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穩增長、堅持不懈惠民生、堅決有力促轉型,推動全市住建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精準施策、穩中求進,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一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及時出臺放開限購限售、降低首付比例、認房不認貸等措施,辦好四季房交會、“五進”群團購等活動,抓好延期風險項目房屋交付。1-10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267.8萬平方米,居全省第一,極大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二是促進建筑業做大做強。今年新增3家特級資質企業居副省級城市第一;10家企業入選全省建筑業30強,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建筑業產值2490.5億元,同比增長6.8%。
三是促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落實房地產業十條、建筑業十六條支持措施,前三季度,全市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增加值占全市GDP13.5%、稅收占全市20.5%,有力支撐全市經濟增長。
二、堅持科學謀劃、高效建設,城市更新更加有力
一是推進舊城舊村改造建設攻堅。年內完成473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13.8萬戶,改造面積、戶數歷年來最多。14個城中村啟動簽約,66個續建項目有序推進;18個項目回遷安置,8000多戶居民喜遷新居。
改造后的嶗山區世紀華庭小區
二是推進市政設施建設攻堅。膠州灣第二隧道施工進展順利,重慶路快速路即將實現“當年開工、當年通車”,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金家嶺立交、遼陽路快速路地道實現通車;唐山路快速路和山東路—鞍山路立交開工建設,開工32條、打通24條未貫通道路,投用9處過街設施。建成4個東岸城區“煤改氣”項目,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正式通氣,基本實現東岸城區無煤化供熱。
重慶路快速路
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
三是推進停車設施建設攻堅。年內建成72個公共停車場,新增泊位2.5萬個、連續4年居全省第一;推動312個經營性停車場、166個小區共10.2萬個泊位開放共享。
四是推進李村河(張村河)流域綜合治理攻堅。實施李村河下游、張村河中下游綜合治理,推進河道清淤截污,開工建設路橋18條,實施生態修復126萬平方米,綠色生態長廊建設破題起勢。
五是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攻堅。發布《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協同推進22個項目、11萬平方米修繕改造,經驗做法被住建部推廣。
三、堅持擴面提質、建管并重,民生保障更加完善
一是提升住房保障水平。開工建設公租房600套,為1.4萬戶居民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04億元,實物配租1463套;建籌保障性租賃住房3.5萬套(間),配租配售人才住房2274套,解決不同群體住房困難問題。
二是提升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水平。完成3906項重要區域節點整治提升;推進655公里道路、630個小區空中纜線入地;推動1739個建設工程規范提升;既有住宅加裝758部電梯,建成1.1萬個電動自行車充電位。
三是提升村鎮建設水平。完成1.2萬棟自建房隱患整治、879戶農村危房改造、20萬戶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啟動14個小城鎮創新提升試點創建,推進20個美麗村居試點建設。
四、堅持聚勢賦能、創新轉型,行業監管更加精細
一是推動城鄉建設綠色化。放大全國唯一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成效,開工裝配式建筑580萬平方米,實施既有建筑節能保暖改造671萬平方米,完成3639萬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成綠色建筑2149萬平方米。
二是推動行業發展數字化。推進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任務,選育49個試點項目,打造70個智慧工地,建成全國首個陸海統籌的CIM基礎平臺(一期)。
三是推動質量安全監管規范化。拓展新建住宅“先驗房后收房”路徑,全國住建系統“質量月”現場觀摩活動在我市舉辦。開展企業分類分級監管和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整治,全市建筑領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
全國住建系統“質量月”啟動儀式
2024年,市住建局將一以貫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扛牢穩增長、惠民生、管行業職責,積極推動房地產和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實施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大工程”,深入開展“宜居安居、智能建造、綠色轉型、精細管理、村鎮建設、質量安全”六項提升行動,確保實現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住建任務圓滿收官,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住建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