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市行政審批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上級各項決策部署,持續深化“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不斷提高企業群眾在政務服務中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一、本年度業務職能目標完成情況
截至11月底,全市各級行政審批部門共辦理政務服務事項6057萬余件,其中,網上辦件量4118萬余件;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項目2230個,其中,市政工程施工許可項目567個,同比增加8%;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業務32萬余件,其中,企業設立登記網上全程電子化辦理率達93%以上;完成限額以上公共資源交易項目7800項,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1%。
二、聚焦服務質量提升,深入開展政務服務數字化改革
把辦事方便作為最直觀的標準,將數字化、智能化作為政務服務的“標配”,全面融入市民辦事全過程,讓辦事觸手可及。
(一)頒發電子證照,讓市民生活“輕裝上陣”。發揮電子證照方便快捷的特點,將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在內的110類證照全部在線簽發,市民可一部手機,“亮證”辦事。利用電子證照安全可靠的優勢,建成全國首個由政府部門建設的簽署平臺--“青易辦電子簽署中心”,實現企業同時在線簽署電子合同,上線以來已提供服務155萬次。推出企業開辦銀行“無紙化開戶”服務,企業通過“青易辦電子簽”小程序動動手指完成開戶,開戶效率再提升20%以上。
(二)提供智能導辦,讓市民“辦事不難”。積極向國家爭取了“智能表單”全國試點,申請人僅需填報公司名稱、業務類型等基本信息,系統自動校驗業務邏輯,匹配材料清單,編寫文書內容,生成全套企業登記材料,企業登記注冊申報一次性通過率提高50%以上。
(三)推行跨域通辦,讓市民“門口辦事”。在去年提供膠東五市政務服務幫辦代辦的基礎上,今年持續擴大“朋友圈”,牽頭建成“跨域通辦線上合作平臺”,與北京、深圳等25個省和直轄市,539個縣市簽署協議,實現140項省外事項、321項省內事項的本市辦理,解決了市民辦事跨城跑的難題。
三、聚焦服務效率提升,推行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
把“最多跑一次”作為最底線的要求,圍繞企業群眾眼中的
“一件事”,提供“鏈條式”一站化服務,以最高效率助力企業發展、服務項目落地。
(一)政務服務“集成辦”。在“一事全辦”主題式服務的基礎上,按照“企業群眾提需求,我們提供服務”的方式,開展一事全辦“點菜單”式改革,目前已覆蓋“我要開辦建筑業企業”“退役軍人創業一件事”等20項高頻事項。將項目建設單位在市政公用服務審批過程中的水、電、暖、廣電等12項業務全部集成辦理,實現一個項目、一張表單、一個窗口、一次辦結。同時,在市內三區設立首批11家“市政公用服務共享窗口”,實現35項市政公用服務“一窗通辦”。針對道路貨運企業“一件事”,通過集成化服務,將原本3至5天才能辦結的道路貨運企業運輸經營許可證和車輛運輸證壓縮至最快當天辦結,申請材料減少40%。
(二)政務服務“全域辦”。打破登記地域管轄限制,實現分支機構業務辦理地點的“全城通辦”,全市4萬多家連鎖門店的商超、快餐店、藥店、快遞點、加油站等市場主體可選擇任意市(區)辦理登記注冊,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成本,助力疫情常態化防控。為方便企業“遷址”,推出全流程網上跨區遷移服務,企業只需向遷入地提出申請,十分鐘便可完成遷移。改革以來,已有1159戶企業完成市內遷移,133戶企業從外市落戶青島。
(三)政務服務“極簡辦”。圍繞辦事時間更短、材料更少、體驗更好,著眼市民辦事需要經歷的申報、審查、審核、辦結全過程,提出了“全流程數字化場景”概念,推出了“施工許可”“社會組織”等16個服務主題,辦理主題內事項平均材料壓減60%,表單填報內容壓減74%,效率提升64%。常態化開展遠程異地評標,實現招投標項目從發布公告到簽訂合同的全流程網上辦。推出土石方施工許可單獨審批、分段聯合驗收等服務,實現工程建設項目70個工作日以內落地開工。
四、聚焦服務能力提升,全面改進服務方式
以最舒適的政務服務體驗為最終目標,深入提升服務能力,持續提高企業群眾在政務服務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一)服務好企業項目一線。為服務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建立了施工許可審批調度管理平臺,組成了“項目直通車”特色服務團隊,主動對接項目情況,為企業項目紓困解難。今年來,已為青島地鐵6號線、5號線、國際郵輪港等重點項目提供“進現場、講政策、解難題”服務。
(二)管理好窗口前線。為讓市民有更加舒適的辦事體驗,對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標準和禮儀行為進行了全面規范,讓市民朋友在更加舒服的服務體驗中辦完事。
(三)接聽好服務熱線。以“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為基本要求,全面啟用市民中心咨詢熱線66200000,通過“一號對外、多線聯動”,為市民提供“一號解答”服務。
去年三民活動中,我局共收到市民代表12條意見建議,經過認真研究并積極辦理,全部辦結。“提升網辦便利度”“調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許可辦理限額”等好建議均納入我局2022年工作部署,取得良好成效。
五、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一是對審批便利化政策缺乏精準宣傳,一些新出臺的惠企便民政策不能及時讓廣大企業群眾知曉。二是個別工作人員對待群眾辦事和咨詢有時還存在服務不夠周到的問題,也有因專業能力不足導致的審批效率不高的問題。三是與部分政務服務專網之間還存在網通數不通、系統跳轉錯誤、事項網辦便利度不高、電子證照應用場景不夠多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步工作中予以重點改進。
下步,市行政審批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加精簡高效便民的政務服務,持續提升企業群眾的“滿意指數”和“幸福指數”。
一是構建具有“青島特色”的政務服務體系。公布青島市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對清單內事項的申請材料、網辦深度、承諾辦結時限等進行規范化、標準化梳理,實現同一事項全市范圍內同標準辦理,全市便民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100%達到標準型,30%以上達到標桿型。二是打造更加精簡高效的政務服務模式。進一步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流程,落實重點項目“并聯審批、掛圖作戰”機制和“項目直通車”服務機制,推動重點項目的審批手續更快一步。三是持續推進行政審批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改革。以數字化大廳建設為引領,構建“青島智慧政務全場景體驗中心”,全面建成青島市智慧審批平臺,繼續推進審批服務全流程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再新建不少于10個全流程數字化服務場景,努力讓更加智能、便捷、溫馨的政務服務惠及千萬島城市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