設。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離市民群眾期待還有差距。城市云腦在“管用、好用”方面還有差距,數據匯聚步伐還不夠快等問題仍然存在。2023年,市大數據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突出“黨建引領、數字賦能、以用為大、創新突破”,統籌推進數字青島建設,以各領域數字變革創新持續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展大數據之為、盡數字化之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